第30章 像个老婶子的吴少爷(求追读)
吴世璠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为什么老头一直不肯说呢?是不是有什么隐瞒?于是一直追问。
面对吴世璠的一再追问,老汉不厌其烦,甚至想要把他们二人驱赶出去算了。
但想到家中女娃年华渐长,又见二人不似坏人,犹豫许久后,一脸严肃对二人言道:
“老汉可以跟你们说,但是你们要保证,一定不能说出去,不然,我们全寨大大小小十几口人,就会重陷入苦难之中。”
吴世璠见老汉如此认真地吩咐,不由心头一紧。
当下立刻走出茅屋,站在苍天之下,竖起右手中间三指做发誓状,神情严肃地对老汉道:
“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一定保守秘密。苍天可鉴,我发誓,我要是敢说出去,就让方万扬一辈子都考不上功名!”
屋内的吴桐听到吴世璠的誓言,白了他一眼,心中暗暗惋叹:方少爷认识我家少爷真是倒霉啊。
见吴世璠这般凛然,老汉肃然起敬。
真君子啊!
没想到,眼前这个少年郎,愿意用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功名,来为自己这样一个贱民保守秘密,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时的人是很信鬼神之谶的,一个读书人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是不敢随便用自己未来的功名去向鬼神起誓。
就跟平常人不会随便发誓“我如果说假话就死爹娘”一样。
吴世璠的诚意打动了老汉。
老汉心中暗暗夸赞之余,也是得意自己眼光独到,果然是给自家娃娃找到了户敢作敢当的好人家。
于是,老汉邀请吴世璠回屋坐下后,向吴世璠道明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要从19年前说起。
当年,云南还是永历皇帝在做天子。
当时民间有一个说法,就是大明有两个皇帝,一个在贵阳,一个在昆明,说的就是秦国主孙可望和永历皇帝朱由榔。
由于秦王兵强马壮,把持朝政,不敬皇帝,受到了永历朝堂官员的厌恶。
为了对抗秦王,朝廷拉拢了与秦王有隙的晋王李定国。
后来二者矛盾激化,发生内乱。
晋王三万大军对战秦王六万精锐——驾前军。
战场上,秦王部下临阵哗变,以致秦王大败,仓皇而逃,部下兵卒,大多为晋王吞并。
也有些秦王旧部,惧怕晋王清算,趁机逃离军队,不知所踪。
本来秦王大败,秦王旧部人心惶惶,这是在所难免,但驾前军将士心里并不排斥晋王。
因为大家都是大西军出身的袍泽,甚至秦、晋两部的士兵不少都是互相认识、互为兄弟子侄的。
而且,晋王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战胜秦王,很大缘由是秦王部下敬重晋王,才临阵倒戈的。
此时兵马重归晋王,按理正是整顿重编,收拾人心的时候。
按将士们的想法,秦晋两部统一起来,统称“明兵”,或称为“晋兵”,甚至大家叫回“大西兵”也是未尝不可嘛。
没曾想,晋王根本不对两部士卒进行整编,而是照样把孙可望的旧部命名为“秦兵”,滇省的旧兵命名为“晋兵”。
并且将四川、贵州方向的秦部旧将召回昆明接受调查。
晋王的区别对待,令驾前军大失所望。
也从那时起,“秦兵”在南明,就是婊子养的。
晋王身处高层,或许没注意到底层的情况,但底层士卒,受到的委屈和伤害,却是巨大的。
秦兵士卒走在街上,会被同为明军袍泽的“晋兵”所指指点点,遭受歧视贬低。
钱粮兵仗的补给,也会受到军需将官的刁难卡要。
甚至在各种场合,晋兵将官对秦兵将官,轻则呵斥羞辱,动辄打骂,视如家奴。
同为大西一系的精锐驾前军,上至将官,下至士卒,对晋王极为不满,从此兵心尽失。
部分秦兵将官甚至倒向清军。
而没投靠清军的秦兵,有些则逃遁山林,有些则留下混吃等死。
或许晋王当时的想法,只是为了维持军队编制,保持战斗力,以保证能有余力可以应对来势汹汹的清廷大军。
但不可否认,此次军队的整编以失败告终。
在秦晋二王内讧一年后,具体来说是十五个月后,也就是永历十二年十二月,永历皇帝惧怕清廷大军的压力,率先逃离昆明。
而在永历帝逃国18天后,清军才进入昆明。
从此永历皇帝一路流亡,被吴三桂追杀。
直至永历十六年,永历皇帝被缅甸国王献出,同年,永历皇帝被杀。此为后话。
而老汉就是秦王旧部“驾前军”的一员。
当年这支精锐部队走的走,散的散。
留下来士兵也没什么士气,纯属混吃等死,而老汉就是混吃等死的其中之一。
吴世璠听完老汉的故事后,心中了然,原来是逃军啊。
于是,吴世璠跟老汉解释说,晋王已经殉国了,不用再躲啦。
现在山外面是周王的天下,周王宽厚待人什么什么的,巴拉巴拉开始吹了起来。
啊?周王是谁?你不知道啊?周王就是原来的大清平西王吴长伯,现在是咱大明的周王啦。
咱们周王已经在三年前起兵反清,昆明现在是大明的天下啦。
老人家你放心,大明比大清好,昆明也没有兵乱,你可以到山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也可以拿粮食去跟城里人换些农具,买些衣物。
就像桌子上这些粮食,看起来怪怪的,吃起来还挺不错的嘛。
好啦,吃东西不重要啦。我看你们连铁制农具都没有,这样种地很吃力的。
赶紧进城,把粮食卖了换成需要的物品,然后找个媒婆牵线拉媒,跟自家娃娃拉个姻缘什么的。
我看你家也有男娃,还没婚配吧,可不能耽误啦。
哎哟,咱们当父母的,为的不就是孩子嘛……
吴世璠就像个老婶子,整天在操心邻里闲事一样,嘴巴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期间肚子饿了,还不忘抄起桌子上根茎状的吃食,吃得津津有味。
而老汉一脸温馨的看着眼前这个嘴巴忙得停不下来的少年,或许是少年让他回忆起了童年的某些人和事吧。
等少年说到口渴,端起陶碗准备喝口水的时候,老汉说了一句:
“我躲的就是平西王。”
噗……
少年一口水都没喝完,直接喷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