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汉家儿,不为奴

周士相功劳摆在那里,全军上下都看到了,不能不赏。

至于对方是暂领罗定参将这事……大家都没太当回事,这玩意不值钱,水份忒大了。

当年明廷被清军步步进逼,手中无兵的明廷,为了笼络各地势力加入明军,在发钱和发粮之间选择了发告身。

把各个已经沦落到满清手里的地方,像不要钱的一样发出去,按兵力多寡任免军职。

比如你有一两千来人,高低给你弄个总兵,例如记名宁夏总兵。

如果只有一百来号人,没关系,弄个记名参将、记名守备也是可以的嘛。

什么是记名,就是现在这地方没有在我们大明手里,先给你记着,等收复了,你就是这里的总兵。

或者你自己带兵,从大清宁夏总兵赵良栋那里抢过来也行。

虽说周士相的这个参将水分大了些,但暂领的参将也是将啊。

更何况人家手下几十号人,打了十几年仗还没死光,那都是百战老卒了,放在战场上,用得好是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的。

所以既要用,也要压一压。

“都督,您看,要怎么安排?”

刘进忠作为主人,为表尊重,征询了刘国轩这个实际上的总督意见。

“他是定虏伯的人,自然应该由定虏伯来决定。”

刘国轩不蠢,更没有喧宾夺主地替这个新晋的定虏伯出主意,而是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羡慕。

“我就要去惠州了,真羡慕定虏伯有这样忠贞不屈的好部下啊。”

老狐狸听懂了。

故意纠正道:“都督这就说错了,潮州镇上上下下,都是都是延平王的部下。”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不再多言。

“周将军。”

刘进忠承认了对方的身份。

不承认说不过去,人家的通缉令还在府衙外贴着呢,而且当时,还是盖他潮州镇自己的章!

“周将军对大明忠贞不屈,本伯佩服。按理呢,应该让周将军的部众就地修整的。”

刘进忠的意思,就是现在战事紧张,周士相是本地土著,熟悉广东地理,想让周士相以潮州镇兵的身份,随刘国轩大军攻伐惠州。

周士相没有拒绝,依然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死人样子,拱手表示服从安排。

“周某听从将军调遣。”

“好,我给你一个营的编制,领五百人三个月的粮饷衣仗后,率本部随大军出发。”

刘进忠一锤定音,又向周士相介绍起了刘国轩。

“这位就是征伐尚逆的西征大军总督刘国轩刘都督,你代表我们潮州镇随大军出发,要听从都督调遣,你可明白?”

刘进忠这句话,是说给刘国轩听的。

他意思就是这只是借调,人给你用没问题,编制还是我这里的。

也就是说,只要我还在延平王的队伍里,周某立功了,我要分一份;

死了,你要给我个交代;

升了,我是周某人的恩人。

就算是你让他白干活,到最后他只有苦劳没功劳,不要紧,你刘国轩私人欠我个人情。

在得知面前之人是新上官后,周士相也只是淡淡的回应后行礼。

“末将周士相,拜见都督。”

“免礼,周将军,以后我们就一起共事了。”

刘国轩很满意。

有周士相这个土著跟着,攻略广东就方便多了。

随后又转向刘进忠拱手道:

“定虏伯大气,刘某就却之不恭了。”

“哈哈哈,都督何必这样说,咱们都是王爷的兵,但凡王爷有需要,我这把老骨头随时为王爷上阵冲杀,也绝不犹豫!”

“另外,有件事要跟周将军先商量下。”

刘进忠很坦诚的表示,要编制、要官位可以,但要人没有。

他的理由很充分。

因为整个潮州府都打空了。

从清军入潮至今二十年来,又是屠城、又是迁界禁海、又是反郑、又是反清,潮州八县的丁口、钱粮直线下滑。

光是抵抗尚军的近两年时间里,在潮州府的地界里,就打了三败三胜共六次大战,潮州八县几乎人、粮两绝。

士卒死伤惨重,连守城的士兵都不够,更别说要派精兵随刘国轩西征。

刘进忠为免刘国轩和周士相误会,干脆当着大家的面,摆在台面上说。

免得到时周士相看到补充给他的都是老弱病残,直接跳起来骂娘。

同时,也是避免刘国轩会因此事,在延平王面前说他“不配合西征”云云。

在编制和钱粮方面,刘进忠倒是很大方。

反正新任的潮州宣慰使,是延平王派来的洪磊,没钱找他要就行。

周士相倒是无所谓,只要有编制就行。

有编制就有钱粮,有钱粮就有兵。

“无妨,我自行招募即可,谢伯爷。”

周士相顿了一顿后,又补充了一句:

“伯爷,我剩余的四百余人,可以都从降军中招募吗?”

刘进忠被问懵了。

当兵几十年,从没有听说过,自己手头上四十几号人,就想吞并400多人的事。

当然了,要是只打算把那400号人当炮灰,那就另算。

就算是当年强悍的大清军,也是慢慢的吞并、消化明军。

你是要吞并降军,还是要被降军吞并?

刘进忠看着眼前这个长毛的家伙,更印证了自己的猜想——这个所谓的三品武职“罗定州参将”,就是个冒牌的水货!

九成九没混过官场。

他还真的以为,五百人三个月的钱粮衣仗,能全额拿到??

还真打算拿这个钱粮,去招五百名士兵??

幼稚可笑。

对于亲兵家丁出身的刘进忠来说,周士相的行为,简直是不可思议。

甚至他想问眼前这个男人,到底懂不懂带兵打战。

自万历爷以来,凡领兵者必有扈从,将帅逢战必调家丁。

所谓“两军相接全恃将勇,将勇则兵亦作气随之。然将亦非恃一人之勇也。必有左右心膂之骁悍者,协心并力,始气壮而敢进。将既进则兵亦鼓勇争先,此将帅所以贵有家丁、亲兵也。”

对于家丁亲兵,将帅平时赐以“细酒肥羊、纨罗纻绮”,战时方能“出奇制胜,效以死力”。而这几十人,在刘进忠看来,定然是周士相亲养厚恩之人,不然绝对不会这般生死相随。

刘进忠本意,是没想过周士相真会去募足五百名士兵。

而是觉得,周部转战各地,肯定不全是精壮汉子,应该有数量不少的伤兵、家眷。

那么周某就可以拿着这个钱、粮的一部分,去赈济营中老弱。

然后等人心稳定下来,再沿途招募些人马,补充队伍。

再把钱粮换成酒肉加个餐什么的,吃饱了才能练成精兵。

到时周士相手头上,有百来个敢打敢冲的汉子,那也是了不得的。

与其五百怯弱营兵,不如百来个能够“以一当十,摧锋陷阵”精锐家丁。

退一步讲,就算周部士卒四十余人,全部晋为伍长,每人领一支十人队,周士相的人手都不够。

更别说在主将身边,还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亲兵卫队,在临战时冲锋陷阵、不敌时撤退断后,或者督兵作战时可用了。

孙子兵法都说了:“兵无选锋曰北”。

而周士相这样说的意思就是,他立刻就要扩充部队了。

降兵堪用与否暂且不谈,一旦招募为兵,就必须要给粮给饷的。

没饷几个月或许还压得住,但一顿没饭吃,人家就得造反了。

这是宁可把粮食给降卒吃,也不给亲兵吃啊!

刘进忠有心提点一句。

但看到周士相那冷冰冰的表情,加上刘国轩在旁边,他也懒得说太多,干脆大手一挥:

“行,自己去选吧。”

就在周士相告谢后,转身离开将要走出大门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刘国轩忽然问了一句:

“周将军,这么多年的坚持,为了什么呢?”

听到刘国轩的询问,周士相停住迈行的脚步,没有立刻转身回答。

十数息后,周士相缓缓转过身来,眼神中透露着坚毅,脸上带着一种平静的骄傲,神情坚定地说道:

“汉家男儿,绝不为奴。”

说罢,调头便走。

瘦弱的身躯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个高大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