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德?德个屁!

打下盘龙寨后,吴世璠照样当了个甩手掌柜,他就轻松了,可刘畅就忙得焦头烂额了。

明明是武将出身,可这边刚脱下盔甲,还得顺道兼职一下文书工作。

硬生生地从武官变成文官,这让吴世璠意识到一个问题——吴藩麾下的文人太少了。

若是往大了说,则是满清定鼎中原后,肯给汉藩王们真心卖命的文人就越来越少了。

从满清入关后,汉臣范文程就上奏清廷,应抓紧科举考试,以此笼络汉人士子。

他给顺治奏折写道:“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

奏折中说明了除了要承认前明的士绅们的功名,以减少汉人的抵抗外,还需要选拔“我大清”自己的人才。

当时的清廷摄政王多尔滚批准了他的提议,从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清朝正式开始实行科举考试。

满清在征服战争之始,即匆忙开科取士。

其政治用心,昭然若揭。

如时人所云:“开科取士,则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

三藩之变时期,南方三大汉藩王吴三桂、耿精忠、郑经占领区内的文官们,几乎没有为他们真心卖命的。

要么就是弃城逃跑,如泉州南安县令刘佑。

彼时,南安乡绅以承畴、成功二家的事迹向刘佑请示南安县志要怎么写这两人。

在大清统治下的县令刘佑,在当时铺天盖地“贬郑”的舆论下,少见地表达了对“海贼”的认可,曰“洪不可太褒、郑亦不可太贬”。

后来耿精忠反清,刘佑逃匿山谷。

郑经西征入泉后,闻刘佑之事,致人聘请,刘佑也不愿出山仕郑。

连刘佑这样较为正直、对郑家有好感的文官都不愿意仕汉藩。

可见当时文人们,对几个汉藩王都是抱着极度的无信心,不认为他们几人能“造反”成功。

逃跑还算好的,有的文官在明明已经投靠了汉王的情况下,还背刺汉军。

如时任普宁令兼惠来令的段藻,在尚之信大军攻打普宁县时,忽悠已经举起反清的刘进忠部将刘斌,放弃县治洪阳城,出城与尚之信野战,待刘斌出城后则关闭城门,致使刘斌战败。

不仅背刺,甚至还出现了大批为“大清”效死的文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人称“朱白地”的朱国治,以及“身在曹营心在汉(清)”的傅弘烈。

傅弘烈原本是明臣,后来投到王国栋麾下,当了韶州同治,也从此当了忠于大清的忠臣。

在当庆阳知府时,他就发觉吴三桂有谋逆之心,于是直谏朝廷。

康熙七年,被清廷革职。

康熙九年,被赦免后,以罪人身份发配梧州。

随后,吴三桂反清,广西降吴。

被吴军所救的傅弘烈也假装降吴,在暗中却劝说广西将军孙延龄反正。

并且暗中散尽家资,招募西南苗兵及安南兵卒,建军反吴。

在平乐之战中,傅弘烈和莽依图合兵,结果被莽依图坑了,致使平乐失利。

莽依图把责任推卸给傅弘烈,傅弘烈上书康熙跟莽依图吵架。

后来,马雄死,马承荫继位。

傅弘烈诱导马承荫投降,马承荫暗中答应,把消息告诉给周军的广西统帅吴世琮,傅弘烈被诱捕,送至贵阳。

吴世璠欲招降,傅弘烈破口大骂,绝粒而死……

这就是当时南方汉藩王们的实际情况,文官心向大清,不愿降“贼”。

而吴藩麾下的文官,基本都是收编满清在云贵的官绅,基本没有自己的文人基础盘。

乃至在吴三桂死后,吴世璠新君继位,召集各地文武大臣回朝议事,也只有来度应诏觐见新皇,其余文官纷纷借口事务繁忙。

“嗯……不行啊,得想办法把这些文人拉下水。”

吴世璠心里暗中计较,不能跟文人讲规矩、讲道理,更不能奢望“以德服人”。

德?

德个屁!!

做皇帝还用讲道德?!

前朝的烈皇帝,但凡能缺德一点,把那些文官、勋贵抓起来过一遍铁刷,别说弄个7000万了,只需要弄出个700万,大明军队立刻就能满血复活。

什么闯贼、流寇、东虏,根本不在话下。

看着身边有些被冷落的胡国柄,吴世璠问道。

“老胡啊,这支贼军我没给你安排职位,你不怪我吧?”

此时身旁无其他人,胡国柄才敢大胆地唤吴世璠为‘少爷’:

“奴才不敢!奴才是主子的奴才,少爷您怎么吩咐,奴才就怎么做!”

吴世璠满意地点点头。

“你是我的人,我肯定要把最重要的东西交给你。”

随后就告诉胡国柄,王家山庄里那支良家子组成的“护军”,才是他最看重的,并且说明了要区别两支军队的原因。

山贼组成的队伍,里面的人平时都是油滑、投机之辈,地位极其低下,有些难民,甚至宁死都不愿意当山贼。

靠这群地位低下的“贱民”去打仗,往往只能打顺风战,再好点就是靠着一股狠劲,猛攻猛打,全凭一股气。

一旦遭遇硬茬,或者是遭遇纪律严明的敌人,就会心生怯意,迟缓不前。

甚至为了利益,做出杀良冒功、劫掠百姓的暴行。

这种军队,还能指望他们?

至于为什么现在需要他们,因为在短时间内有战斗力的,只有他们。

也就是说,山贼军其实就是一个过渡,为“良家子军”成军,争取时间。

而良家子组成的军队,才是最有战斗力,最靠得住的。

这群良家子,也就是平时那些最温和、最朴素、最善良的老实人,他们有是非观、有道德底线、不打架、不闹事、听指挥、有纪律,令行禁止。

看起来忠厚老实,也是大家是非观里都认可的好人,好人不代表他们不能战斗,只要引导得当,这群愿意为自己的信仰效死。

打仗,其实就是组织一群人去打架。

能够正确地理解战略战术、坚决地执行命令的兵,认同组织、服从组织的兵,就是天下最好的兵。

“老胡啊,你给我听好了。”

吴世璠认认真真地向胡国柄交代。

“这些兵要是你要是觉得蠢,踢一脚打几拳可以,但你绝对不能羞辱他们,谩骂他们。”

“另外,别给我整出老兵霸凌新兵的事情。”

“王师,你懂不?你心目中的王师是什么样的,就按那个样子弄。”

吴世璠絮絮叨叨地跟胡国柄说了一堆,就是担心胡国柄把队伍带偏了。

胡国柄见吴世璠如此郑重其事,也认真地回道:

“少爷放心,奴才一定办好差事。”

吴世璠见胡国柄这样靠得住,也很是满意,随后从身上掏出一沓银票说道:

“老胡啊,我现在暂时没法给你职位,这五百两你先拿着。”

五百两,对于平时没什么油水收入的胡国柄而言,已经是不少了,相当于一个七品县令十年的收入。

“少爷,这……”

“别推辞,少爷赏的你就拿。”

吴世璠直接拒绝了胡国柄的推辞,很霸道地给了赏赐。

除了赏赐胡国柄外,还把本次参加攻打盘龙寨的护卫们、山贼们,大大小小赏了一遍,乐得众人喜开颜笑。

并且当众宣布,以后他的部属里,那些所有带“长”的都能按级别领饷。

听到吴世璠宣布“饷”的时候,一众山贼惊得张大着嘴巴,一脸的不可思议。

当贼还有饷?

众山贼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根本不敢相信。

在确认了吴世璠所言非虚后,一众山贼们顿时山呼万岁。

而吴世璠自己也没想到,只是给带“长”的山贼们一点饷银,竟然能让这群他一直都看不起的山贼们,爆发出那么强悍的战斗力。

吴世璠的周围没人当过山贼,所以他不知道山贼们的情况,也是很正常。

毕竟那几句黑话,还是别人教的。

在现实中,做山贼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活,能天天大鱼大肉,天天吃香喝辣的。

大多数情况下,普通山贼都是吃糠喝稀,一顿饥一顿饱,就这,还算当家的仁慈。

正常来说,一个贼上了山落了草,并不是代表就可以跟其他老贼一样,可以开始大吃大喝了。

而是需要像到某家店里做小工一样,要从最底层做起,吃也是吃最差的。

贼窝,也是有等级区分的。

首先就是吃饭,你来当贼,没带粮食对吧?

没问题,先吃着,记账。

我们有管账务的“摇管”,单人单册的给你记数。

其次,你没地方住,对吧?

哦,还有家里人啊。

也没问题,我这里有,先住着,记账。

最后,就是你来当贼,也没带刀枪剑戟等家伙,对吧?

没关系,咱们去抢劫时候,我这个做大当家的,先把武器借你,记账。

等抢到东西后,你有分润了,再把分润给你的钱,抵了你欠我的银子、粮食以及这么长时间累下来的利息。

倘若这次抢不到钱呢?

那我大当家的不管,你租借我的武器,就得给“租借钱”。

若是抢劫过程中,受伤了呢?

咋滴,难道还得医你不成?

我这里是贼窝,不是善堂!

要药,也不是没有啊,给钱就行,上好的金疮药,有钱就有。

若是来我这里,总是没开张,劫不到“肥猪”,你没钱还我咋办啊?

没关系,我看你老婆、妹子、女儿……甚至你老娘长得都还挺水灵,今晚陪陪我吧,或者把她们卖到窑子里,换成钱银来……

反正你在外面当佃农,那些老爷们也是这样做的呀!

在咱们寨子里,我这样做,你说合理吗?

很合理!

山贼头目通过各种方式,从底层山贼身上榨取他们的“劳动价值”,从而逼迫他们为了还债,拼命的冲杀在最前面。

明明自己就是被山贼头目逼迫、欺负的底层山贼,没有受过头目的半点恩惠,可在面对大户人家的精锐护卫时,却仍都是悍不畏死地往前冲。

只为了能够抢到“食”,在分润银子的时候,乞求大当家的能分多一点,让他减少一点债,也能让家里人能吃上一顿大米饭……

也正是做山贼不仅“致富”不了,还有自家妻女被玷污的可能,更是有被官府缉拿的风险,因此大多数难民,宁可饿死,甚至造反,也不愿做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