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毁灭吧

如题:真不想开单章,你们不想看,我也懒得写;但确实又不能不写。

为什么要写?

澄清一下山上有树这位书友的评论——“看到现在我只能说毫无逻辑可言,莫名其妙。作为穿越者,主角应该知道自己是亡国之君,下场凄惨,唯一的优势是手中握有大义,正常人的思维是增加中央王朝的权威,慢慢的消灭小藩镇,增强自身实力。主角明明实力弱,但是却一定要和朱温彻底撕破脸,迫使朱温称帝改制,这样做的下场只有两个,要么唐王朝快速的彻底消灭朱温,要么唐王朝的权威进一步受到打击。主角根本没有能力快速消灭朱温,带来的后果只能是进一步丧失朝廷的权威,这不是正常人的做法。看到现在唯一的感觉是,主角除了玩女人有一套之外,没有清晰的治国理念,没有好的战略规划。历史早就给出答案,经营关中,收复四川,形成强秦之资,唐王朝建立也是这么干的,但是主角偏偏不。

管中窥豹,你在这么想,我估计其他这么想的人也有。

答:朱温是个什么人,还需要我来科普吗?我理解,部分书友可能不了这一时期,也不熟悉他的生平,只粗略知道大概。我从三个维度来说说朱温是个什么样的人吧。

对恩人。黄巢撤出关中以后,回到中原,朱温抵挡不住,周岌、李克用、朱瑄、朱瑾、时溥多镇邻居节度使出兵解救。秦宗权围剿朱温,朱温向周围的人求救。朱瑄、朱瑾、时溥再次无偿来救。确实是出于唇亡齿寒,但完全谈得上救了朱温全家人的命吧?朱温是怎么报答朋友的呢?网罗罪名,说恩人有罪,该杀。

这些恩人什么下场呢朱瑄战败后,被当众斩首,全家女性沦为妓女。朱瑾逃到杨行密麾下,和朱温拼了一辈子命。时溥全家自焚。李克用险些被一把火烧死在睡梦中,河东高层三百余人被杀得精光。这就是朱温对救命恩人的回报。当然,你可以说枭雄嘛,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对朋友。朱珍,这人很多书友可能不了解。他是朱温的老乡,也是朱温的发小。王仙芝起义的时候,兄弟几人一起参军的。朱温当上宣武节度使之后,是朱珍一手帮他选拔将校,训练士卒。去淄青募兵,是朱珍。去陕州募兵,是朱珍。秦宗权围攻汴州,朱珍是最拼命的一个。打滑州,是朱珍冒着暴风雪夺下了北部门户。他的事迹不显露人前,他的功绩为朱温奠定了半壁江山。但这样一個任劳任怨的好兄弟最终是什么下场呢?李唐宾的部下干犯军法,朱珍说了几句,李唐宾仗着朱温宠信,把头伸上去让朱珍砍,朱珍砍了。事后,所有人都为朱珍求情,但朱温觉得他要造反,把他全家杀了。

这就是他对兄弟、发小、功臣的回报。

对部下。你的闺女,就是我的玩具。你的妻妾,我想玩就玩。

对儿子,你的媳妇就是我的媳妇。

对投降他的藩镇。先说王重荣家族。当年在同州投降后,杨复光他们是准备宰了朱温的,是王重荣求情保住了他。救命之恩吧?王家跟他也没仇吧?但最终王重荣的儿子被朱温诱降之后是什么下场?全族包括婴儿屠杀在驿站之中。淄青王师范,也是同样的待遇。

对朝廷。先说结论,李唐对他有恩吗换书评区任何一个人坐到他的位置,你都不敢说你没受李唐的恩情。后来朱温篡位,连他亲兄弟朱全昱都觉得恶心,在宴会上当众破口大骂:你本来是砀山一介无赖,李家用你做四镇节度使,有求必应,你把李世民的后人屠了个干净?连一个女娃都容不下?骂完,朱温说不出一句话反驳,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跑路。

这是朱温对身边人的态度,只要有利可图,我去你妈的道义、亲情、伦理。跟道诡异仙的癞子头师傅属于一路人。行事只以利益为导向,而不以任何道德伦理为限制。

再说说他的军政。

每逢战胜敌人,他大多都喜欢筑京观。消灭朱瑄后,他认为杀得不够多,下令将俘虏全部屠杀,用人头堆积浮屠塔。对于手下官员,一句话不对就宰人。好脸色只给敬翔、李振这种,但文武百官那么多,有这待遇的有几个呢?伱到他手下混,你自问属于什么级别呢。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相对其他节度使,把屁民当回事。这也不是出于爱,有利可图,所以他把泥腿子当回事。

以上,简单描述一下朱温是什么尿性。

现在回答“山上有树”的评论:

先说你的第一个结论——“看到现在我只能说毫无逻辑可言,莫名其妙。作为穿越者,主角应该知道自己是亡国之君,下场凄惨,唯一的优势是手中握有大义,正常人的思维是增加中央王朝的权威,慢慢的消灭小藩镇,增强自身实力。主角明明实力弱,但是却一定要和朱温彻底撕破脸,迫使朱温称帝改制,这样做的下场只有两个,要么唐王朝快速的彻底消灭朱温,要么唐王朝的权威进一步受到打击。主角根本没有能力快速消灭朱温,带来的后果只能是进一步丧失朝廷的权威,这不是正常人的做法。”

答:什么叫却一定要和朱温撕破脸?前文你是走马观花,看了就忘吗?这么说吧,从主角选择和李克用、王重盈建立同盟开始,按照朱温的秉性,他就不可能给你好脸色。当朝廷对他产生威胁,他还会拿你当朝廷吗?当然,你会说,这不是主角逼的?主角不搞那些操作限制他,他会造反?那么,不限制他,等着按历史线走,让他吞并齐鲁、彻底收服魏博、成德、横海、襄阳诸镇?还有,朱温不是善信。在历史上讨伐李克用的那个时间点,他就开始多次遥控朝廷。威逼昭宗不准罢免谁谁谁,要用谁谁谁做宰相,扶持代言人。索要江淮诸道盐铁使,想让三司驻扎在东南各地的财政机构搬到汴州为他赚钱,被杜让能这帮老油条子来了一句——“朱公需此职,非兴兵不可!”按照朱温的性格,书里主角娶了李克用的闺女,朱温威逼他把沙陀女送回去,很难理解吗?很不合逻辑吗?主角拒绝他,他就派手下进宫恫吓主角,主角不从,他就起兵要入长安清君侧。被主角挡在潼关进不去,回去之后境内四处起火,感觉被当成叛贼打顶不住,称帝,这完全符合朱某人以利益为核心的行事逻辑啊。为什么要拿你的思路和朱温去匹配呢?

其次,朱温称帝证明了什么?证明他急了。别看手下那帮人跳得欢,赵、魏、襄、燕这些老牌造反大户还能不知道他们那点心思?

再说你的推论——唐王朝的权威进一步受到打击,进一步丧失朝廷的权威,这不是正常的做法。啊?朝廷现在的权威是靠人不称帝来的吗?就算没主角的穿越,按历史上那样,朝廷哄着他的做法,朝廷就有权威啦?再说朝廷现在的权威问题。至少潼关一战打完,拓跋思恭、拓跋思孝、折氏、杨氏等边陲藩镇、豪强来入朝表决心了,主角兵不血刃收取了鄜延四州,势力北抵延安,潼关以西他说了算,谁敢放个屁?而朱温是五州造反,鄂、魏两镇背刺,杨行密也准备和他翻脸。谁的权威在提高,谁的权威在降低,不够明了吗?主角的做法,是不是正常人呢。是,主角确实没办法快速消灭朱温。无所不用其极的五代第一枭雄跟你开玩笑呢?主角嘴皮一碰随便练几年兵就能血虐朱温...不好意思,这种文我写不出来。这种文在外站也很多,你看的时候觉得爽吗?话说回来,以目前的态势,只要双方保持拉锯,主角稳定走上坡路,大梁原地踏步,墙头草们会承认大唐还是效忠大梁,不问可知。换做在座各位,你们跟谁混?

关于你的第二个推论——“看到现在唯一的感觉是,主角除了玩女人有一套之外,没有清晰的治国理念,没有好的战略规划。历史早就给出答案,经营关中,收复四川,形成强秦之资,唐王朝建立也是这么干的,但是主角偏偏不。”

答:主角玩女人是有一套,但他玩的都是自己的啊。他既没强奸下属的妻女,也没强掳敌人的妻女,行那征服之欲,得罪你啦?还有,主角的治国理念还不够清晰?那他现在的事业哪来的?关于伐蜀,主角解释了那么多次,用地理上、经济上、外敌上各种层面做了分析,最终做出暂不入蜀的决定。你自己跳着看,怪谁?目前这个时间点伐蜀,那我就问两个最简单的问题,去蜀中,路途加上战争进行时间,就算你一路势如破竹,一来一回也至少需要60天吧?朱温的军队从洛阳、汴州、许昌到达潼关,15天太多了吧?朱温趁你伐蜀来攻打,你怎么办?

那你会说,就不能派大将带兵征讨吗?好啊,派谁?派小王?小王去了不回来,打下成都割据自立怎么办?军队贪图蜀中繁华,裹挟他造反怎么办?王建的前车之鉴才多久啊。王建在神策军的时候,难道还不够忠诚吗?到了蜀中怎样?个个手下都鼓动他造反。不反?不反俺们宰了你,重新换一个,你能怎么样?一个叫韩武的大头兵直接喊话:“打进成都,你当西川节度使,我当东川节度使。”王建还不敢吭声,只能半夜派刺客将其刺杀。蜀中这地方天然就适合割据,尤其是晚唐五代这种人心长草的时代,不然你以为郭崇韬怎么死的。

第二个问题,主角现在有娃,大儿子今年九岁了。如果他亲征蜀中,长安内部产生变动,某一势力造反,拥立他儿子做皇帝,或者立一个宗室,把主角尊为太上皇,再把褒斜道、大散关一守,烧了栈道,主角就只有当流寇的命。

那你会说,主角现在的威望谁敢造反啊?你在长安当然有威望,你去了四川,俺们新皇帝一立,你三五月杀不回来,你还有什么威望可言?光启年朱玫之辈拥立宗室襄王,诸镇立刻就认可了襄王,同时派遣大军追杀唐僖宗。教训不吸取吗?就算李克用或者谁来勤王,帮助主角复位,那之前积攒的威望不就没了吗?作为一个帝王,考虑万全,不应该是基本操作?

关于你的推论——“历史早就给出答案,经营关中,收复四川,形成强秦之资,唐王朝建立也是这么干的,但是主角偏偏不。“

现在问题来了,目前这个国情,这个战略还有用吗?经营关中、收巴蜀、形成强秦之姿这个战略,适合主角现在面对的内外形势吗?不分情况就去套一个固定的模版,你不亡国谁亡国?别人这么做成功了,但是你照着做不一定成功啊。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国情决定国策,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逻辑啊朋友。

再重申下主角的战略。战略是有的,相信大家也能看出来——目前这会,太常卿苏荣为首的使团已经过了凉州,正在去往归义军的路上,等他们回来,主角肯定是要捡起河湟事务的。无论是建立牧场,扩充骑卒,还是吸收仍然心向朝廷的蕃汉武士扩充军队,这都是必由之路。北面,邠宁、泾原、朔方、夏遂四个镇,现在表面上是臣服了,他们的领导人也老了,历史上就在这两年相继去世,等他们死了,就是主角以最低代价收取这些地方的时候。

至于东面,目前朱温采用称帝的方式冲喜后,战争主动权又回到了他的手里。主角的行动肯定是被牵着走。李克用、李晔、王重盈与朱温势力团伙这两大阵营,现在是朱温处于战略攻势,而前三者处于守势。朱温会慢慢出招,主角接招。等朱温的招出完了,拿不下他们三,那就是李晔出招的时候。就这么个逻辑。

具体规划?没有。政治、经济、军事从来都是立体的、迅速变动的、灵活的。啥都按照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走,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了。另外,我也没大纲。都是现写现推演,家里的工作间,左边墙上是地图,势力关系树状图,右边是我的笔记备忘和一堆书。

山上有树,现在你能明白了吗?

最后回答一下太子或者说继承人的问题。

答:相信大家也能感觉到,主角现在的内部其实是危机四伏的。这是利用外戚的造反阈值、抵抗被武夫造反推翻政权的必要代价。为了防止突然被某谁颠覆政权,主角就必须启用阈值相对较高的政治势力。外戚当然有风险,但是可控,利益可调节。

主角培养长子李裕,在大儿子出场那一张我就讲了,他的目的是出于——如果我有一天战败死于乱军之中,或者被人杀了,还是怎么样,你娘俩就只能靠自己了。主角身在局中,不确保自己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而其他儿子又很小,所以给年龄最大、身份最正的长子配备韩偓、王从训这个豪华阵容的带训团队,同时提高何楚玉、何宗裔两个舅舅的权柄——皇城两街使、中领军,以及为何淑妃造势——每次干什么都带上她,现在她都被首都市民称为“二圣”了。这些都是隐晦的伏笔。

就是希图万一事有不谐,这帮人能帮帮孤儿寡母。这才是他现阶段培养长子的意图——抗风险。如果中道崩殂,他必须留后手试图让权力尽可能平稳传递,使朝廷的力量不至于在内斗中受到重创。

那么问题来了,随着形势发展,如果长子的资质太过不堪,连装都装不出个贤样,他该怎么接手父亲的江山?如果实在不堪,那主角肯定是要考虑换人的。在这个礼崩乐坏、秩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黑暗时代,主角不可能因为对何淑妃的爱或者什么原因而不顾天下的未来。立长肯定好,这个你们不用说我也明白。但立长,得有立长的基础。如果长子的表现越来越优秀,哪怕不优秀,至少及格,主角判断他能在自己死后掌控形势,他主角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扶持他,以尽可能避免“停尸不顾、束甲相攻”的惨剧,而不会因为对前身的孩子怀有芥蒂,就不想立他。在政治面前,尤其还是皇帝身份,很多事他掺杂不了个人情感因素。

关于你们提到的对淑妃好点。其实主角现在心态调整过来,对她已经很好了,他只是不说在嘴上;无言的爱。潼关大战,考虑到老婆的安全,还专门把她转移到另一个关城...

第三个问题,正妻身份。在唐代,在现在还没有立后、立二圣的情况下,正一品的淑、贤、德三妃就是正妻,这三妃都是正妻。朱邪吾思、何虞卿都是大老婆,只是时间先后差别而已。未来的皇后,肯定是在这三妃之中决出。未来的太子也将由谁是皇后而决定。目前,淑、贤已有人。德妃的位置还悬而未决,为何?也是主角在观察的原因。这个位置空着,其他妃嫔就都还有参与竞选德妃、未来竞聘上岗二圣的机会。既有利于调动大伙的工作积极性,也能给持续给何氏、朱邪氏增加自我内驱力。

话说到这,那就明白了——现在还没有太子。淑、贤、德三妃的儿子都是可以作为预备太子培养的。谁的娘当了二圣,谁就是太子。所以,如一些书友说的“废太子”,现在太子都没有,哪来废?顶多主角对淑妃之子失望,印象减分。在内心、内心、内心吐槽两句对前身的儿子无感,这有什么问题吗?该培养他在培养,他搭班子他在搭班子,该做的事一件没少,没对不起前身的儿子。主角也一直在尽力维持家庭和睦。如果内心一时的吐槽也有罪...那我真不知道说什么。主角不是机器人,内心也有自己的情感。在座各位,谁敢拍着胸脯说,内心就没有产生过邪念?都产生过。但圣人能做到——人皆是心,贤者能勿丧耳。以他现在表现出来的样子,也不是个会把内心邪念释放出来酿成灾祸的二逼。

最后:主角老是玩女人,恶心。

答:不乱搞女人,算什么领导?女人坐在那,你不玩,双方咋亲近。突然就对你掏心掏肺了啊?大家都是谈过恋爱、结过婚的,女人有那么容易拿捏吗?主角跟这些女人打成一片,后宫才会安稳。有时候突然娘家人出手相助,也才不会显得突兀。那如果这些剧情都没有,到了某些剧情,外戚出场,那有人肯定又会说——人凭什么为你卖命?

另外,这也是一种放松,休闲剧情,老是打打打、杀杀杀、政斗政斗,太太太太枯燥了。而且很多读者我真的不能理解,跟女人就像有仇似的,看见写妃嫔的剧情就发火。人家招惹你了?

“我是来看历史的,不是来看女人的。”

答:历史是人的活动构建的集合。而其中不止男人,打开史书瞅瞅,在中国封建时代,在皇室,女人就没退出过历史舞台。谁家的历史只有一帮男人啊?读史读得多的粉丝说说,你们见过吗。女角色是必要的。当然,如果我写的不是皇帝文,而是一个始终停留在今天吃什么,明天去哪打劫的土匪,那可以不需要女角色。

“我对着历史小说导?”

答:别。我写女人不是让你对着女角色开导的...

“写可以,少写点。”

答:已经很少了,大伙可以数数,往往是隔好几章才有一次。

“我就是爱看打仗争霸,不想看任何搞女人、日常的剧情。”

答:人各有志,趁着本书字数还少,及时止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