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进棚录制(求追读)
6月13号。
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沈浪前世今生第一张专辑,终于来到录制阶段。
有了那份公函,排练进入快车道,轮回乐队的几人,几乎是没日没夜的训练。
从早上七八点,一直排练到凌晨一两点。
让他们废寝忘食排练的原因,不单单是公函,也不单单是钱,真正的原因是狂热。
90年代,国内摇滚乐才刚刚起步,不论是理论,还是编曲,都远远落后于国际主流水平。
沈浪掏出的那些歌都是千禧年之后的曲子,除了《我的天空》稍微弱一点,其他都是久经时间考验的大热金曲。
不是他自夸,这些歌的编曲水平足以吊打90年代的华语乐坛。
即便跟90年代的欧美乐坛较量,也不会落入下风,部分歌曲甚至还要超前一点点。
毕竟,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地进步。
尤其是编曲,90年代跟千禧年、10年,完全是两个世代。
因此,轮回乐队的几人已然成为沈浪的‘信徒’。
过去这一个多月,他们不止是排练,期间还在沈浪那里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顿悟’期,虽然他们没有完全掌握,暂且处于填鸭教学阶段,但进步却是肉眼可见的。
有钱拿,能学新东西,还是给‘偶像’录制专辑,他们能不狂热吗?
他们录制《朝阳》的认真程度,比当初录制《烽火扬州路》还要用心。
这天。
上午九点,沈浪坐车赶到百花深处胡同,大名鼎鼎的百花录音棚就坐落在百花深处。
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位于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
看到门楼上的那行‘燕京百花音响有限公司’,沈浪顿时生出了一种时过境迁的感觉。
好土的门楼。
这个‘土’并不是贬义词,反而有几分亲切感,前世,沈浪没少在这边厮混。
被抓之前,他和赛特文化已经定好了百花录音棚的棚时。
结果……
“沈浪,这里。”
这时,张伟宁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循声望去,在他身后还有两個人正从门卫室走出来。
一男一女,男的扛着一台摄像机,女的胸前挂着一台相机。
“张哥,早上好啊。”
“早上好。”
张伟宁呵呵一笑,然后介绍起了身边的两位摄影师。
“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王磊,这位是高园,他们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摄影教研室的高材生。
专辑录制的花絮、宣传照,都是由他们拍摄。”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国内第一所艺术设计类高等院校,也是水木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
在那读书,确实是高材生。
不过,听到高园的名字时,沈浪总觉得有点耳熟。
刹那间,他想起了王霏,然后,他全想起来了。
好家伙。
前几天刚见了窦威的第一任妻子王霏,今天又见到窦威第二任妻子高园。
“你好。”
沈浪不露声色,笑着跟两人握了握手,顺带客套了一下。
“未来这些天,麻烦你们了。”
“你好,客气了。”
王磊微微一笑,寒暄道。
而高园只是默默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她在悄悄地观察沈浪。
这张脸,也太TM帅了。
如果拍出来?
此时,她已经在脑海中将沈浪摆了一百个姿势。
好像每个角度都好看。
无死角。
接着,几人先后走进百花录音棚的大门,沈浪没跟高园多做交流。
他这个人,很庸俗,是个颜控。
一看脸,二看腿,三看尺寸。
高园虽然长的不算丑,但哪哪都不在他的审美点。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空旷的停车场,目测至少上千平方,空地上零零散散的停着一些小货车、皮卡、面包车,以及为数不多的轿车。
货车、皮卡应该是拉货的车,百花录音棚是燕京音响器材厂的附属单位。
这里既是录音棚,也是器材厂总部。
80年代,器材厂生意很好,燕京音响器材厂跟羊城太平洋影音公司、申海华夏唱片社是国内最大的几家盒带生产企业。
彼时,公司效益特别好,所以,燕京音响器材厂才委托国外声学专家设计了百花录音棚。
从建筑设计的声学处理,到录音器材设备等等,一应设施全部对标国际主流水准。
十二年过去,百花仍然是国内最好的录音棚之一。
如果只论面积,百花是亚洲第一棚。
推开那扇老式红漆木框玻璃门,几人正式踏入百花录音棚内部。
此刻,王磊已经打开肩上那台索尼DVW-970P摄录一体机,在上台阶的时候,他走得特别稳。
不稳不行啊。
他肩上扛着的这台索尼摄录一体机,机器本体三十多万,镜头、配件另算,比他的命还贵,如果摔坏了,赔都赔不起。
这么贵的设备,陈建添当然不可能买,这台刚刚发布的索尼专业摄像机是租来的。
押金十万,单租700块一天,包月打折,1.5万块一个月。
耗材费用(录像带)自理。
拐过两道门,沈浪几人来到录音棚内部。
百花录音棚有大小两个房间,一楼的大房间大概200多平米,专门用来录制管弦乐、器乐等。
大房间的形状跟普通家用客厅不一样,它是那种不规整的多边形,墙体和天花板都是凹凹凸凸的不规则形状。
那些凹凸不平的玩意叫扩散体,是专门改进声场扩散性能的材料。
很多古典乐的录制都会放在这里,不单单是燕京乐团,一些港台乐团,以及港台歌手专辑里的管弦乐部分也会来这里。
因为除了声学处理专业,百花录音棚的房间也足够大,上百人建制的乐团都随便坐。
大房间隔壁是一间小房间,大概20多平方,那里是录制人声的地方。
“浪哥。”
“浪哥。”
看到沈浪来了,轮回乐队的人纷纷回头喊道。
“煦哥,早,桐哥,早……阿锋,早。”
一圈招呼打完,沈浪来到焦全捷和老歌身边,他们刚刚正在调试运过来的爵士鼓。
“杰哥,老歌,鼓调的怎么样了?”
“差不多调好了。”
老歌拍了拍手:“小焦,你先打一段《我相信》看看。”
“OK!”
焦全捷比划了一个手势,脸上也洋溢着几分自信,跟两个月前相比,他觉得自己的技术又进步了。
进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