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道具车间新来的小伙

曾骅侧坐在永久牌自行车后座上,一手扶着后座连接处,一手拿着一张香河肉饼,啃得可香了。

这张香河肉饼,在北三环边上买的,真香河。

丘盛华在前猛踩车蹬子。

过往的行人都忍不住盯着曾骅和丘盛华。

女的骑车,男的坐后面,要不要脸啊!

曾骅很坦然。

出门时他想骑,丘盛华不让,说他在贵山没骑过自行车,还得再练练。

曾骅在后座上悠然地问道:“姐,你带我去的北影厂,就是拍电影的那个北影厂?”

丘盛华微微喘着气,“对,《小兵张嘎》、《南征北战》、《海霞》,看过吗?”

“《嘎子》看过,《南征北战》看过,《海霞》没看过。”

这部嘎子演得好看,关键是他没去卖酒。

丘盛华身子左右晃动,短头发在前面甩啊甩,“没事,就是一拍电影的工厂,你当它跟你们家那个机修厂一样。你们那厂修机器,修飞机。这个北影厂专门修理人。”

曾骅咽下最后一口肉饼,“修理人?”

“是啊,那些导演、编剧、演员,常常嚷嚷着,一场戏拍下来,跟扒了一层皮。这不是在修理人吗?”

有道理!

曾骅两条大长腿悬在空中,有点不舒服,屁股扭了扭。

自行车猛地晃了一下,前面的丘盛华喊了一句:“不要乱动!”

曾骅连忙坐稳,继续问道:“姐,你在里面干什么?”

“里面有个译制车间,就是专门翻译外国片子,我懂瑛语、珐语,给翻译老师打打下手。”

还有外国片?

有没有曰本片?

我以前是他们的资深影迷。

“姐,我进去能干什么?”

“打杂,当个小喽啰。”

也行,总比宝强哥强,他只能在门口蹲着,我可以进里面去蹲着。

“当個小喽啰也要面试?”

“面试?什么面试!叫领导批准。”

都是一回事。

“骅子,记住了,待会见的是林副厂长,他爱人王阿姨是译制车间主任,带我的老师,也是咱妈的同学。

你直接叫林叔叔,显得亲近。亲近了不就是自己人了吗,自己人做几个月的临时工又怎么了?”

越来越有道理,不过现在有临时工这个岗位吗?

现在的工人不都是主人翁吗?

“北影厂有临时工?”

“当然有。北影厂一年要到处拍电影,有时一年要拍七八部,厂里没有那么多人,就到处借调,这些人都算是临时工了。

你的户口和关系都挂在魏公路街道办,真要通过了,算是北影厂从街道借调的。”

还是姐厉害,这么复杂的关系给你整得明明白白的。

一路闲聊着,丘盛华载着曾骅来到北影厂大门前。

典型的苏式大门,方正高大。

数十上百辆自行车在它左边侧门汇成一道车流,还有走路的人流,泾渭分明。

“下来走几步。”

曾骅连忙跳下来。

丘盛华后腿一抬,也下了车,推着自行车随着车流进了大门。

“梁师傅,早!”

“早啊,小丘。”看门大爷笑呵呵地答道。

“这是我弟,曾骅。快叫梁师傅。”

曾骅连忙打招呼,“梁师傅早!”

“小伙子挺俊的,被通知来参演电影?哪部戏?”

“我是来面试打杂的。”

“面试打杂的?”

“我弟刚从楚南回来,先找份工作干着。”

“哦,知青。知道,知道。”梁师傅一脸的恍然大悟。

现在还没到知青返城高峰期,但是有门路的都开始活动起来了。

过了大门,中间有个花坛,上面站着三个高大的铜像,工农兵。

丘盛华摆摆头,“上车,到办公楼还得骑一段路。”

左右的人都骑上自行车,扬长而去。

曾骅跳上了后座,叮铃一声,丘盛华猛踩几脚,冲到了车流前面。

林副厂长叫林德光,五十岁左右,负责后勤这块,挺和气的。

他的办公室也很简单。

一间单间,一张红棕色的长办公桌,上面压着一块厚玻璃,下面是照片和一些纸条。

热情地给丘盛华和曾骅倒了两杯茉莉花茶,然后坐在对面,和气地问道。

“曾骅,小曾。”

“是我,林叔叔。”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你这名字取的有讲究。”

“我名字是我爷爷取的,他读过几年私塾。”

“难怪。你多大了。”

“七月七号满十八。”

“那很快了,十八岁,朝气蓬勃的年纪。嗯,F4时期,我们厂的工作停滞了,现在拨乱反正,上面给了我们新的任务,要重新占领文化宣传战线。”

林德光摸了摸油光的头发,语气更加和蔼。

“工作多,任务重,需要的人手也不少。这样,道具车间缺人手,我给你写张条子,你拿着先去组织科报个到,把名字登记上,组织关系先挂上,再去道具车间报道。”

“谢谢林叔叔。”

出来后,丘盛华陪着他到组织科转了一圈,办了一系列手续,又去魏公路街道办跑了一趟,最后拿到一张工作证,正式从海甸区魏公路街道办,被借调到北影厂。

从一名待业青年成为临时工,不,叫借调职工。

一周后,道具车间。

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风风火火地走进道具车间,没十几秒钟又退了出来。

旁边值班室里,坐着四位职工,正在闲聊。

一位老职工无意间看到,连忙伸出头来,“王导演,怎么了?”

王导演一脸疑惑,指着车间问:“老刘,伱还在道具车间吗?”

“在啊。”

“这里是道具车间?”

“没错,这里就是道具车间。”

王导演挥动着右手,做着不可思议的手势,“我没走错,可里面怎么...换了个样?”

老刘恍然大悟,连忙解释:“哦,来了个新同志,小曾,手脚勤快,花了一个礼拜时间,把整个道具车间整理了一遍。”

哦!原来是这样啊。

没走错就好。

王导演又走了进去。

道具车间里,以前所有的道具都是分一堆堆的。

刀枪铠甲在那一堆,生活用具在这一堆。

衣服啊,那几堆灰扑扑的跟垃圾山一样的物体,你去翻翻看。

王导演刚进厂时,这些道具分门别类,放得都很整齐。

洪流十年,没人管这些,乱七八糟地放着,能找得到就不错了。

现在,这边是一个架子,专门放刀剑斧叉,架子上还贴了块牌子:“十八般兵器”。

那边架子,放得全是生活用具,还分得很细。

这几格是解放后的,这几格是民国的,这几格是清朝的,这几格是明朝的,这几格是莫名其妙朝的...

整整齐齐,一目了然,看着就赏心悦目,尤其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福音。

新来的这个小伙真不错!

王导演走到一个架子前,听到后面传来两兄弟交谈的声音。

弟弟显得很无奈。

“哥,你是不是闲得无聊啊,跑到这里来探亲?我们不是每晚都睡在一个屋吗?”

哥哥情绪很激动,“你这么有才华,却沉沦在这里,不应该啊。”

“哥,我都说了,诗歌不能当饭吃!”

哥哥痛心疾首:“你能不能不要这么庸俗?”

弟弟反问了一句:“那我问你,什么是庸俗?什么是高雅?念几句诗歌,就高雅了?在稻田里面朝泥土背朝天地插秧,就庸俗了?”

哥哥急了,激动地解释,“谁说的!你怎么乱扣帽子啊!我可是你哥,你怎么能这么说我?”

弟弟沉默了几秒钟,“你老是问我如何创作诗歌,我告诉你。诗歌是美好的东西,但你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再用合适的字词把这份真实情感表现出来,就是诗歌。”

“真的,假的?”

弟弟咳嗽了两声,大声念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王导演浑身起鸡皮疙瘩了。

这诗,写得真好!

沉寂一会,哥哥开口问道:“为什么是喂马?你在楚南不是喂猪吗?”

王导演无语了。

弟弟也无语了,“哥,所以说你写不好诗歌啊!不喂马,喂猪,好听吗?押韵吗?虽然我现实中在喂猪,但我的梦想是喂马,是环游世界,不可以吗?写诗不就是写梦想吗!”

“可以,可以。你稍等会,我抄下来。”

“赶紧的,抄完就走。我可是爱岗尽职的五一红旗手,那像你。什么诗人,摸鱼大师!”

“什么摸鱼?骅子,以后还有什么诗歌,尽管告诉我。

我拿着去诗歌界给你扬名!我写不出好诗来,我弟能随便写啊。四舍五入,不就等于我能写了吗?”

过了一会,哥哥冲了出来,一脸我终于得手的兴奋劲。

看到王导演,礼貌地点点头。

“你好!”

然后一阵风似的不见了。

道具车间新来的这位小伙不错,有意思,会会他去。

王导演径直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