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皇太后崩了
云章回到云林,天刮起大风,又要下雪了。这样的大风对云章没什么影响。傍晚,云章爬上山梁,身上穿了披风,就这么坐在石头上。卫王过来,显得急匆匆,有点喘。云章左手撑着下巴,侧头看着他,又出什么大事了?卫王冷飕飕的,显得比冷风更冷几分,拉着云章的手说道:“老刘把自己折腾死了。”云章好奇道:“当真?”卫王点头。皇帝传过来的消息,不会弄错。就算错了,老刘也必须去死。卫王说道:“一群人想隐瞒的,不过净心庵被皇帝控制了。”云章就不管了,挥手,如风:“你去吧。”卫王点头,他肯定是要去的,云章不想去就算了,对老刘没什么好敬的。云章留下来坐镇,卫国现在也挺乱,需要她坐镇。老爷子慢悠悠的上山来,问王爷:“净慈法师圆寂了?”卫王点头,冷冷的说道:“皇帝为了我,大概还是要依礼下葬。”这样他就还是嫡子。云章突然脑洞:“他们会不会想动你爹?”卫王看着她,眉心的痣跳动着杀气。那些搞邪术的没准真会这么干。先帝肯定是不能随便动的,但这个时候有一点机会。如果刘家敢这么干,卫王和他们不死不休!老刘死了,刘家像娘家人,是一个闹的比较好的机会。但卫王不打算惯着他们。卫王明白了,是时候收拾刘家了。刘家那毒蛇,还留着做什么?老爷子没吭声。那些贼嘛有什么干不出?尤其这些年杀了挺多,那些贼,也确实怨气挺大。老爷子只要安心守着云林。云章可以给卫王再准备一些东西。那些贼如果真打先帝的主意,或者不论要搞什么,那都是疯狂的,世上从来不缺疯子。赵雷在一边说道:“蒙云要回去吗?”他们有逼蒙云现身的意思。卫王冷酷的说道:“蒙云还小,称病就行。”反正是秘密立储,管那么多做什么?卫王是儿子,必须出现,除贼。蒙云不过是一个四五岁的孙子,没那么重要。何况,成王败寇,将来想怎么说都行,又哪有十全十美的?以刘氏之过,草草埋了都可以。赵云跑一趟,把蒙云带到云林来。县城怕是要乱一阵,还是山里更安全。天黑,刮着大风。蒙旦、云绮和蒙云一块回来。大批骁烈卫来到云隐寺,直接把云隐寺封了。反正要大雪封山了,老和尚在寺里好好念经。云家虽然不去都下,但皇太后崩,也算是国丧,云家这点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蒙旦需要去。宋公明、云程都要去。既然皇太子不现身,和太子有关的人要出现,帮他战斗。云家前边正院,亮起了白色灯笼。大家都坐在堂屋里,身上也稍微换了一下。这种的没必要让人说。蒙云安静的坐在皇叔怀里。婆婆去了他会难受,老刘去了他一点感觉都没有。其实陈诫、陈过都有几个孩子了,蒙云也是小叔。吴王的儿孙也是老刘的后辈,人是不少的,就差一个皇太子。云绮问元宝:“老刘活着没用了,就让她去死?刘家还是这么干脆。”云章说道:“这是老刘该做的。要不是刘家,她能做皇后?享受一辈子?子孙后代还得拜她。”云绮点头。极大的面子了。蒙云这回不去,以后也得拜。老刘是宪宗唯一立过的后。大家看在卫王的面子上,也得给老刘几分薄面。袁慧坐在一边,突然吐了。云程忙看着她。知道她担心,但他不会有事的。秋婀小声说道:“大奶奶是不是有喜了?”云程愣住。过琼枝接话:“我看多半是。”袁慧吐的不严重,依旧来坐下,和云程说道:“你放心吧,元宝在家。”这是云家第一个曾孙辈,想到元宝在,袁慧就不担心了,人也舒服了。云章说道:“男子怕是很难理解,一个小生命是如何长成的?”袁慧直笑道:“女子也不知道。”云绮高兴,认真的说道:“元宝要做姑姑了。”云章高兴,又有小孩子玩了。蒙云直眨眼睛,算着关系:“大舅母要有宝宝了,我又多一个表弟。”云章不管是表弟还是表妹,也不管这怎么算的,总之是一件喜事。云绮算算时间:“生日没准和元宝差不多。”袁慧说道:“生在八月份好啊。”不过到底什么时候生,现在可定不了。袁慧也不急着告诉她娘,免得她娘跟着操心。她娘做两回、三回祖母了,有经验。袁慧在云家没婆婆,仇老太太也不在了,但有甘老太太,还有二房婶娘。过琼枝早就开始准备了。她不当家,但这些事要张罗。要把每个孩子都养好,这就是该做的。云程喝了两盅茶,总算是冷静下来。那云家就更不能动了。家里安全,他就可以在外边拼。卫王在这儿,商议到半夜。众人又连夜出山,在王府商议到天明。卫国现在正是大兴盛的时候,绝不容许破坏。卫王走了,王傅依旧留下来。应防要一块回都下,有很多事怕是要处理。本来就有很多事。应家还和陈过折腾着。应防不在意应家死活,但应家总想折腾他。应防现在是太子太师,应家和陈过都挺有想法。总之,卫国很多事根源在都下,而都下很多事会影响到卫国。卫国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去都下解决一些事情。一早,天是黑的,雪还没下。卫王的仪仗准备好,出发。卫王如果是个大孝子,那连夜就能赶去都下。卫王虽然很急,但仪仗不能少。老刘都死了,如果仪仗也没了,岂不是什么都没了?这仪仗,代表着卫王独一无二的身份。所以,不仅亲事府、帐内府连夜忙,虎贲卫也是连夜准备,和王爷杀到都下去!颇有些杀气腾腾,替老刘讨个公道去。卫县的人一早起来,都发现变天了。老刘死了!大家不好放鞭炮,因为这事儿暂时还不确定是好是坏。第一拨,已经到了卫国,人来自于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