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风起云涌(一)
北汉康乾元年十月十五日,十五万汉军迎着初升的朝阳,集结到了燕京广场的忠烈碑之前,他们刀枪锋利,衣甲鲜亮,一股昂扬的士气,直冲天际。
站在点将台上的敖烈环视了一圈即将出征的将士们,朗声说道:“将士们,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这是我大汉******以来的第一场战争,也是为先帝报仇雪恨的一战,只许胜,不许败!告诉本王,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十五万将士同时发出竭尽全力的怒吼:“时刻准备着!”
敖烈满意的点了点头,回过身看向身后的忠烈碑。在上次大战之后,忠烈碑上又多出了很多人的名字,在第一行,只有一个醒目的名字:汉献帝协。敖烈伸手在刘协的名字上抚过,然后指着刘协的名字,大声问向眼前的将士们:“将士们,你们告诉先帝,你们已经准备好保家卫国,为国捐躯了吗?”
“时刻准备着!时刻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好,牢记一句话,军人,只有战死的,没有吓死的!以前的燕军如是,现在的汉军亦如是!多余的话本王也不多说,扛上忠烈碑,出征!”敖烈大声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各级将领立刻呼喝自己的部下战士,按照次序先后开拔。吕布和赵云是最先出发的两个人,吕布带着满编的两万龙骧精锐,而赵云则是带着一半的血杀精锐,一起率先踏上了征程,作为大军的先锋。这两支精锐骑兵,侧重点各有不同,龙骧军擅长冲阵、凿穿等重骑兵的作战,而血杀军则是全能兵种,同时还可以胜任探哨的任务,两支精锐能够形成完美的互补,保证在大军前进的道路上,肃清一切障碍。
在吕布和赵云之后,就是敖烈的中军主力了,这是一支由十万人组成的队伍,队伍中既有一万血杀军和两万麒麟军这样的精锐,也有接受汉化的鲜卑、匈奴等异族将士,更多的,则是入伍三年以上的汉人老兵。这样的组成结构,保证了汉军强悍的战斗力。跟随在敖烈身边的,武将有张飞、黄忠、太史慈、甘宁、许褚、典韦以及小将姜维,谋臣则有诸葛亮和庞统这一对绝世智囊,同时也是一对好搭档,另外还有最早跟随着敖烈的荀彧和贾诩二人。
长久以来,每逢敖烈出征,他都会把坐镇大本营的任务交给荀彧,而荀彧也从来没有让敖烈失望过,每次都能及时把筹措来的粮草运送到前线,同时也将大后方打理的井井有条,但是这次事关北汉的荣辱,这是北汉成立以来的第一场大战,敖烈不想出现任何偏差,因此这次便将荀彧也带了出来。说实话,以荀彧的才华,仅仅是留在大后方确实有些屈才,他的才华,应该展现在更大的舞台上,可荀彧对此从没有过一句抱怨,而是尽心竭力的使后方稳若金汤,可以说,荀彧是北汉众文武中最不显山露水的幕后英雄,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赢得北汉上上下下所有文武官员的尊敬,他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的品行,值得人敬仰,也值得人们去学习。
中军之后,是张辽统领的两万粮草押运部队。张辽也是最早跟随敖烈的那批元老之一,甚至比荀彧还要早得多,他为人胆大细心,做事沉稳,由他坐镇后军,敖烈就不必为粮草的事情担心了,想要在张辽的手中劫粮,那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当北汉的三路大军先后踏上征程,潜伏在暗处的曹操探子们,终于意识到,汉军这是要来一场大动作了,连忙准备把这一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回许昌,呈报给曹操。但是,这些探子和精锐的暗影成员相比,简直是判若云泥,曹军的近百名探子,在回归许昌的路上,遭到了暗影成员撒网式的截杀,实力最差的,甚至都没能走出燕京的城门,就算是实力最强的一批曹军探子,在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侥幸躲过暗影成员的连续截杀之后,依然没能逃脱掉悲惨的宿命,最后一个被暗影成员截杀的探子,距离许昌,仍然有着百里开外的距离。
当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曹操最终还是探听到了汉军的动向,只是当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从燕京出发的十五万汉军,已经快要到达洛阳了,在曹操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十五万汉军走过了将近半程的路程。
这让曹操勃然大怒,暗影成员们让曹操变成了瞎子、聋子,对外界的事情毫无所知,怎么能不不让曹操发怒呢?在发泄过怒火之后,曹操意识到,自己再次输给了敖烈,这次的失败,在十年之前便已经埋下伏笔了,当初敖烈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倾尽心血打造出暗影这支特殊的部队,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无论是谁,想要在情报领域和敖烈一较长短,都会处于绝对的下风。
曹操毕竟是一代枭雄,面对挫折,他很快便振作了起来,同时做出了亡羊补牢式的弥补,下令尽快筹措粮草,调动部队,向许昌集结,一旦敖烈和刘备的战事陷入胶着之中,或者是防守冀州的张郃、徐晃等人出现漏洞,他便会挥兵长驱直入,趁着敖烈无暇分身之际,夺取冀州。尽管曹操心里很清楚,敖烈既然敢大举出兵前往征讨刘备,那一定也已经对自己这边做好了稳固的防守部署,更何况自己被隐瞒了这么久,无论是从时机上来讲,来时从粮草军备的筹措上来说,反应都已经慢了不止一拍了,曹操这样做,也只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早在半月之前,收到敖烈诏书的时候,郭嘉就曾经指出,敖烈近期必然会有大动作,而且还准确的推断出汉军兵锋所指,必然是西南的益州刘备。为此,曹操派出去了大量的探子,以作应对,谁料最后却是这样一个结果,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实在让曹操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
做好了部署之后,曹操带着无奈来到了郭嘉的府中,他想向郭嘉吐吐槽,和他倾诉一下自己内心中的烦忧。可是当曹操见到郭嘉的时候,却发现数日未见,郭嘉竟然已经是病入膏肓了,脸色惨白没有一丝的血色,伴随着剧烈的咳嗽,还会咳出一口口的鲜血,曹操大惊失色之下,连忙叫来自己的医官为郭嘉诊断,最后得出结果,郭嘉根本就不是什么偶感风寒,而是长久以来放浪的生活,让他染上了痨病,现在痨病发作,又耽误了及时的药石治疗,恐怕将不久于人世了。
得到这个结果,曹操心中既震惊又痛惜,跟随在自己身边的程昱、荀攸等人,大多和自己是平辈,只有郭嘉年纪要小上十几岁,原本曹操是打算让郭嘉来辅佐自己的接班人的,可没想到,现在却要眼看着郭嘉经受病痛的折磨,一点点的死去。这让曹操的内心,感到十分难以接受,充满了痛惜之情。
与此同时,在江东,孙策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孙策之所以能反应的如此神速,倒不是说他的探子比曹操的出色,而是敖烈事先明确的告诉了他汉军出兵的具体日期。孙策早就知道敖烈出兵的日子,那为什么还要等到现在才有所行动呢?因为他和周瑜、孙权共同制定了一个计策,他们要在所有的人的目光,尤其是刘备的目光被汉军吸引过去之后,才可以实施这个计划,整个计划,就是要给刘备添堵,让他闹心,使得他无法全神贯注的和敖烈交锋,这样一来,孙策就等于是在侧面牵制了刘备的注意力,使得主战场上的敖烈,可以应对的更加从容一些。
那么,孙策的计划又是什么呢?除了周瑜和孙权这两个计划的发起者之外,在没有第四个人知道。江东和北方不同,这里士族、世家林立,想要掌控好江东,就必须得到这些士族中的名士的帮助,而这些士族们,心中根本就不在乎是谁执掌天下,他们在乎的,只是江东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在这个背景之下,孙策根本就不可能把自己的计划公诸于众,这也是敖烈在信中要求他保守秘密的重要原因,否则的话,一旦让这些士族中的代表人物,比如说张昭和张纮等为首的文官们知道了,他们一定会先从自家士族的利益去考虑问题,说不定反而会旁生枝节。
江东的文武们,不知道孙策接下来将会怎么做,他们只知道,因为一场并不是太大的争吵,周瑜只是在酒后和孙策开了几句略显过分的玩笑话,结果就触怒了孙策,被孙策罢黜掉了兵权,赶回了柴桑的家中。赶走周瑜之后,孙策任命中生代将领吕蒙接替周瑜的位置,以江东副都督之职,暂代周瑜大都督的权责镇守在属于江东的荆州两个郡内,直到选出新任的大都督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