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朝堂炸弹,《人民代表委员会》!

内阁真正的权利和成员,自有其一套规定。这规矩就不能坏,文臣们会自觉的维护。

而朱子龙本体也根本不想来南京上下班,也会自觉的避嫌。

所以,百官中,无人会去打破这个潜规则。

事实上,就算请朱子龙本体来内阁上下班,他都不会愿意。更不会去争什么内阁辅这个位置!

不为其它的,就因为朱子龙比其它人看的透。

内阁辅亚根就不是什么好的职位,看似风光,其实就是个坑爹的官位。

在以前的朝代中,没有内阁辅,只有宰相。

宰相并不是一个专有的官职名词,它是中国古代封建国家政府脑的统称,宰相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

宰相制度在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上承皇权下纳百官,是古代行政体制的枢纽。

在宰相制度下,封建国家中央政府下呈现出鲜明的二元制特征:

皇帝作为元,是统治阶级的总代表。

宰相则是国家的政府脑,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宰相名为“领旨办事”,实则国家的许多政事往往不与皇帝商量,甚至都不通知皇帝,自己就做出了决定,然后按照自己的意图再实施下去。

纵观中国封建史的前半段,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始终,严重时政府的命令朝立夕改,以至无法正常运行。

于是,等到了明朝的时候,来了个变态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他总结了从史书上看来的种种故事,认定导致元朝灭亡的罪魁祸,是权臣当道蒙蔽皇帝。再加上朱元璋本人与开国元勋集团的种种矛盾,最后他废除了宰相制度。

但是,朱元璋虽然大权独揽,但是政务压力也大大出了个人的能力负荷。

于是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作为自己的私人秘书。

随着后面的明朝皇帝,越来越一个比一个坑爹。内阁的权力逐渐膨胀,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等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辅大学士后。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顶点,使中央政府六部几乎已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但是尽管如此,内阁的职权仍然不能和,从前的宰相相比。

内阁只是皇权的附属品,而不能像前朝宰相一样,作为名正言顺的政府脑拥有的独立的相权。

还要受到司礼监太监批红权的制约,虽然有抗旨不尊劝谏皇帝的封驳权。但能否生效,还要取决于皇帝是否妥协,如果皇帝执意坚持到底,甚至可以因此迫使阁臣辞职。

所以,这种不上不下的职位,朱子龙本体从来就不惜罕。

-

不但瞧不上这位置,朱子龙还认为这些个文官们,还得整治一下。

但是,得变着法的来。

毕竟皇帝多晕睡,他们的权利还是太大了,得增加一些监督才是。

于是,朝会上,朱子龙的本体随着自己皇帝分身的话题开展,很快就找到了讲这方面事的机会。

他上前大跨步的说道:“皇上,权利需要监督,才能产生高效率!各省、各府、各县的主官,权利太大了。三司之间相互掣肘,导致效率低下,然后才有的巡抚一职。实属无奈之举!”

“本王以为,总督、巡抚之流的权利都过大了,必须加以限制。但这个限制,主要体现在财政上就行。财政预算制度就不错,另外还可以加一个人民代表委员会。”

朱子龙本体这一手,扔出来,无疑相当于。

往死气沉沉的大明朝堂里,扔了一个大炸弹。就像扔池子里炸鱼一样!

不是指那个财政预算制度,而是指那个人民代表委员会。

奏折文官们轮流看了,一个比一个惊讶。

这人民代表委员会里的人,组成部分,竞然不是官员,而是老百姓?

自己一年的财政预算下来后,报请户部审核,通过了。没出还好,出的部分,要公示给全县全省的人知道,再打报告申请追加预算,对不起,你要给人民委员们解释。

他们认可了你的追加报告,才可以上报户部。

麻的,民能管官了,这怎么可以?

这也太滑稽了!

一时间,百官们脸上全是气愤的表情。

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思想,已经深入这些个文人的骨子里。

知识就是力量,读书使人长知识!

自古盲多?

那其实就是官老爷们和皇帝希望,百姓当文盲。好方便管理人民!

让老百姓目不识丁,自然会把官方当作学识权威来依赖,不加思考予以执行。反之,“开而不塞,则短长;长而不攻,则有奸”

“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

那些个泥腿子,天生就应该归我们管,让我们以辱而弱者,还想反了天了,胆敢管我们官老爷的事?

围绕这个问题,一时间,整个朝堂上,都起了对朱子龙本体的笔诛口伐。

充分的暴露了这帮子古人重视人治,远过于法治。从来没把老百姓当人看,却天天假仁假义的,说什么自己是父母官。

如此画面,其实在将这个计划扔出来前,朱子龙本体就有所猜测到了。

所以,一点也不生气。

这个事情,还真的必须要做。不然大明现在这帮官员执政,多少都不够他们贪的。多少百姓都让他们能玩死的!

这么做的后果,朱子龙本体很清楚,但是他现在的身份和境况,不用担心这些。

这些跳梁小丑,这会儿可不是张局正的时代。

再跳的欢,也没啥用。最后,这个计划,还是得实行的。内阁不通意,那就绕开内阁,外官不同意,那就换人当官。

正好山东新东方学院那边的学生,毕业了正愁没官位上去呢。

朱元璋时代,贪五十两银子就扒皮实草,也没见他们这么狂过。说到底,还是这大明后面一百多年,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宠的他们有些没边了。

指望人性在利益面前,能把屁股坐正,看来是不可能的了。

看来,高薪养廉,也做不到根治吏治的问题。还是得杀人,杀的人怕的多了,也就路顺了。

大明的吏治,确实到了不整治不行的时候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