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林立广厦千万间,何处容身

来到大散关军营,此时这里能看到南山上红的枫叶,翠的松柏,黄的杂木,整个南山一带色彩斑斓,在秋日的暖阳下,散发着五彩的光芒,让人不觉心旷神怡,留恋与此处的山水。

邓艾,姜维早早前来迎接汉主一行,汉主忙扶起二位爱将,进寨中叙话。汉主又教人请来水军的孙平,请来在山中学习的管仁,又叫来随行的费铱,蒋琬。

汉主虽然不看好蒋琬,然而由于孝直与孔明的坚持,汉主雅敬孔明与孝直,故而汉主才重用蒋琬,事实证明,蒋琬虽沉默寡言,不善修饰,但为政有方,治理有条,事实证明,蒋琬,蒋公啖非百里之才,实乃王佐之才。

清晨,汉主面南摆下香案,祭拜天地神灵。请邓艾,姜维,孙平三人结拜为兄弟,三人一时不明汉主用意,孝直解释道:“你三人年纪大致相仿,皆忠义之士,如今结为生死弟兄,以后陛下便可倚重你们三人。你们三人切莫负了陛下的期望辱没了自己的名声。”三人谢过汉主,各持三支点燃的檀香,与香案前,南山下,跪拜南天,邓艾道:“我邓艾愿与姜维,姜伯约,孙平,孙俊逸,结为义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苍天在上,请为明鉴,若违此誓,天打雷劈。”姜维道:“我姜维愿与邓艾,邓士载,孙平,孙俊逸,结为义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苍天在上,请为明鉴,若违此誓,天打雷劈。”孙平也朗声道:“我孙平愿与邓艾,邓士载,姜维,姜伯约,结为义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苍天厚土,请为明鉴,若违此誓,天打雷劈。”三人一同叩头三响。扶起,姜维,孙平齐声叫邓艾道:“大哥!”邓艾拉着姜维与孙平的手欢喜地道:“二弟,三弟”汉主笑道:“好好好!你们三兄弟以后要相互扶持,朕还要再请另外三人结义。”

汉主叫来蒋琬,费铱,管仁,道:“朕特请你们三人也乘此时结为义兄弟,你们意下如何?”三人躬身道:“臣等愿意。”于是,蒋琬,费铱,管仁也如邓艾他们三人一样,结拜为义兄弟。于是邓艾,姜维,孙平被称为:兄弟三良将;蒋琬,费铱,管仁被称为:兄弟三良相。六人合称:汉兴六子。

这些日子,孝直在府中又无事可做,便写写自己的现代想法,每想到一处就用笔圈圈点点,将其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孝直看看书,画画图,孝直在图纸上勾勒着,曲轴带动的空调空气压缩机,发电机,水泵,转向助力泵,发动机进气歧管处的气门调节器,气压平衡管,油气回收管,冷热水进出口管,冷凝器,冷却格栅,,高低压管,冷凝剂四氟乙烷,空调三箱,ABS防抱死机构,制动真空助力器,冷却水大小循环控制,发动机三点或四点悬置等等。

光阴似箭,转眼间,秋收完成,由于前期雨水少,后期雨水多,正好与庄稼需要相反,今年关中粮食欠收,孝直建议汉主秘密遣人,往吴地以及山岳居住地,遣精干人员,去寻找是否有一种红色或者白色的大山芋。虽然汉主不甚了解其中深意,但是孝直只是说,若是能找到这种大山芋,以后天下百姓吃饭问题就能解决不少。

汉主命孔明回长安,处理政务,遣云长驻守襄阳,秘密遣孝直前往江陵。当然,孔明肯定要等到云长前往交割权限,方能离开,否则,万一出事,荆州全失。

长安城外,灞桥水畔,十里长亭,柳叶随风,是一行人马拜辞簇拥着汉主,汉主送行云长,孝直一行,执手话别,尽是离愁别绪,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汉主发丝白了许多,旁边的刘禅虽然已经过了冠礼,却还是蒙蒙浓浓,还像是个贪玩的不太懂事的孩子,太子刘禅这个样子,是刘备管教不严,和未经世事造成的。刘禅自从被赵云在长坂坡救下后,就一直在温棚里长大,没有经历过任何的风浪。汉主娶了吴懿的妹妹,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名为刘贤,如今已经是八岁的孩子了,这刘贤到十分的聪明。一次汉主宴饮众臣,许靖拒不饮酒,汉主想考验刘贤,就谓七岁的刘贤道:“许司徒拒不饮酒,你可有办法让司徒饮酒?”刘贤举杯到许靖面前道:“右丞相曾作诗: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人们都十分赞赏。今许司徒前不能上阵杀敌,后不能为主分忧,碌碌无为,理当不求名声,不饮酒,不留名。合乎常理。”许靖听罢,面红耳赤,一饮而尽。众人皆赞扬不已。

孝直临行,终觉太子需要锻炼,便在汉主耳边如此如此,汉主听毕,眉头大皱,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点点头道:“禅儿,随右丞相一起去吧,记得,事右丞相如事汝父,以后称右丞相为恩师,好生学习。”刘禅也不是傻子,当即跪拜孝直道:“恩师在上,请受弟子一拜!”孝直忙扶起刘禅,孝直又赶忙谢过汉主。云长拜别兄长,于是一行人纵马奔腾而去,一队骑兵消失在远方,消失在送行人的视线中。休息时间,云长不解,问孝直对汉主说了些什么,竟然将太子刘禅带出来。孝直笑道:“我对陛下说:太子已经成年却未经世事,如同盆中草木,如何能与林中巨木相比。陛下需将太子置于林中,历经风雨雷电,方可成参天大木。”云长笑道:“禅儿确实是未经风雨,可是孝直对兄长如此直言不讳,就未曾想过自身安危?”孝直笑道:“阿谀谄媚乃小人之举,我虽一介书生却也有云长一般的胆气。纣王虽昏聩之际,却也有比干冒死进谏,怀王虽混沌不清,却有屈原犯颜,虽九死其尤未悔。况且陛下乃明仁之主,我又何须顾及太多呢?”云长与孝直相视大笑。

这时候,刘禅已经累得一塌糊涂了,骑马对于刘禅来说就是对身体的摧残,可是孝直却没有给他安排马车,而且孝直吩咐,任何人掉队了,夜晚有很多野狼前来伺候。刘禅会骑马,可是骑术不到他老子的十分之一。

孝直知道自己这样直言不讳,会得罪汉主,汉主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正需要孝直这样的谋略之人,若是天下大定,肯定容忍不了孝直的直脾气,或多或少都会给孝直穿小鞋。孝直心里也清楚,可是一旦天下大定,那么孝直肯定会归隐深山老林,官场的是非实在是没有意思,孝直也不愿意整日算计来算计去的,累都累死了。不过此时,孝直却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那就是早日帮助汉主取得天下,早日让江山稳定,早日一统分崩离析的九州。这样一来,天下安定,百姓衣食富足,孝直就可以毫无牵挂地离开了。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

孝直在途中将随身携带的一卷《管子》送给了刘禅,刘禅感谢孝直赠送。孝直却笑呵呵地道:“太子殿下,我要你在一月之内将其背诵,二月之内将其理解,三月之内将其精义倒背如流,四月之内给超过万人做一次讲座,五月之内写出心得传阅天下,六月之内脱口便是《管子》。你可能够做到?”旁边的关羽看的孝直一阵呆了,关羽夜读春秋,对于这书卷,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晓的。若是这般练下来,这就像是练武脱掉三层皮一样。刘禅顿时没有了丝毫喜悦,一副哭丧着脸的样子,这怎么可能达到,简直是神话。孝直笑道:“若是不能达到,那你以后还是跟着云长学习武艺。我教不了你。”孝直说着一阵摇头叹息,尽是失望之色。

半晌,刘禅还是憋不出一句痛快话,云长怒了,但见云长骂道:“禅儿,平日里叔父也未曾说你半句,今日右丞相既然提了要求,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若是你半途而废,忘记了大哥的嘱咐,给大哥丢人,你小心我拨了你的皮。”刘禅被云长的一番怒斥吓得浑身哆嗦,平日里见到的二叔都是很亲切,此时二叔突然发火了,如同天神发怒。刘禅哭泣着道:“禅,禅,禅儿遵命。”

孝直知晓此等强度的训练是有点严,这样的强度看似有点大,可是对于后代任何一个211大学的大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后代的优秀大学生,一个月学一本书是没有多少问题的,有的甚至是三天学一本书,一天准备就可以考得很好。

孝直要将《管子》这卷书最先植根与这个未来的帝王脑中,因为这卷书指明国家和民族兴旺的方向,其中将百姓的生存和发展论述的十分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