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狼行中亚(四)

沙俄政府征服中亚之后,为防当地人掌握先进的军事技战术,也为了给遭受其残酷压迫的中亚人民一点安抚,与其缔约说不会从中亚征召一个士兵。历史上,直到一战中后期沙俄人力损失实在太大、才终于打破这个约定,下令从中亚招兵,结果引发了当地民众的激烈反对,并导致了1916年中亚大起义的爆发。

现在沙俄在中亚的统治远没有二十年后那样稳固,又被中国打得节节败退、在中亚人民眼中已经远没有昔日那样不可战胜,在这样的状况下,沙俄政府居然就违约了,民众反抗自然只会比历史上更加激烈......

这道命令针对的只是布哈拉一国,但却迅速点燃了整个中亚反抗沙俄暴政的怒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从里海沿岸到帕米尔高原,从哈萨克草原到图兰低地,不计其数的中亚人在“圣战”的旗帜下,拿起了他们能够找到的各种武器,向距离他们最近的俄国人发动进攻,除了已经提前脱离了俄国统治的希瓦汗国北部,中亚其他地区全都陷入了严重的混乱之中。

接到各地发生大规模暴乱的报告后,沙俄中亚方面军司令一脸懵逼,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只是招些后勤人员以便腾出更多的俄军和部分俄国移民编入作战部队,怎么会产生这样激烈的反应?如果原因是中亚各族都厌恶当兵的话,那么中国人直接在中亚牧民中大量招兵,这性质更严重了好不好,明摆着是要他们当炮灰啊!怎么反而没事呢?

这位司令官阁下却没意识到,白朗招当地人组建仆从军固然有将其作为炮灰的动机,可是他却满足了当地人的两大愿望,一是推翻沙俄的残暴统治,将其从苦难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二是那些仆从军可以在战争中分到在他们看来还颇为丰厚的战利品;与之相比,沙俄首先是中亚各族人民憎恶的对象,有谁原意为自己的敌人卖命呢?而且沙俄只用他们当后勤人员,特别辛苦不说,还得不到半点好处,傻子才愿意干!

也就是说,白朗的招兵是给当地人解开枷锁后向他们提供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而沙俄中亚军区的招兵却是在其本就十分沉重的枷锁上又多加了一道,中亚各族人民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当年万余俄军就能扫平中亚诸国,战斗力的优势十分显著,现在这些暴民虽然号称有数十万之众,但毕竟都只是一些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而且在暴乱中各个部族自行其是,根本没有形成合力,如果是正面战斗的话,沙俄中亚方面军只需要出动一个军就能将其轻松镇压。可问题是,这场中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暴乱是四面开花,沙俄中亚方面军的主力又集中了起来要对付白朗的部队,很多偏僻的地方根本没什么驻军,自然登时就应付不过来了。

更糟糕的是,中亚腹地现在还有一支对其虎视眈眈的中国军队正等着对沙俄中亚方面军下口的机会呢!

但即使知道有被趁虚而入的机会,沙俄中亚方面军司令部也还是只能分兵出去镇压暴乱,别的他们还能忍一忍,可问题是中亚铁路也遭到了起义军的破坏,如果这条生命线太长时间中断的话,司令部这边的二十万俄军主力可就要饿死了啊!

由于起义者没有无线电台,就算能够缴获到,他们也不会用,白朗得知消息时,这场中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暴乱已经发展成了燎原之势,不过白朗出于谨慎起见,又等了十多天,确认了暴乱已经在中亚遍地开花后,才终于下令出兵布哈拉汗国。

也许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吧,白朗的等待反而歪打正着,增强了沙俄中亚方面军司令的侥幸心理,他为了尽快平叛,将麾下的三个军都派了出去,希望能够抢在白朗的部队东进之前先将局势平定下来、至少得将中亚铁路的交通恢复,却没想到白朗不动则已,动起来就快得吓人,由于部队全是骑兵而且一人五马,阿姆河沿岸又地势平坦,他们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就前行一千余华里,杀到了布哈拉城下......

而这个时候,匆忙下令将外派部队召回的中亚方面军司令部才勉强收拢了不满一个军的部队,根本不敢与白朗的大军正面交锋,而选择了退避三舍。由于西边的道路已被白朗的部队切断,沙俄中亚方面军司令部只能向东撤到历史名城撒马尔罕,希望分散下去的俄军各部能够及时来援,让其有能力将敌人击退。

但是跟俄军的集结速度相比,白朗的仆从军膨胀的速度更是惊人,由于布哈拉汗国占据了阿姆河流域最为精华的地段,人口要比希瓦汗国多得多,都不用白朗下令征召,光是附近前来投奔的起义军就让其麾下的人马又多了不止一倍。有这么多的炮灰,敌人的后勤补给还被切断了,白朗要还是不能打赢,那他就不是白朗了......

1907年9月16日,白朗的部队攻下了中亚俄军控制的最后一个重要城市塔什干,中亚铁路东段的二十万俄军至此全部覆灭,约有13万人死亡或失踪,其余的全成了俘虏,而白朗的骑兵第七旅这时却仍有不下5000人的可战之兵。好吧,白朗的仆从军伤亡还是有好几万人,但他们人多势众,这点损失就如同毛毛雨一般,而中俄两军、乃至世界主流舆论,则更是懒得仆从军的伤亡。

于是,白朗就这样成为了以区区一旅之师毙俘俄军30万人、自身永久性减员人数却不满1500人的传奇名将,西方媒体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中亚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