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发展,出兵助战

何况,低温蒸馏焦油加工液体燃料,可是目前的先进技术,一九三三年才投入实际生产,以德国技术最为达。[,也不会分身术。他的精力分薄于科技、军工,还有顶重要的军事,很多事情就只能写出资料,规划出正确的展方向和步骤,百忙之中偶尔能书面或现场指导一下,大多的工作却要依靠下面人员的努力了。

不要忘了,当时可是烽火硝烟的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又不同于大后方。没有足够的军力,不能保证所设工厂的安全,那一切的建设成就都是暂时的,都是建在沙上的楼房。

相对于杨天风的雄心壮志,战功和名声现在并不很重要,反倒是要尽量拖延日本人对他的重视,对三纵的注意,以免在他准备好之前招致大规模的报复。但又要显示出自己和三纵的价值,以得到各方物资和财力的援助,这就意味着要采取两面策略。

基于这样的想法,之前生俘日军少将他没有宣扬,并要求国府保密、低调;此次缴获日军联队军旗,他也秘而不宣,把军旗藏匿起来,留待日后合适的时机。

在当时国x军和抗日队伍都抢先报告战绩,甚至予以夸大,以提振民心士气的时候,这种做法明显给日军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金子联队的军旗已经被护旗官毁掉,他们自然也不会把这么丢脸的事情公之于众。

再加上损兵折将,以及各地抗日武装的活动也日益增多,又时值冬季,鬼子在调兵遣将,巩固重要据点的防御,针对三纵的报复也就没有马上进行。

从表面上看,三纵在东进作战后进入了休整期,虽然在根据地的边缘地带依然是小战不断,但大规模的行动短期内似乎不会有。而实际上,杨天风却在秘密地调兵遣将,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准备参加一场远离根据地的大战。

…………

历史车轮在滚动,抗战烽火在燃烧。

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七日拂晓,武汉周边的日军凭借其大量的汽车、舰船和优良的装备,迅调动集结了第1o1、第1o6、第116、第6等四个主力师团的兵力,以及重炮兵四个半联队,战车一个半联队和海军、空军一部,分三路向鄱阳湖西面中国x军队各部,全线动进攻。

而由于整训、机动性极差、协同作战等原因,第三、第九战区军令部延误了在三月十日前完成集结部队,并进入攻击态势,于三月十五日动进攻的命令。

战机转瞬即逝,教训深刻!而日军赢得了时间,中国x军队原计划的抢先攻势顿成泡影!各部队措手不及,仓促应战,陷入了全线被动的状态。

南昌战役作为第二期抗战方针确定之后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日军从战略进攻阶段转变为长期持久战阶段的初战尝试,实验性质浓厚,双方都展现了难得而大胆的创意,将所能运用的作战资源扩张到极致。

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日军将领中是非常有头脑的指挥官,而且表面上也懂得伪装,不像一般日本军人一样变态。同时,在带兵上也很有天赋,指挥上也非常老练毒辣。

南昌会战中,在传统步兵兵力之外,冈村宁次别出心裁地集中使用了战车部队与炮兵部队,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机械化攻击纵队。

在此之前,日军一贯将战车分散到个步兵师团,分割使用。作战时则作为步兵的掩护,概念上仍然是步兵战车的基调。

冈村宁次却集中了**式中型战车七十六辆,九四式轻型战车五十九辆,独立编组成为一个战车队,作为突破兵力,并以装甲汽车装戴一个步兵大队协同作战。再加配工兵、步兵与其它特种兵,这个战车队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的装甲师。

另外,在空援的布置上,冈村指定第三飞行师团的第四十五战队专门提供战车队的密接支持,并准备了侦察中队连续侦察****动态。使这个战车队获得完整的地空协同作战条件

而将炮兵集中使用,则更令人惊讶。

日军一向将个别野战重炮兵联队配署到步兵师团,冈村这次将四个一五o野战重炮兵联队、两个七十五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七十五山炮联队及一个一五o加农炮攻城炮兵大队编入第六炮兵旅团,使得这个炮兵旅团集中火炮达一百七十门,含七十二门一五o榴弹炮与十六门一oo加农炮,比一个俄国炮兵师规模还大。

反观国x军的战略战术,先是延误集结、攻击时间,随后又迟迟不下令破坏公路。因为破坏公路意谓着守军也无法利用公路,总司令罗卓英就持此种看法,认为在一个守势的阵地带,后方交通极为重要,为此而犹豫迟疑……

南昌战役的情况,杨天风并不十分了解。该说的说了,该做的也做了,再关心也无济于事。他把主要精力已经放到了能够直接挥作用,甚至是改变结果的,即将到来的大战上。

“钢拳、榴弹射器,这是孙总司令点名急需的武器。”鲁西招募处主任兼第三集团军联络官的时同然,正带着期盼的神情同杨天风在谈话,“袭攻开封,事关事大。如果杨兄能出兵助战,那自然是更好。孙总司令说了,要在郑州为杨兄摆宴,既接风洗尘,又庆祝和嘉奖杨兄在宿州的大捷。”

不招请我,我还要蹦着高儿去呢!杨天风心中得意,但脸上却没表露出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东进作战结束后,杨天风分别将战报呈给孙桐萱和廖磊,并将指挥刀、望远镜等缴获作为礼物分送二人。同时,杨天风还送出了钢拳、榴弹射器和霰*弹枪,数量不多,倒象是引*诱似的。

从杨天风的心理上说,他确实有这个意思。供应第三集团军也不是第一次了,但在数量上却难以支撑一场大战。而这正是他需要达到的目的,参加大战,并力争改变历史。

历史上,一九三九年四月一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偷渡黄河,成功地袭击了驻扎在开封的日军。消息传出后,立即轰动全国。外国通讯社称:此为华军对日军已占重要城市的第一次有效攻击。

当时,第三集团军出动了一个混合师,一万两千余人;日军在开封则有步、骑、炮、战车等兵种,约千余人防守。

如果只从兵力对比来看,以十打一,竟然没有全歼日军,光复开封,而只是“有效攻击”,或许令人产生疑问,或许让人感到不解。

但战争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抛开国*军重武器不足、攻坚难度大,日军有城垣工事依托、火力强大、作战顽强等因素,袭击开封可是孤军深入敌占区作战,全无后勤保障和增援部队,还要防备开封周边的日军增援,其困难和危险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是杨天风指挥这场战斗,如果打得时间很长,他可能要拿出很多兵力堵截鬼子援兵。再除去炮兵、通讯兵等非战斗兵,能投入攻打开封的兵力数量也就在五六千人左右。在攻坚战中,这样的兵力对比,还真的算不上绝对优势。

“我会出兵,助孙总司令成此辉煌战功。”杨天风在时同然的期盼目光下,终于缓缓开口,“但我赶赴郑州的消息要对外保密,这是为了根据地的安全,为了袭击开封的隐秘。”

时同然舒出一口长气,终于可以对孙桐萱有个完美的交代了。

杨天风供应第三集团军少量新式武器,既加强了部队的战力,也使孙桐萱有了更大的胃口和希望。袭击开封如果能变成光复开封,那将是怎样的轰动,真是连想都不敢想。

抗战时期,如果不算日军主动放弃的和投降后解放的,中国*军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光复一座大中型城市,令人唏嘘慨叹。

中国*军队缺乏重武器,缺乏攻坚能力,这自不必说。其后果便是日军可以在城市中驻扎少量军队,从而增加机动兵力,进行攻击。也就是说,如果能光复开封、全歼守军,对日本鬼子将是极大的震动,迫使其改变现有的兵力布署,或改变战略都是有可能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