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 摸黑混战(六)
两军作战,除了比拼实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指挥能力。指挥能力取决于指挥机关的决策速度,指挥网络的流畅度和信息的传递速度。
就指挥的层次而言,又可以分为二个层次,第一级是战术,第二级是战略。战术指挥也可以看作是局部指挥,而战略指挥就是全局的掌控能力。
战术级别的指挥,一般可以视为团级以下。一个团级单位最多只几千人,战场面积为几里到十几里的范围。这个区域内,通信兵完全可以依靠骑马,就可以保障指挥流畅。
日军没有料到义勇军这么快就突围了,而突围方向正是看似实力雄厚,坚不可摧的正面。所以,大炮一响就被打懵了,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留守的日军都在睡觉。大炮一响,便四处寻找掩体。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日军用于照明的探照灯和手电,全都被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子弹,给打爆了,所以他们在寻打掩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被打乱了。
这一时期的炮弹,烟雾特多,升腾扩散的黑色烟雾,不但削减了炮弹的火光亮度,同时还阻挡了日军的视线。二十米以外,仍然是看不清人的。再加上日军刚刚被炮弹从睡梦中惊醒,惊魂未定,一时间竟然是当官的找不到士兵,而士兵也找不到军官,只能是各自为战。
黑暗中,只听周围都是杀声震天,不知来了多少敌人,日军虽说训练优秀,单兵素质高,却也被吓破了胆。当他们看到火光中来了无数的人影时,却不敢开枪,因为他们无法判断那些光着上身的人,是自己人还是义勇军。等到看明白的时候,已然来不及了,只得拼刺刀。
对于拼刺刀,日军很自信。因为三八式由于枪长,有着天然的优势,再加上日军拼刺刀技术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不过,当他们遇到大刀的时候,就发现手中的刺刀被克制得死死的。
拼刺刀的时候,炮击自然停了,天地重新陷入一片黑暗。这时的日军傻了眼。眼睛瞪得像铜铃,却是什么也看不着。黑夜中,有一只只起满老茧的手伸过来,摸到自己身上,日军士兵却是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无法判断摸过来的是自己人还是义勇军。而义勇军则跟据对方有没有穿衣服,可以轻松的判断敌我关系。只有摸到穿衣服的,那肯定就是敌人了。毫不犹豫的一刀砍过去。
如此一来,黑夜给义勇军等于是穿上了一件无敌的“装甲”。这“装甲”比刀枪不入的凯夫拉防弹衣还要好。因为凯夫拉在近距离还是有可能被打穿的,而“黑夜装甲”则从跟本上来说是无敌的。
再者,日军已经被打乱了建制,无法使用“刺猥阵”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所以,这个时候,义勇军在与日军的拼刺当中,俱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武器方面,大刀克制刺刀!
装甲方面,义勇军身披“无敌夜甲”,而日军只能等着被宰。
团队方面,义勇军虽然也无法指挥,但进攻时,都是以班为单位,共同进退的。仍然能够发挥团队作战的威力,而日军则是一盘散沙,只能是各自为战,最终被个个击破。
义勇军有此三大绝对优势在,日军能不败吗?
事实上,这是一边倒的屠杀!
第二,战略指挥。
义勇军由于连总司令都亲自上去杀敌了,自然谈不上战略指挥。在战斗初期由于日军的电台,电话线还是完好的,可以发挥战略指挥的作用。表面看来,日军有优势。不过,无论怎样的指挥都得建立在清晰准确的情报基础上的。黑夜之中,日军既无法判义勇军的作战规模,也无法判断义勇军的主攻方向。既然摸不清情况,那么日军将领也就无法作出相应的调动。如此一来,双方又拉平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上来讲都是一场大混战!
在混战中,进攻方俱有明显的优势。因为进攻方,对于敌方有多少人,自己有多少人?敌人是怎么防御的,已方各部队的作战任务又是什么,心中一清二楚。进攻方的士兵虽然也看不到自己人,但他知道周边有那些兄弟部队。既便身边没有一个人,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孤军作战。在心理上有着优势,从而士气高涨。而防守方完全不知来了多少敌人,更不知自己能不能得到支援,经常会产生一种随时会被人包围歼灭的危机感,在心理上处于劣势,自然士气不高。在中国的历史上,无数次的战争表明,一但被人偷袭,既便是十分强大的军队,也会大败而逃。这正是因为“士气”方面的原因。
当然,用现代化的训练和装备武装起来的日军的作战能力不是古代中国-军队所能比拟的,尽管他们明知要死,也是寸步不退。他们本着武士道精神,为天皇陛下尽忠“崇高”思想,挺直了身子,伸长了脖子,等着挨刀!
如果日军士兵不是那么的愚忠,傻站着等死的话,换成一哄而散的话,那么日军也许还能保留部份实力。因为黑夜之中,义勇军也无法追击敌人。现在,日军挺着不走,那正成全了义勇军的将士们杀敌的心愿,那些个大刀,片片砍得刀刃起卷,将士们杀得直呼痛快!
摸黑混战,讲究一个“混”字,是“混”战而不是乱战。事先是做了周密的战斗布署的,以求一击而胜。
战斗主攻方向有三个。第一路在中央,由陈晨直接率领,作战部队为骑兵旅和第一步兵旅。北面的左冀为第二步兵旅,南面的右冀为第三步兵旅。如果不是因为在此之前,由于和日军要拼阵地战,消耗了大量的部队,这三个步兵旅实际上等于是三个甲等步兵师。每师有二万四千人以上。由于战损了三四成,变成了三个齐装步兵旅,但就实力而言,其实没有下降多少。因为战死的士兵十有**都是新兵。
总攻一开始,三路齐攻,在南北宽达五十多华里的距离上,同时发动攻击。让日军感觉到处都是敌人,从而无法摸清我军的主攻方向,也就无法做相应的兵力调动。
这三路齐攻,虽不分主次,但也是有区别的。因为中路的部队,多了一个骑兵团。照事先安排,三路大军,只要有一路能够撕开鬼子的防线就是胜利。其他两路,可以顺着开出来的这个大洞透过去。这等于大大的增加了战役成功的机率。
在战术安排上,屠夫培训的狙击手起到了关健的作用。
摸黑混战的前提条件是摸黑!如果日军的探照灯、手电筒、火把亮着,哪还能摸黑?所以,狙击手们被分作三队,专门用于压制对方的“亮点”。
虽然狙击手们,没有夜视镜,无法看到敌人,但在黑夜中看到亮光则是没有任何的困难。时间一到,狙击手们就率先发难,在第一时间,将鬼子的探照灯打爆了。接着大炮轰呜,用十分钟的炮击,打光了剩下的全部炮弹,给了睡梦中的鬼子一顿狠揍。为大刀手的冲锋扫清道路。
鬼子发现四面传来杀喊声,便用上了手电筒。但这东西,等于是狙击手们的活靶子。狙击手在黑夜中打一百米外的香头都能做到弹无虚发。更何况这些被弹面积大得多的鬼子?
日军虽然手电筒不是很多,但一个班一只还是有的。如果狙击手的数量过少,也是无法完全压制手电筒。在冲锋的过程中,只有要有一只手电能够一直亮着,都会给冲锋中的大刀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好在,义勇军一直十分注意狙击手的训练,一个狙击大队有一千多人,再加上苏联派来“实习”狙击手。压制日军“手电筒”绰绰有余。
陈晨的腿快,在刚出门的时候,他还注意放慢步子,以便让身后的其他将领能够跟上来。但他一冲上山顶,听到四野杀喊声惊天动地,鬼子临死前的惨嚎,在暗淡的火光中,不断的传来。便热血上涌,脚步不知不觉的加快了,在黑夜中呼啸而过,如同一辆战车。
陈诚出来的时候就有一点晚,再加上他在体能上,不如义勇军将领,地形上也不熟,深一脚浅一脚的瞎跑,所以远远的落在后面。当他喘着粗气登上山顶的时候,义勇军的将领们已经不知去向。他只见黑幕之中,山下点点火光,在火光中,又见数百手电筒亮起又熄灭。一阵山风吹来,凉爽中带着浓烈的血腥味。
陈诚被这初秋的山风给吹醒了。心想:“自己这二个人,就算冲下去,对整个战局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如果不走运,遇到流弹,那就死得太冤了。自己这个手掌十万兵马的大军长,没有必要像个小兵似的亲临战场呀。”于是他停了下来。借着山顶的视野开阔的优势,观察的着战场。
他这一看,就看出了一些明堂。
最让他吃惊的是,每当鬼子营地忽然亮起一道光束,鬼子机枪借着光束,拼命的扫射过去的时候,用不着三秒钟,总会有一道或者几道桔黄的道弹,从黑暗中的某个角落扑过去,十分及时的打瞎了鬼子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