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面圣(中)

半年时间,新帝已经坐稳了皇位,大楚朝堂安稳下来,不提私下的暗潮汹涌,至少表面上是平静的。

而鞑靼,虽说二王子已经即位,但内乱依然没有结束,这一次鞑靼的内乱死了不少人,实力削弱不少。

前可汗,其三个兄弟,以及大王子和好几个部落的首领都死了,现在王位之争并没有完全结束,所以大楚是可以趁火打劫的。

而且这些年来边关虽没有大的战事,小冲突却不少,鞑靼越来越不把上国放在眼里,大楚连续三代帝王的驾崩都与鞑靼有关系,不说朝臣,就是跟先帝父子不和的新帝都恼恨不已。

所以朝中人心浮动,不少人都主战,想要一雪前耻,给鞑靼一个教训。

这其中有真心为国考虑,认为出战对大楚更好的,也有从自身利益出发,想从这场战争中拿好处的。

但秦信芳,彭丹和兵部尚书季擎都主和。

四位内阁,有两个主和,皇帝一时犹豫不决。

季擎的理由很简单,“陛下,大楚兵士居安日久,而且国库空虚,贸然起兵即便能打胜仗,那也是惨胜。”

秦信芳和彭丹的意见很一致,“新朝更替,民心不稳,此时应该休养生息,实不应该轻言战事。”

又不是鞑靼打到家门口必须反击,现在大楚国内的问题矛盾同样不少,他实在不想打仗。

主战派们却觉得这是难得的机会,不然等过几年鞑靼缓过劲儿来,焉知他们不会对大楚出兵?

从刺杀事件和这些年不断的挑衅中就看出他们狼子野心,贼心不死,这时候就应该冲上去把他们打趴下让他们不敢乱动心思才行。<>

局面一时僵持下来。

站在皇帝身边的太子看到他老师垂着眼眸身姿如松的挺直站着,他心中不由一动,C嘴问道:“老师以为呢?”

顾景云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看向皇帝。

皇帝也正抬头看他,笑笑道:“清和有何看法只管说来,这不过是私下的小朝会,便是说错了也不要紧。”

这是当他是小孩子吗?

顾景云平淡的移开目光,垂眸道:“微臣觉得以和为贵。”

这实在和他们认知的顾景云不一样,皇帝微微扬眉,这孩子虽然一直表现得温雅有礼,但他一直都知道这孩子有些睚眦必报,身为大楚官员和百姓,大楚被鞑靼这么欺负,依照他的性格不是应该主战吗?

皇帝等着他说理由。

顾景云却已经说完了,继续挺直了腰背垂着眼眸安静的站着,要不是他脊背不弯不折,皇帝几乎以为他要睡着了。

他只能无奈的开口问,“理由呢?”

“陛下真的要听吗?”

皇帝点头,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顾景云抬起头来,脸色冷肃,道:“陛下,臣这次一路西往南下,跨越了大半个大楚,不论是在才秋收不久的初冬,寒风大雪的深冬或是万物复苏的开春,一路南去北回,每天都能看到拖家带口或是独自流浪的流民,这意味着大楚不安。”

“臣问过那些流民和当地的百姓,还做了统计,臣一路上共询问过五百四十七户,他们去年缴纳夏税秋税后一年劳作所剩三成以下者占了四成,而其中所剩无几和举债者便占了一成半,这一成半除了卖儿鬻女渡过难关外其余大多数沦为流民。<>收获可以剩三成至六成者占了五成,而所剩超过六成者将将一成。”

顾景云黑白分明的眼睛抬头淡淡的看着皇帝道:“或许是因为臣所选的百姓太过穷困,所以这数据很不好看,但陛下,除了夏税和秋税,他们还需纳人头税,捐赋,若地方有令,他们还得服苦役,而这,臣都还没有从收入当中扣出。”

“虽然当着诸位大人的面说这些话很难听,但众所周知,大楚吏治浑浊不堪,如今朝中官员能拍着胸脯理直气壮地说从未贪酷的官员有几个?”

“百姓不安,国库空虚,兵士羸弱,陛下有把握在加征兵税和兵役后可以让本已经风霜加身的百姓忍下,不造反,不逃亡沦为流民吗?”

皇帝沉默。

顾景云的话说得很不好听,但他却怪不了他。

其余几位大臣心中不悦,不免有些不服,正想出声呛他,顾景云却突然扭头看向兵部尚书,“季大人,我大楚三军库房中军备还剩下多少?上次为全军更换武器车马是何时,共更换了多少,损耗几何?其中边关将士拿到了几成?”

季擎垂下眼眸,脸色暗沉。

大家都顺着顾景云的目光看向季擎,见状心都一沉,难怪季擎一直反对出兵。

顾景云又扭头看向户部尚书,问道:“春耕刚至,夏汛将及,除去这两项开支,国库能拨出多少钱粮以作粮草?”

顾景云目光环过诸人,问:“这一战你们计划打多久,投入多少人力?”

众人沉默,大家不是正在商量着要不要打吗,决定了才能去算这些呀。<>

不过户部尚书和几位大臣还是下意识的算了算开销,脊背不由一凉。

顾景云抬头看向皇帝,沉声道:“陛下,这一战不是大楚要不要打,而是大楚能不能打。鞑靼苦寒,又适逢内乱,实力的确削弱很多,但大楚的境况同样不容乐观,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是为保护百姓,也不是为了守卫国土,这样的战事我们为何要打?”

“您是一国之君,便不能只看到两国疆域,看到皇室荣辱,您还该低头看看脚下的江山,抬头看看治下的百姓。”

秦信芳出列拱手道:“请陛下三思。”

彭丹和户部尚书紧随其后,“请陛下三思。”

皇帝心中巨震,沉默半响才道:“诸君先退下吧,容朕想想。”

秦信芳等人躬身便要退下,皇帝便留下他和顾景云。

事情还没处理完呢,而且他也想就此事再详细问问俩人的意见。

退出去的彭丹和诸位大臣一样心中都有些不安,今天顾景云提的这些都直击大楚最根本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众人的利益密切相关。

但此时他们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不是无能,而是不能,不能跟他吵,跟他分辨,以免将战火烧起来殃及自身。

赋税,吏治,国库,军中亏空和贪酷,这些单拿出来都是能让人万劫不复的问题,顾景云却这么轻飘飘的说出来了。

但他此时只是四品翰林,只是太子的老师,并没有参政的实权,刚才皇帝和太子只是问政于他,他的回答他们也都能找出抨击的理由,但于他们得不偿失。

现在就是要冷着,顾景云没有参政的实权,而秦信芳一向稳重,此时也不会冒进……

众人胡思乱想间出了宫殿,而殿内的皇帝却彻底放松下来,整个身子靠在椅背上疲惫的道:“清和,朕的江山真的如此危急了吗?”

顾景云沉默以对。

皇帝苦笑一声,“朕早该料到的,但这两个月来地方递上来的折子太好了,全是歌功颂德和报喜的折子,朕心浮了。”

“陛下今日能知道这点便已是天下之福了,”秦信芳严肃的道:“清和言语无状,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摇手,“是他点醒了朕,朕谢他还来不及,又怎会怪他?”

想到顾景云的才华,皇帝心动不已,微微坐直了身子,目光炯炯的看着他道:“清和,朕给你一个官职,你来辅佐朕和太子如何?”

顾景云想也不想就拒绝,“微臣若掌实权,只怕朝堂现今的平衡会被打破,而且臣对此也并无多少兴趣。”

他顿了顿道:“陛下放心,臣是太子之师,治国理政皆在臣教导范围内,您若有不解之处大可以让太子来问我,何况您为君,我为臣,您与臣问政光明正大。至于实权,臣实在不喜。”

太子最爱他这狂妄的模样,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一扫霾之色,“好,朕若有不解之处上门找你,你可要像教太子一样教朕。”

顾景云严肃认真的点头,“陛下放心,臣有教无类,不论是谁臣都会认真教授的。”

皇帝欣赏他的自信和坦诚,秦信芳却在心里不断的叹气,才几个月不见,他越发沉稳干练,聪慧通透了。

他想C手朝政,塑造大楚,却又嫌麻烦,浪费心神,所以只拿准了太子之师这一个身份。

太子代表的就是皇帝,到时他可以通过太子源源不断的C手朝政,但他却只是个四品翰林,并不实际参政,这意味着朝上因此引发的争斗根本波及不到他身上去。

既参与其中,却又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秦信芳不知是该夸他聪明,还是该骂他心机深沉。

太子和皇帝未必不知顾景云的算计,但他们全都不在意,顾景云不爱权,参与国事不为钱权名利,那就只能为国为民了。

他们不是一心搞平衡,掌握权势,享尽富贵的先帝,能有这样的臣子他们很开心。

所以殿中四人的心情都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