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银子比命重
赵继承把马车停在一个医馆门口,里面一个少年跑了出来。
“你们什么事儿?”一眼看到昏迷不醒的苏青苗,忙道:“快抬进来,这人是怎么弄得?”他不忘招呼人,“爹,爹,来病人了,好像摔破了头。”
医馆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
苏青青一看,巧了,正是她上次卖药的那父子两个。
“大夫,我姐姐撞破了头,已经含了人参吊命,您快看看,她脉搏正常却没有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苏地两口子哆哆嗦嗦的,苏青苗还是赵继承抱进医馆的,苏青青这时候不得不开口。
医馆里那少年白了她一眼,嘀咕一句,“你是大夫吗,知道什么脉搏正常。”引着赵继承就把人送到里面的小屋子。
赵继承擦了擦汗,“黄大夫,麻烦您了。”显然是认识这个大夫的。
黄大夫看了赵继承一眼,点点头,“人是你们村的啊。”也不去看赵继承,就开始把脉。“咦……”他翻了翻苏青苗的眼睛,又捏开嘴看了看嘴里含着的参片,惊呼道:“上百年的人参。”怪不得这小丫头伤的这么重还能活下来。
“大夫,怎么了?”苏青青拍拍二伯娘的手,“没事儿,没事儿,青苗姐不会有事儿的。”
黄大夫就犹豫着道:“伤的太重,要不是有这人参吊命怕是挨不到这会儿。我给她先扎几针。”他看了一眼苏柳氏,“你是孩子的娘,留下吧。”一会儿得帮孩子宽衣,他个大男人还是留个妇人方便。
苏青青一看二伯娘颤颤巍巍的,忙道:“还是我留下来吧。”迎上黄大夫怀疑的目光,她忙道:“我是病人的妹妹,我懂得药理,大夫我留下来吧。”二伯娘现在那个样子,还能做什么啊。至于苏任氏,被她直接忽略了。
黄大夫其实也不是非要人帮忙,只是女性患者,还是有家人在身边比较好。就道:“那成,你留下来帮忙。”
安抚的拍了拍二伯娘的手,又对苏地道:“二伯您放心吧,黄大夫的医术特别好,不会有事儿的。”等人都走了,他见黄大夫拿着针馕进来,忙扒了苏青苗的衣裳。
黄大夫还没开口,一扭头看到病床上小姑娘已经剩下贴身的小衣了,顿时就是一愣。
苏青青还以为他有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的迂腐想法,当即劝道:“黄大夫,医者父母心,这是您的患者,就跟您的子女一样,您可别有什么负担,这是病人啊。”
黄大夫有些不可思议的看了她一眼,这小丫头……他摇摇头,什么也没说,开始扎针。
苏青青专注的看着,可惜,那些穴位她认识的不多,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想到上次南宫文轩教她练功的时候也告诉她记住运功路线就是记住那些穴位,她现在也就对那条运功路线上的穴位比较明白,可具体作用还是不知道。
回头好好学学,最好把人体穴位都记清楚喽。
想到南宫文轩教的那功夫,苏青青就犯愁。
这都练习了好几天了,可惜,那气感什么的一点儿感觉都没有。每次练功完最大的好处就是精神些,别的,就没有什么了。
忙活了大概两刻钟,黄大夫擦擦汗。“好了,我开个方子,这三天人先别动,每天得扎两次针,再吃三天药后应该就能回家养着了。”这孩子也是命大,那头上伤口很深,是真想撞死的。他有点儿不懂,这花儿一样年纪的小丫头怎么好模好样的就想到了死呢,还是以这种决绝的方式。
当然了,职业操守还是有的,黄大夫除了病情上的事儿什么也没问。
苏青青拿着方子让黄大夫的儿子抓药,小大夫看了一眼方子就开始抓药。“在这医馆住着,药都是我来熬的,熬药就不另收费用了。”
听说闺女没有生命危险了,苏柳氏松了口气,进房间守着闺女去了。
苏任氏这才凑过来,“小哥,这药多少银子啊。”老太太当时就给拿了二十文钱,希望还能给自己剩下几个大子。
黄小大夫就看了一眼药方,“我们家明码标价,她这是救命用的,我们家就收个成本费,一副药三钱银子。”
“多少银子?”苏任氏惊呼一声,以为自己听错了。
“三钱银子,怎么了?”黄小大夫瞥了她一眼,“你是那姑娘的亲人吧,也别嫌贵,我们家医馆从不乱收银子,你可以拿着这方子去旁人家问问,不收你一两银子都是客气的。”居然还嫌弃他们家药贵,整个青山镇,没有比他们家要价更公道的了。
三钱银子,那可是六百文钱啊。
苏青青咋舌,刚要掏钱,看了一眼苏任氏,手就顿住了。“大伯娘,青苗姐可是你们老宅的人,又在老宅出的事儿,大伯娘不会不给看病吧。”能让二伯一家看清楚老宅的嘴脸,也是好的。
苏任氏尖声道:“这么多银子,卖了她苏青苗都不够,我可不出。”老宅的银子可不都是他们家的,凭什么要她出银子啊。
苏地在门口蹲着,闻言气恼道:“苗儿是苏家的孩子,咱们家还没分家呢。”可轮不到大嫂你做主。
苏任氏气道:“那也是她自己找死,凭什么让家里出银子啊。”
苏地一楞,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苏任氏得理不饶人,“没话说了吧,是苏青苗自己撞的大缸,缸都要撞破了。”我还没管你们要水缸的银子呢。“这银子跟咱们家可没啥关系,要我说就该你们二房自己掏银子。”她最终说出了心底的想法。
“你……”苏地这么好脾气的人都不禁红了眼,“家里还没分家呢,也不是大嫂你做主。”爹娘还都活着呢,大嫂你说这话凭什么。
苏任氏“哈哈”一声,“就算是到了爹娘跟前这话我也敢说,她一个小丫头片子自己找死,凭什么一副药三钱银子啊?”说来说去还是银子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