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反清准备(2)

曾纪泽说服了曾国藩麾下最忠诚的三位湘军大将后,还远远不够,他还需要更多人支持,另外,他要确保手下的淮军将领也绝对服从与支持。淮军的思想工作相对好做一些,曾纪泽决定先从程学启做起。

那晚,一壶好酒下肚,曾纪泽拍了拍程学启的肩膀,将谈话拐入了正题,感慨道:“你不愧一代将才,陈玉成不识真玉,他死有余辜。可笑朝廷那边也是糊涂,觉得我重用你是养虎为患,几次三番要我解除你的职务。”

“啊!自我投诚以来,每次冲杀必死战!朝廷怎么还这般待我?”听曾纪泽这一番话,程学启酒气醒了大半,心头不由一紧,抱怨道:“我几番差点送命,大人都是亲眼所见,他们怎么还怀疑我呢?”

曾纪泽一哼:“朝廷何止是怀疑你,他们连我也很不放心,你不见朝廷在江苏安排了多少官吗,傻子都看得出来,这些人全都是来监视我的。”

“大人保住上海,复克苏南,解了朝廷多大难处,这般劳苦功高,朝廷竟对大人还不放心,岂不是太寒人心了。”程学启道。

曾纪泽摇头叹道:“朝廷是满人的朝廷,对我这样的汉官,他们无非就是利用而已,其实骨子里是非常不放心。我倒无所谓,大不了灭了长毛之后,荣归故里,我就只怕我走之后,就没谁能再护着你们,万一他们心存忌讳,只怕兔死狗烹……”

曾纪泽的话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历史上,因有李鸿章罩着,朝廷并没有对程学启这样的太平军降将有所顾忌,反而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被委以重任,如丁汝昌甚至被委任为北洋水师督的重任。但清廷向来视李鸿章是制约湘军的一个棋子,而曾纪泽则不同,他可是曾国藩的儿子。如果湘军真地随着原本的历史而被裁撤。那朝廷也绝不容许他的淮军独大,不然就失去了压制曾氏权势的意义。

而当曾纪泽权势被剥夺之后,那他麾下的淮军,自然而然也将面临着湘军一样的命运,这是程学启、刘铭传这些刚刚才崛起的将领们所不愿看到的。

淮军的命运,已系于曾纪泽一人之身,曾纪泽在一日,淮军才能存在一日,曾纪泽失势,淮军随之覆亡。稍有些眼光的人,都看得出这个道理。程学启担忧之心更重,咳嗽了两声,一咬牙说道:“那大人就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等着朝廷对咱们淮军动手吗?”

程学启的话已有暗示他这种投降过一次的人,其实比刘铭传这样的人更看得开:谁对我好,我就忠于谁。谁能给我钱与权,我就为谁卖命。很显然,目前能符合他效忠条件地,只有曾纪泽一人。

“你身体怎么了?你一定要保重身体!明日我派洋大夫给你看看!”曾纪泽故意叹了一声:“不过朝廷那边,我又何尝想坐以待毙,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

程学启眼珠子转了转,扫了一眼四周,见无人在旁,便凑近曾纪泽,低声道:“大人,曾家手底下拥有湘淮二军数十万之众,天下无人能与抗衡。如今洪贼覆灭在即,大人有什么安排,我唯命是从。”

“听候我的命令吧!”听了程学启这话,曾纪泽点点头,心里大喜,他巴不得部下们不用自己做思想工作,能自觉有程学启这样的觉悟。

“最近军中私下都是风传,说湘军那边已有动静。我对曾大人一片忠心,才胆敢这样说。”程学启说:“很多事情当断则断,一旦错过时机,那就难办了。”

程学启所说的“湘军中的传言”,是曾纪泽故意放的,说是天京江中有黄龙乍现,圣人降世,江山易手。

在古代,历来那些野心家们在造反之前,必臆造出一段天降异象,以向世人宣示:我当皇帝是上天地安排,老子才是真龙天子!当时的老百姓就信这个。比如什么刘邦斩白蛇起义等。

程学启等淮军军官在学堂上过学,但人心不是朝夕可改的,这些将士们一听到这种传闻,难免不多想。

曾纪泽故作惊讶之状,道:“老程,你不是外人,不瞒你说,我们有些决定,但对于曾家来说,很多决定真的很难。”

程学启道:“洪逆金田起事,不过千余之众,却能发展到如此地步。凭曾公的实力与威望,扫灭清妖不再话下。到时兄弟们都是开国功臣……”

曾纪泽挥手道:“你先不要说了,这件事关系重大,事成则罢,一旦事败,那可是九族尽灭的大祸。”

程学启把话说到这份上,若不将曾纪泽劝动,岂不将自己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他干脆表忠心,高声道:“大人你行事向来是雷厉风行,这事明摆着是有胜无败,还用得着犹豫吗,错失良机,那可是千古遗憾啊!”

曾纪泽见火候已到,便道:“你说得不错,此等良机若不把握,岂不悔恨终身!既然有你等鼎力相助,为了咱淮军将士,我就豁出去大干一场了。”

刘铭传的说服工作也不难,他本来就跟曾纪泽穿一条裤子。有了程学启和刘铭传的支持,曾纪泽的信心更加坚定,仅管如此,他仍不放心,改革了淮军的指挥系统。

早有苏州之战结束后不久,曾纪泽便在营一级着手筹建参谋处,下设参谋若干,由他直接领导。曾纪泽还在淮军中加入一种“训导制度”,

为将来的战争需要,各级训导官负责将官的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授士兵们读书写字,要为士兵们灌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思想,为他们讲解,并向他们讲述满清当年入关屠杀汉人的历史,什么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都详细地讲,还有乾隆当年大兴的文字狱,让淮军将官们充分认清满清统治的残暴,煽动他们的反清情绪。同时,为他们解释曾纪泽所制定的包括土地改革的各项利民措施,增强他们对曾纪泽的崇拜,鼓励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而战斗。

至此,曾纪泽做通了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工作,除了李鸿章!李鸿章虽不掌兵权,但他跟随着曾纪泽创立淮军,帮着他建起人才汇聚的幕府,诸多的人事任命,他也参与其中,可以说,李鸿章在江苏官府以及淮军中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对李鸿章这个人,曾纪泽对他的了解越多,越觉得这种人虽然聪明,但捉摸不定。一度曾纪泽想将李鸿章在乱军中干掉算了,但最终曾纪泽觉得李鸿章还是个人才,争取过来还是大有用处的。

到了最后的时刻,曾纪泽决定跟李鸿章摊牌,他觉得李鸿章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怎么选!他那天单独找来李鸿章,给他最后的机会。

李鸿章那晚似乎也很热心,嘱咐曾纪泽,道:“大公子,淮军现在入江宁城,九帅那方面,还是要与之协调好,免得出不必要的纠纷。”

“我们曾家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的,还用得着协调么。”曾纪泽笑道:“少荃,你最近在淮军中听到些什么传言了吗?”

李鸿章一怔,道:“传言倒是听到一些,现在街到到处是风传,说是有人在长江中见到一青龙一橙龙相斗,橙龙胜而上九天,青龙败而沉湖底。这传言玄之又玄,也不知是真是假。”

“青龙……橙龙……”曾纪泽似在思索,却又不得解,问道:“若果有此事,说不定是上天有所征兆,少荃你博古通今。可知这青龙、橙龙所寓何意吗?”

“龙者,至尊也,寓意洪逆完蛋了,我淮军大胜……”李鸿章话说一半,就看到曾纪泽脸色不对,停住了,问道:”难道我说错了?“

这什么双龙的传闻,完全是曾纪泽的杰作,无非是为不久之后起事做些“天意”宣传。他知李鸿章乃当世奇才,又岂不知那双龙是何寓意,只是他这人聪明的紧,凡事都先着把自己置于安然之境,这时虽体察到了曾纪泽的用意,却偏不明言。曾纪泽有点恼怒,道:”洪秀全这种货色,也配称龙吗?还会有天相?太抬举他了。青龙,橙龙,你再想一想,到底是代表什么。“

曾纪泽今日的用意,就是非要李鸿章表明态度不可。李鸿章不可能不知道青龙也就是代表清龙,而橙龙代表曾家。但此时曾纪泽没有明确说出口,李鸿章不便出口,便取茶在手,喝了一口他家乡的六安瓜片茶安神定气,强作镇静。

曾纪泽见李鸿章不答,也随手端起了茶杯,连喝了三口,一旁的程学启看在眼里,神情顿时紧张了起来,手悄悄的放在了配刀上。

就在这大厅之外,曾经泽让程学启已安排下了大刀队的一百多亲兵。曾纪泽事先已交代程学启,若李鸿章心有不从,则以摔杯为号,大刀队冲入将李鸿章正法,就说李鸿章死于乱军之中。程学启对李鸿章,也还是有好感的,当初招降他的时候,李鸿章也为他说了不少好话,但是曾纪泽之命,实在难为,所以李鸿章没有紧张,程学启倒是在心里替李鸿章捏了一把汗。

曾纪泽甚至连新一任地苏州巡抚也选好了,就等着李鸿章做出决定。在这一刻,这位历史上著名洋务派领袖的生死,就全决于他的一念之间。

李鸿章喝了几口茶,道:”莫非这青龙,乃是……“

“莫非青龙什么?”曾纪泽闲然而问,手中茶杯却握得更紧了。

李鸿章的内心也在挣扎,他放下茶杯,拿起桌上的水烟,不慌不忙的点了火,优哉游哉地轻吸了几口,大厅中顿时烟气弥漫。

“咳——”曾纪泽轻咳了几声,这么多年了,他还是无法适应这水烟呛人的开味道。

曾纪泽知道,李鸿章是在故作镇定,其实他的内心之中,此刻八成已是排山倒海。他摆出一副比李鸿章还要闲庭信步的神态,笑着说道:“少荃,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吗?它让你紧张?”

李鸿章一怔,道:“大公子怎么看出我紧张了,我觉得我现在很淡定。”

”淡定?“曾纪泽冷哼一声:“少荃,你莫非忘了,你曾经和我说过,你这人只要一紧张就抽水烟。这一锅烟你几下就抽干了,看来你还真紧张得厉害。”

李鸿章哈哈大笑:“知我者,非大公子莫属呀。”他将水烟放回了桌上,起身在这大厅中来回踱起了步。

就在曾纪泽已渐渐没有耐心,要举起茶杯摔下地时,李鸿章忽然转身说道:“大公子,若要成大事,其余人都不足为惧,唯有洋人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上海乃洋人势力最盛之地,而咱们的武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又都建在那里,万一洋人强行控制了这两个厂子,只怕介时对淮军的武器弹药都供应不上。”

曾纪泽松了口气,李鸿章虽未明言,但这几句话却是无疑表明了态度,并且还切中了要点,这事在之前曾纪泽也考虑过,早就将上海武器制造局一半以上的步枪生产车间,以及个机枪车间全部搬到了苏州,成立了苏州枪械局。至于还在建设中的江南制造局,工程最为浩大的船厂,曾纪泽让其继续在原址建设,一些直接影响到战局的厂子,如炮局、子弹厂、修船厂,则改迁到苏州抓紧时间抢建。

上海的商人们,显然还无法领会到曾纪泽这样做的用意,但因韩殿甲代表的官府拥有着大部分股权,故在股东大上,强行通过了江南制造局部分迁移至苏州的决定。

曾纪泽道:“少荃,你能说这一番话,我真地很感欣慰呀。洋人那边,其实不足虑,我们可是借了洋人不少钱,他们不支持我们,谁来还他们的债呢?”

李鸿章正色道:“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大公子你对我有携之恩,我李鸿章非是那种知恩不图报之人,其实大公子你根本不用猜忌,我自然是站在你们这边的。”

曾纪泽重重点头,表示认可,又道:“少荃的心意如何,我当然明白。此番要决定大事,我身边怎么能缺了少荃这样的智谋之士,剩下的事情,你替我好好谋划一下。”

李鸿章点点头,说:“竭尽所能。”

反清最重要的人心劝服工作干完后,曾纪泽一身轻松,开始他下一步的谋划。此时,南京城内的局势,都在曾纪泽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