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齐老头也要去
何甜甜的一番话,再一次让齐三奶奶感动流泪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齐奶奶,你别激动,我们是祖孙俩,我回南市过年,怎么能把你落下!如果你不去南市,我就不回南市,让我爸妈过来。”何甜甜最后说道,免得齐奶奶因为愧疚不愿意去。
齐三奶奶再三斟酌,才缓缓点头说道:“甜丫头,我跟你去南市。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不怕路途遥远。我知道你这么说,是为了让我心里没有愧疚得地答应。我心里都明白,你的好意,我这个老婆子也记在了心里。既然你把我当亲奶奶,但亲奶奶也和你交个底,我手里有祖上留下来的东西。不过都被我藏起来了。那些东西在以前很值钱,在这时候,拿出来就会招祸,所以我现在不能给你,除非是我死了,我告诉你藏在什么地方。”
“齐奶奶,那些东西我真的不要。我认你做奶奶,不是为了你的东西。”何甜甜急忙说道,一开始她承认想着报答齐三奶奶,同时也能借助齐三奶奶,在齐家村有个安稳的住处。
可现在她只想着对这个孤寂的善良老人好一些!
齐三奶奶笑笑道:“呵呵,这些年,也不是没有村里人打我的注意。不过他们都不知道我有私藏,只想占了我家的房子。不过他们对我好,我心里有数,可那只是邻里之间的。我疼你,是因为看到你,就好像看到我以前梦里的事情一样,儿子活着,带着媳妇,孙子孙女,落叶归根。你填补了我心里的空虚,对我这个老婆子很关心,所以忍不住就想把东西给你。”
何甜甜心里感动,齐三奶奶和她说这个,可见真的是把她当成自己人。
“齐奶奶,现在我们就不说这个了。你既然身体能够承受地住,那么我们一去去找齐书记,开证明,买火车票了。”何甜甜笑道,她不担心齐奶奶的身体,如果路上真的有突发事件,何甜甜还有蛇大王在呢,还有自己的灵血呢!
“对,走,我和你一起去,我去和大柱说。”齐三奶奶说道,终于可以完成心里愿望,她心里十分激动。
一老一小,来到齐书记家里。
齐书记听了齐三奶奶的话,微微一愣,然后苦笑道:“三婶,对不住了,这些人我一直没有带你去南市,找找树良。”
“大柱啊,说这些话你就外道了吧。”齐三奶奶笑呵呵道,“这些年你对我怎么样,我心里记着呢,没有你的关照,我哪里能在村子里过下去啊。即使不被欺负,也过得不会这么自在。”
齐大柱面带羞愧,不好意思说道:“三婶过奖,我可没有那么好。既然您想去,那我给你开证明,买火车票。”
“多谢了,大柱。”齐三奶奶感激说道,“我这把年纪了,见不到树良,我就想去树良最后待的地方看看,转转,也心满意足了。”
齐大柱理解齐三奶奶的想法,点点头道:“我知道了,您回去等着吧,我会把所有证明全部开好,亲自给你送过去。你跟着甜丫头一起回去,我们也放心。今天下午就要分粮食和钱了,路上多带一些。”
“齐书记,您就放心吧!齐奶奶是我认得奶奶,我会像是侍奉亲奶奶那样照顾齐奶奶的。如果不是我爸妈要工作,假期只有短短几天,他们就过来给齐奶奶拜年了。”何甜甜解释说道,之前和父母写过信,父母同意何甜甜认齐三奶奶的事情。而且上次匆匆回家,父母当时也说了这个事情,如果他们假期多就过来。可是上次收到父母的信,他们的假期不多,估计来不了。
齐大柱听到这话,心里更加满意了,送齐三奶奶,何甜甜离开,就去了村支部,开出门需要的一系列证明了。
晚上,齐三奶奶,何甜甜一起去村子里领粮食和钱。
从大家喜气洋洋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今天一定可以过一个肥年。
其他人分多少,何甜甜不知道,按照什么标准分的,何甜甜更不知道,但她对今年的分配,很满意了,得到了二百斤稻谷,二百斤小麦,还有一百斤的玉米,六十块钱。最后评到一个先进,何甜甜还得到了一块肥皂,一条毛巾。
齐三奶奶虽然没有很甜甜多,但也分到了一百六十斤稻谷,一百二十斤小麦,一百八十斤的玉米,四十六块钱。
有了这些粮食,足够吃到明年六七月份。
钱可以随身带着,但粮食不能带走,也不能放在家里。家里没人,这么多粮食放在家里,被偷了,她们祖孙两个明年就没得吃了。
齐三奶奶要去南市,齐书记悄悄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齐老头。
齐老头曾经不止一次,通过他这边,照顾齐三奶奶。
齐书记一开始以为齐二叔,齐三婶是近房,关照一下,是理所当然。可后来有一次,他看到齐二叔默默关注齐三婶的背影,这才明白!
不过他也不担心,两人之间的清白。
在齐书记心里,齐三奶奶虽然是小脚,但有气度,坚强,有原则的女人。
齐二叔呢,更是耿直,刚强!
这里面或许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但他坚信这两人不会做出令人难以启齿的事情!
“齐二叔,三婶要和甜丫头去南市,你也知道了,三婶一直想去南市。之前穷,没有余钱,一直没有去成。今年年景好,加上南市那边有何甜甜这个当地人,我就答应了。”齐书记说道,齐二叔也挺可怜的,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之后妻子儿子也被小鬼子杀死了,孤身一人。
齐老头听了,微微皱眉。
就在齐书记以为齐老头心里不满的时候,就听到齐老头说道:“大柱啊,我也很长时间没见老战友了,给我也开介绍信,我也要去南市。”
哎呦,还是放不下齐三婶啊!
早不去南市拜访,晚不去拜访,非在听了齐三婶去了南市才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