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红色巨锤——战争之神

发出前往哈尔科夫命令的林俊在半小时后就收回了自己的命令,因为他发现自己这次出门视察不可能只去一趟哈尔科夫:上报上来的文件还有几样都需要自己处理,哈尔科夫只能是这次视察的最后一站。

“这次要绕圈子,先去高尔基,然后是彼尔姆和伊热夫斯克,最后再去哈尔科夫。”

听到林俊新的安排,古谢夫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满,虽然刚才他已经花了点功夫预定前往乌克兰的火车。“首长,需要先同志当地部门吗?”

林俊要去的几个城市都是苏联的重要军事工业基地,古谢夫知道这一圈下来有的自己好忙的。

“不用,我喜欢搞突击检查,第一站是高尔基的第92兵工厂。“

“我立刻去安排。”

10分钟后古谢夫又出现在林俊的办公室,“首长,今晚就有一趟前往高尔基的列车,您是今晚出发还是明天。”

费科奇诺夫告诉过古谢夫,安德烈同志做事喜欢雷厉风行,从今天的命令里显然能够感觉到林俊急于前往视察地点。高尔基市距离莫斯科也就500多公里,乘坐夜班火车明早就能到;如果是明天的火车出发那要到后天才能进入实际工作——这不是林俊的风格。

“几点?”

“晚上七点。”

林俊看了下时间,现在才下午1点,还有六个小时。

“就晚上出发,一小时后会趟茹科夫准备一下。”

、、、、、、

自己担任现在的职务时间不长,很多文件还是在交由下面的班子和装备部长处理,林俊是个人,精力有限,要是什么地方都要管,每天工作24小时也来不及,而且大部分装备他根本不懂,为了避免自己瞎指挥,很自觉的没有去乱插手。但由于自己一直关注于红军直接压制火力装备的研究情况,这新式炮兵装备的所有文件必须经由他签字才能通过。

苏维埃最重要大的火炮制造基地在列宁格勒,但最重要的研究基地却在莫斯科东面的高尔基、彼尔姆和伊热夫斯克——由瓦西里-加夫里洛维奇-格拉宾领导的高尔基格拉宾设计局和费多尔-费多罗维奇-彼得罗夫领导的彼尔姆的第172火炮兵工厂试验设计室是苏维埃身管火炮作重要的研发机构。这段时间两处都有新式火炮的试验资料送到装备部,“看乏味的数据不如看实物”——这是林俊的习惯,而且这些火炮都是林俊曾经熟悉的型号,需要去关心一下。

格拉宾和彼得罗夫在苏联火炮的研究历史中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两人后来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二战中“批量生产”的ZIS-3型76.2毫米加农炮是格拉宾领导下的研究成果,它应该是二战中同类型火炮里生产装备数量最多的,从卫国战争一开始就伴随红军,最后一路打到柏林,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还用它好好的教训了联合****;彼得罗夫设计室的成果——M-30式122毫米榴弹炮绝对是苏军炮兵压制火力中的超级主力:反坦克、火力压制、攻坚,没一样它不行的。

林俊喜欢苏军的炮兵战略,火炮“战争之神”的美誉不是盖得:在那年月谁的火炮够多、威力够大、射程够远、打得够准,那他就是老大!苏联红军一贯的战术就是先把你轰得焦土一片,再让装甲洪流来个大纵深推进——二战德军对红军的炮兵战术最有资格发表意见:相比红色巨锤排山倒海一般的炮击,西线的炮击就如同是毛毛雨。在卫国战争后期红军常常会在突击方向每公里战线正面部署200至300门身管火炮,一个战役集中几万门火炮那是司空见惯,这样的火力压制密度是其它国家做不到的。

攻坚时房子里有狙击手怎么办?大楼里的守卫的敌军顽抗怎么办?简单,只要在报话机里喊一声,炮兵同志会把152毫米重炮直接拉到目标跟前,直接瞄准一顿猛轰就能解决问题,不需要步兵同志用生命去冒险。

作为大炮兵主义的坚定支持者,高尔基和彼尔姆的火炮研究工作自己必须要去关心,而去伊热夫斯克还有另一个目的——因为现在它是苏联最重要的轻武器研究制造中心之一,历史上更是AK47的制造基地。

林俊绞尽脑汁绘制的AK47图纸也该变成实物,原想拖一段时间在去注意它,但AK47的美妙情结不断折磨着林俊,他已经有些等不及了。造枪必先有弹,这点林俊不用担心:为了又快又好的完成总装备部第一副政委试制M38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命令,枪弹设计部门的同志已经在第一时间将全套图纸押运伊热夫斯克,那边的设计师同志正在全力试制。

到了战争时期别着手枪上前线视察部队?那不是林俊理想的情况——背着AK47才放心,也更能体现出军人的气质!

、、、、、、

2月17日上午九点,莫斯科发出的列车抵达高尔基。车站外大雪纷飞,站台上出现四名红军军官——有点情况让车站工作人员很不解,照理会有汽车来接这些军官,特别是其中一位明显是高级军官,但车站方面根本没有接到将有重要人物抵达的通知。

“首长,我去借辆车。”列昂诺夫放下手中的行李箱说。

“恩,不要给车站的同志添太多麻烦。”

麻不麻烦不知道,但10分钟不到一辆汽车就出现在几人面前,只不过这车的类型有点出乎林俊的预料。

高尔基火车站可没有专用的轿车,只有几辆拉货物的卡车。当列昂诺夫出现在值班站长面前,出示自己“契卡”的证件和说明借车一用的来意后,值班站长以创历史记录的效率汇报站长,并向列昂诺夫说明车站车辆的情况。

车站的条件列昂诺夫清楚,整个苏联都一样,但要安德烈同志乘坐卡车去兵工厂实在有些说不过去,还好还有另一个选择——车站的车库里还空着一辆经过改装运输邮包的嘎斯小货车。

“邮政车”让林俊感觉十分好笑,因为他想到了电影里的情节,没想到自己还要当回邮件。

“很好,同志们,这坐邮车的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邮政车”再怎么着也有个金属制的车厢,在这大雪天总比蓬布的货车舒服。为了尽快抵达第92兵工厂,开车的是车站的司机,小个子的驾驶员同志多年以后还常常自豪的和人提起这件事:“当年我可做过安德烈同志的司机!”

能让他如此自豪的安德烈同志当然只有林俊一个,不过等到别人问:“你和安德烈同志说过话吗?”

“当然,安德烈同志还感谢我来着!”

驾驶员同志说的是实话,林俊会向每一位为自己提供方便的同志表示感谢,只不过驾驶员同志关于和他聊天有多愉快的“吹牛”纯属虚构,因为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是列昂诺夫,林俊是装在铁壁货箱里抵达的兵工厂。

任何时候不能与自己的首长隔绝开——这是林俊参谋们的第一信条,而那种嘎斯小货车副驾驶位置只能坐一个人,林俊只得坐在装邮件的空麻袋上。

邮车半个小时后才抵达兵工厂,在大门门岗处就被拦了下来。

“先不要向上面汇报,工厂同志先带我们参观一下工厂。”

林俊想从一般工作人员那里了解目前军工企业的情况,而不是领导们的汇报——从工人那里听到的和从当官处了解的永远会有分别,在苏维埃也一样。

古谢夫最后一个走出值班室,“这不光是装备部首长的命令,我在这里也要求你们暂时保守秘密,我想同志们能明白这点。还有,把我们的行李放好,我不想其他人看到。”

装备部首长临时视察,下面的同志可能会违反命令想厂里汇报,如果是这样林俊到时候也不好说什么,但现在古谢夫是以一名“契卡”军官的名义下达特殊命令,这绝对能保证林俊不受到厂里干部的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