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血战克里特

鲁道夫-赫斯在1920年加入纳粹党,当时他26岁,是纳粹党的第16名党员。纳粹党在1925年重组之后,赫斯成为希特勒的私人秘书。1932年12月,赫斯被希特勒任命为纳粹党中央政治委员主席。同年,赫斯成为德国国会的纳粹党议员,并晋升为党卫军上将。在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登上国家权力舞台之后,1933年4月21日,赫斯被任命为纳粹党副元首,同年6月29日,赫斯还被任命为德国不管部长,统管除外交政策和武装部队以外的一切事务。

如果从政治生涯的速度看,林俊的晋升速度真能和赫斯相比,在某些方面甚至更突出——这样的情况也只有在非常时期能形成,正常情况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但两人也有很大的不同:赫斯靠的是在纳粹党内的威望和希特勒,而林俊靠的是军队中的威望与斯大林的无条件信任。显然,如果从各自在国内的威望和权力看,林俊这个副统帅要比赫斯这个副元首大的多,也相对更加稳固——至少赫斯在军队中没有足够的根基,而林俊就是靠军队起家的。

还好,林俊有斯大林的无条件信任,他本人也一直表现的对权力没有什么野心——如果不是这些先题条件在,碰到赫斯“出走”这样的世界级奇闻,林俊就有的头疼了。

越往高处风越大,这点林俊很清楚——他常说自己还不够成熟,起码再过个20年才能去全面的考虑问题。不管斯大林怎么看自己这个不爱去抓权力的爱将,听到这样的话老爷子总是高兴的。

谁都不喜欢有个过于心急的接班人:现在反而是斯大林在着急,这个接班人的性子也实在太慢了些!

就在同斯大林的谈话后,林俊坐车回到了莫斯科市区的家,没想到安德卢普夫也在。

在书房,林俊对自己最好的兄弟说出了赫斯的事。

安德卢普夫几次同林俊一起出生入死,两人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谈,这个大哥还能给林俊出出主意。“安德烈,在军队上尽管放手去干,党内还是让斯大林同志为你巩固地位!”

空军上将的话一语中的:斯大林对林俊是信任的,苏联需要一位军神,而林俊就是最好的人选。在党内表现的平和,这就不会对斯大林的权威构成挤压,老爷子还会对林俊更加信任。

其实两人都是多虑了,斯大林根本没把林俊和赫斯捏在一块想过,她对林俊的信任早就坚如磐石:“自己的天才爱将怎么能和纳粹的那个疯子相比?!”

、、、、、

赫斯事件在克里姆林宫造成的“小小风暴”只存在了几天,因为情报显示德国人即将入侵克里特,而德军能够采取的方式显然只能是空降为主——英国的地中海舰队不可能让德国人从海上舒舒服服的前往克里特岛,希特勒的元帅将军们没得选择。

苏联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降兵部队,组建时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苏联在伞兵创始人奥尼德-米诺夫的努力下,1930年8月2日,联在军事演习时首次空降了一个伞兵分队,这一天在也成了苏联空降兵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空降兵分队。在1935年的演习中,2500名伞兵举行空降着陆,让斯大林所邀请的西方观察家大吃一惊。

现在苏联最大的空降兵建制是军,就像上个月在西部特别军区组建的空降兵第四军。林俊清楚“历史上”苏联也曾经多次使用空降兵实行空降作战,但规模并不是很大,运用也并不是很成功,很多优秀的空降兵部队更多的被当作精锐步兵在使用。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空降战役,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以空降作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登陆战役,这对全世界的军事家来说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就一个方面来说,想让苏维埃驰骋世界七大洋,苏联的军事统帅们还得好好学学如何进行大规模登陆战。

、、、、、、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扼住了爱琴海南部咽喉。该岛距希腊本土100公里,海岛东西狭长,山脉绵亘,南岸陡峭,北岸地势平缓,有公路贯通全岛;马莱迈、雷西姆农、伊拉克利翁等地都有机场,为英军防守苏伊士运河区的前哨阵地和控制东地中海的战略要地。德军夺取该岛对夺取地中海东部和爱琴海的制海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还能消除“下腹部”的威胁。

德军现在正为即将发动的空降行动大肆集中运输机,按照林俊的预计,德国人起码的集中500架以上的“容克大婶”才能保障空降的足够运力。

德国人到底准备了多少兵力?:参战德军为空军第11航空军第7空降师、空降突击团和第5山地步兵师,共2.2万人、500多架运输机、80架******,由空军第四航空队第8军和海军东南舰队提供支援。战役总指挥为第4航空队司令亚历山大-勒尔空军上将。

德军地面突击部队编为西部、中部、东部3个集群,由第11航空军军长斯图登特指挥。容克-52每架能搭载12至16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士兵,500多架数量其实还是不足,空降部队分两批在四处空降,运送重武器和部分援军从海上上陆:第一批,由西部集群夺取马莱迈机场,以保证后续部队着陆;由中部集群一部夺取克里特岛首府干尼亚和苏达,瘫痪克里特岛的主要港口。第二批,由中部集群另一部占领雷西姆农及其机场,东部集群夺取伊拉克利翁及其机场,以保证山地步兵师机降。

就是把所有飞机在第一次空降中全部用上,能够抵达克里特岛的德军还是脆弱的,因为守岛英联邦军队约2.8万人,另有希腊军队1.4万人!英希联军指挥官是新西兰师师长弗赖伯格少将指挥,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弗赖伯格25岁当营长,26岁就成为旅长,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整个克里特岛划分为马莱迈、苏达、雷西姆农和伊拉克利翁4个防区。但英希联军也有麻烦:守军多为从希腊撤至岛上的部队,疲惫不堪,通信运输工具不足,缺乏重武器,火炮很少,只有6辆坦克、35架飞机。对联军而言,唯一的好消息是他们有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支援。

岛上守军以岛上港口和三个机场为核心构成防御体系:德军的情报认为从希腊撤出的部队大多已经撤往北非,低估了守军的实力。

1941年5月20日凌晨2时,德军空降引导小组伞降,标示空降区域。7时许,德军第七空降师第三伞兵团和第一突击伞兵团在航空火力突击后,在马莱迈和干尼亚地区空降,夺占两地的机场。

对希特勒的“绿**鬼”们而言,马莱迈和干尼亚绝对是个“让人记忆深刻之地”:英希联军给了空降的德国人恐怖的杀伤,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德国伞兵人还吊在降落伞上时就被射杀。很多******和运输机被击落坠毁,连第七伞兵师师长苏斯曼也报销在乘坐的飞机内。

在德国伞兵抵达地面后,空中的噩梦似乎得到了延续——西部集群空降突击团主力着陆后,攻击马莱迈机场及其附近制高点107高地,遭守军顽强抗击,又有差不对四分之一的德国人在一个小时内倒在英希联军的火力之下!但英国人损失也不小,德国伞兵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英国步兵能比的!

在雷西姆农空降的中部集群也遭到守军的猛烈射击,运输机队形解散,伞兵空降的也过于分散,着陆后,受敌四面攻击,伤亡惨重,只能就地构筑工事坚持战斗,失去了纵深突击的能力。

当天下午3点,第五山地师第100团第一营的德国士兵乘坐的容克52从希腊本土起飞,抵达已经被伞兵们占领的马莱迈机场,迎接他们的是机场附近飞来的猛烈炮火。

山地步兵们从满是弹孔的飞机里跳到满是死尸的机场地面,迎接他们的又是英国人密集的机枪子弹——第五山地师师长不得不感慨,他的部队“进入了地狱之门”!

由于第7空降师以及空降突击团指挥官相继伤亡,空降的伞兵失去统一的指挥。当天下午16时,中部集群的第二批空降部队第二伞兵团主力在雷西姆农地区空降,当天就伤亡400余人,却未能按照计划夺取机场;东部集群以第一伞兵团为主,因飞机加油太慢、数量减少,未能按时起飞,与负责支援的轰炸机空袭的时间产生间隔,17时才开始在伊拉克利翁伞降,19时许全部着陆:守军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德军伞兵在守军的攻击下无法集结,建制混乱、损失严重,也未能夺取机场。

按照计划,第五山地师第100团的其余部队应该乘征集到的****船只前往克里特岛,除了完好无算的第三营,还有火炮、辎重、弹药、骡子、马,还有一些伞兵和陆军步兵人员。他们在20夜登船出发,但在21日凌晨遇到了英国地中海舰队,船队不得不撤回希腊。

当天午夜,机帆船队再次前往克里特,很倒霉,他们在克里特岛北岸遇到再次遇到英国舰队:英国侦察机早已经发现德国船队,英国人耐心等到天黑才出发猎食!

夜幕降临后,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发现了德国运输船队:在探照灯的照射下,英国人用舰炮一艘接一艘地炸毁那些小小的希腊渔船。

护航的意大利轻型护卫舰无力招架,只好躲得远远的,让英国海军对毫无抵抗的德国运输船队进行肆无忌惮的杀戮。德国船队在损失了12艘机帆船和3艘小型货船后被迫返回希腊。

第五山地师师长林格尔都以为自己的第三营全部报销了,但温暖的地中海和救生衣让大多数德国人活了下来——整个舰队搭载的2331名士兵中只有300多人死亡或失踪。在海里泡了一夜,天亮后德国人被意大利的救援船只捞了上来。

22日早晨,第五山地师第85步兵团第二营带着重武器从希腊本土的米洛斯出发,前往克里特岛的马莱迈。他们的运气也不怎么样,船队没开出多远就遇到了英国地中海舰队的4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更要命的是:一支包括“厌战”号和“勇士”号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的英国舰队这会正在克里特岛西北的按提基拉西海峡,正往德国船队的方向赶来。

在得到侦察机的报告后,德国运输船队立刻掉头,往北边逃跑。拼凑起来的德国船队速度实在有限,而英国舰队高速追击,紧追不舍。这次意大利人倒没有像昨晚那样“不讲义气”,护航舰豁出命去隔在中间释放烟雾,掩护德国船队撤离。

今天德国人总算不是毫无准备,德国空军的JU-87和JU88轰炸机终于出现,不仅驱散了英国舰队,还把“斐济“号和”格洛斯特”号巡洋舰、两艘驱逐舰送进了地中海。

德国山地步兵不怕最艰苦的战斗,但在茫茫大海上实在是脆弱无比:只要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威胁还在,第五山地师师长林格尔就坚决反对再让自己的士兵登上那些几百吨的机帆船、渡过险恶的大海去克里特。

从海上支援科特林的计划就这样泡汤,第五山地师师部和他的其它人员只能和伞兵部队一样用空用的方法扔到克里特。

5月24日,克里特岛西部完全被德军控制;27日,岛上最大的城市干尼亚守军投降;30日,第五山地师攻克雷西姆农,把困守了10天的第2伞兵团解救了出来。

5月31,英国人已经确信守不住克里特,开始从克里特南部的霍拉斯法基翁和耶拉派特拉撤退到海上。英国人成功撤出一万两千人,至少超过五千的守军被担心德国空军的英国舰长丢在海滩上,只得向德国人投降。

克里特战役就这样在全世界的注目中落下帷幕,德军从此控制了爱琴海和东地中海航道,保障了东南欧地区的稳定。

“德军已经扫除了一切阻碍,下一个较量的战场就将是广袤的东欧平原!”苏联红军和红海军都等待着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