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松了一口气

敌军这次逃跑得太匆忙了,甚至连那些载重卡车都丢给了肖伯钧他们,当特种兵发现辎重仓库附近有一个大车库后,肖伯钧笑了起来:哈哈,这下子就不愁将这些弹药物资运回去了!

于是二十多个特种兵兄弟们全部涌向物资仓库,打开大门一看,好家伙,里面全是崭新的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以及御寒的棉服冬装,有一个仓库里后发现了大量的西药,这些都是目前我军急需的屋子,肖伯钧他们当然不客气了,能拿的全部拿着了,装了满满的十多辆卡车。

装车完毕后,车队在两辆坦克和装甲车的前后护卫下,朝满墩子镇外面驶来,这些坦克和装甲车也是从敌军手里抢来的,此刻整个满墩子镇子除了那些做生意的商人和青楼女子还在以外,其他的国民党驻军和土匪全部跑光了。

听闻满墩子方向传来激烈的枪炮声,附近的国民党驻军接到了满墩子遭袭共军袭击的消息,但军官们却不想来救援,理由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到满墩子驻军团长发来的求救电报,说明他们还是能够扛得住的。

那个满墩子驻军团长早就刚出场就被肖伯钧手下的狙击手一枪爆头了,手下士兵一触即溃,无线电通讯全部被屏蔽,他们哪里还能朝外面发出来什么求救信号啊?

见死不救是国民党军队一贯以来的优良传统,不要说现在,就算是在抗战事情,小鬼子一个大队包围国民党军一个师的时候,他们照样也眼睁睁的看着不出手援救自己的友军的,这是他们的通病,想改是没办法的了。

而作为辽东地区的指挥官黄司令官得知了满墩子遭遇了共军袭击后,急得不行,急忙下令附近的那些驻军赶紧上去救援,否则一律送上军事法庭!

接到了上司如此严厉的命令后,这些驻军长官才不得不抽调部队出来援救,但此刻肖伯钧他们早已经将卡车驶出了满墩子镇外,附近当地的民兵和地下党组织动员了大批老乡们,用大车和骡马等各种凡是能够滚动的交通工具,将十多辆卡车上的物资全部卸了下来,很快就分散在茫茫的密林之中。

待得国民党军的侦察机飞过来,朝下面一瞧,没有发现任何共军的踪迹啊,于是打道回府,向黄司令官报告,满墩子没有发现异常,也没有发现有任何战斗过的痕迹。

黄司令官气得脸都歪了,明明是接到了满墩子遭遇袭击的报告,侦察机却说没有发现共军踪迹,那是谁在撒谎?

而赶去增援的附近驻军赶到满墩子后,发觉镇子上的驻军不见了,协防的土匪也跑光了,剩下来的那些是惊魂未定的青楼女子和那些毫不在意的商贩。

那些青楼女子一看见过来的国民党驻军,当时就惊恐的喊叫起来,刚才来了一拨当兵的,二话不说就开打,现在又过来了更多的当兵的,这些青楼女子当然是更发慌了,纷纷对老鸨提出,这个地方没法呆下去了,生意不做了,保住性命要紧。

当增援过来的国民党军士兵打开仓库大门,准备查看仓库里的物资损失的时候,突然爆炸声响起来,一颗颗埋设在仓库门后的炸弹发生了爆炸,当场就炸死了不少国民党军士兵。

大火迅速燃烧了起来,很快整个辎重仓库被火苗子吞噬,国民党军指挥官一看这个,立即带着手下仓皇退出了满墩子,并且向黄司令官汇报:“满墩子镇的驻军全部溃退,我部增援过程中遭遇共军地雷袭击,损失惨重,辎重仓库遭遇炸弹袭击,目前正烧起大火,因为缺少水源,无法实施扑救。”

接到这个消息后,黄司令官暴跳如雷,大骂手下:“真他娘的饭桶,堂堂一个团的精锐部队,还有当地的地头蛇协助,竟然守不住有钢筋混凝土碉堡护卫的满墩子!白白让共军拿到了物资,真是饭桶!”

骂人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黄司令官明白,满墩子已经没戏了,共军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弹药和物资,接下来的决战对自己来说,将是一场残酷的考验,从满墩子这个事件发现,手下驻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他们已经忘记了危险,忘记了打仗了,整天沉浸在花天酒地的享乐之中,如何跟每时每刻枕戈待旦的共军相比啊?

黄司令官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他觉得目前情况已经不适合继续向共军主力发起围攻了,这样做的结果就只能使得自己的实力遭受更大的损失。

于是,黄司令官下令,所有辽东主力全部撤回原有的驻地进行严密防御,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抵御共军的任何攻击。

接到撤退消息的那些国民党军指挥官自然是欣喜不已的,这说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可以不用再冰天雪地里跟共军死磕了,最起码就有了一段时间可以进行花天酒地享乐了。

而接到敌军主力已经开始全面后撤消息的许天却没有那么轻松,他首先觉得,敌军主力的突然全线撤退,是不是在搞以退为进的阴谋?

随后经过一番仔细的分析,许天否定了这个猜测,再加上各处传来的敌军全线撤退的具体情况后,他判断,这是敌军主力目前已经无法再重新发起围攻的情况下,他们为了自保而退却的。

胡军长和刘政委他们松了一口气,登陆辽东半岛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终于过去了,许天手下从敌人手里抢来了这些物资,可以应付一段时间了,原先担心的主力部队过冬的冬装问题,在当地地下党同志们的帮助下,已经得到了部分解决,当地的老乡们也对民主联军有了不少好感,因为他们慢慢的明白了过来,这些从对海关内过来的队伍是真正为他们着想的部队,来到这里后,这些部队军纪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而且还公平交易,时不时的帮助老乡们,这些事情老乡们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