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诗中鬼才

过五关?

众人一听,皆是一愣。

靳长歌也有些疑惑的问道:“过五关是什么?”

贾不假轻轻一笑,解释道:

“所以的“五关”,顾名思义就是“诗”、“书”、“对”、“画”、“字”,我们在今晚的晚会就设计了这个一个活动,当然,靳先生,这不是针对你的,这个活动在场的每个人都可以参加。”

听了,靳长歌自动将前者最后一句话省略了,开什么玩笑,不是针对我,那刚才你们在干什么?

现在他对文人这种“既当"biaozi",又立牌坊”的做事方式已经不感冒了,不过,这个“过五关”听起来倒是挺有意思的。

“诗”“书”“对”“画”“字”,他原本还以为是“琴棋书画”呢!

靳长歌撇嘴说道:“看来你们还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贾不假笑着没有说话。

屏幕前的无数观众看到热闹要开始了,也是极为的激动。

““过五关”,听起来不错哈!”

“你别说,虽然我看不上京城文联这做法,但是人家的这想法还是挺独特的,“过五关”,是不是一会儿还有“斩六将”呢!”

“给京城文联的这个打82分!”

这时,有人问道:“82分,那其余的18分呢?”

“分为3个6,给京城文联点赞!”

“.......”

“.......”

与此同时,这屏幕前的无数观众都看着。

其他地方的文联在观看。

娱乐圈很多明星在观看。

靳爸靳妈靳晓莉在看着。

江慕清在看。

夜色酒吧的吴明等人在看。

还有各个地方的大学学府的无数学子也在看。

.......

不得不说,这场“鸿门宴”无数人都在期待着。

一方是京城文联,另一方是靳长歌,一方有“北方文坛纪检委”之称的汪真平,一方是有更多称呼并且风头正劲的靳长歌,这可是很有看点的!

谁都想看看,究竟最后谁会获得胜利?

当然,在大部分人中,心中的天平还是偏向京城文联的,毕竟从某一方面来说,前者属于正儿八经的“科班”,而靳长歌仅仅是一位“业余爱好者”。

靳长歌拿起桌上的手机了一眼,已经快十点了,然后他抬头说道:

“行了,你们闲话少说,想要怎么搞,抓点紧,时间不早了,早点结束大家早点回去睡觉。”

既然已经撕破脸面了,所以靳长歌说话也没有那么多顾忌。

而听到靳长歌的话,很多京城文联的人都满脸怒色,不过那京城文联的主席李怀清,坐在那里,轻闭着双眼,看起来倒是好像睡着了一样。

一旁的孔依依撇了撇樱桃小嘴,说道:“本事不知道有几分,这嚣张的态度倒是没有人能比得上。”

马研苦笑着摇了摇头,她与靳长歌接触过一次,所以对后者那无所顾忌的性子也有所了解,说得通俗一点,后者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你顺着毛捋还行,若是偏要强硬处理,他会比你更强势!

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呃......这句话听起来貌似有点不对劲,不管了,总之就是那个意思。

贾不假说道:

“好吧,刚才我所说的活动大家想必也听清楚了,第一关是“诗”,哪位老师来参与一下?”

沉默。

安静。

谁都没有说话。

自古文人相轻,而且这还是在镜头下,所有人就更不愿意出这个风头,万一若是输了,那他们的面子往哪儿搁?

众口悠悠,事情结束后,被这么多人一宣传,谁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今天来这儿的很多人都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思来的,既然是看热闹,他们自然不会替任何一方出这个头,都是聪明人,他们自然懂的这个道理。

桌前。

旁边的张彪看过来,“长歌,你真要参加啊?”

靳长歌点了点头,“人家本来就是冲我来的,现在台子搭起来了,总不能让人家唱独角戏。”

“那你行吗?”

靳长歌瞥了一眼,“你把那个“吗”字去喽!”

“我记得你对文学这方面也没什么研究啊,现在怎么这么厉害了?”

张彪疑惑的问道:“就刚才你说的那本,我听都没听说过,你哪儿知道的?”

夏雪安再华等人也都好奇的看了过去。

靳长歌问道:“知道本山大爷与范伟演的那个“卖拐”三部曲吗?”

张彪点头,“看过啊,怎么了?”

靳长歌又问:“你知道为什么看起来似乎同样的事情,本山大爷能够屡试不爽的将东西卖出去?”

“为什么?”

这次,旁边的杨燕忍不住问道。

“都靠忽悠啊!”

“忽悠?”

靳长歌说道:“对啊,中国有句古话,“事情成不成,全靠一张嘴”,我也一样,刚才就是在忽悠啊,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吹牛逼。你们说,我刚才说的那本你听说过吗?”

众人茫然摇头。

靳长歌又问:“那你们对我说的话明白吗?”

众人又是摇头。

靳长歌一摊手,“那不就得了,你们不知道,他们大部分人也肯定不知道,你们不明白,你以为他们就明白了?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提出来,一句话,怕丢人啊!谁也不愿意这么多人面前显露自己的无知,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啊,我就是扯一段云里雾里的东西,绕死这群家伙!”

众人:“.......”

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都是无言以对。

……

沉默了一分钟后,在最前面一位代谢,眼镜的中年人站起来,

“既然是晚会活动,那杜某愿意来参与一下。”

看到有人站起来,“唰唰唰”,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去。

中年男子约莫十岁的年龄,穿着一件白衬衫,脸颊颇瘦,看起来的确有一种文人的气质。

很多不认识前者的年轻人都小声问道:

“这是谁啊?”

“我怎么没见过啊?”

“姓杜?”

旁边的长辈却是双眼微眯,双目中露出一抹惊讶。

“他也来了?”

“没想到,他会参与进来!”

“这下,有的玩了!”

年轻人问道:“老师,这是谁啊,难不成很有名吗?”

长辈意味深长的说道:“你们知道“南词北诗”吧?”

“南词北诗?”

年轻人都张大了嘴巴,他们在文学界混,自然听说过“南词北诗”,这个词语代表着文学界两位厉害的人物,一位是在“词”方面极有研究的“大师”,另一位则是在“诗”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大佬”,一位在南方,一位在北大,在文学界都是极为有影响力。

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儿,毕竟能够在如此多文人中形成“南词北诗”这种普遍的认识,能够达到这个地步,就单单听听这个名头,很多人就知道这个人的本事儿小不了。

南北方诗词的代表人物,这是多高的赞誉!

年轻人小心问道:“那这一位是哪一位啊?”

长辈说道:“你说这是在哪儿?”

“京城文联......噢,我知道了!”

年轻人恍然大悟,“这就是北方那一位有“诗中鬼才”之称的杜童?”

长辈点了点头,“孺子可教。”

但年轻人依旧疑惑问道:“那他怎么会帮京城文联?”

长辈伸手指了指天。

年轻人双眼一亮,“你是说这是上苍注定的?”

长辈翻了个白眼,“天知道!”

.......

.......

事实上,在中年男子站起来那一刻,无数道目光都投视到了前者身上。

虽然众人讨论的声音很小,但是杜童的身份,“南词北诗”,“诗中鬼才”这些听起来哥们牛叉的称呼,也被众多网友听到了。

“我靠,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南词北诗”!”

“废话,你大于毕业了吗?”

“毕业了啊!”

“....那你学的什么专业?”

“会计啊!”

“那不就得了,人家是文学界的,就算你不是界内人士,你起码也得是学中文专业的,你说你丫一个会计的,从哪儿知道这种厉害人物?”

“也对哈!”

“听起来牛逼哄哄的,不会是虚有其表吧?”

“我也怀疑,还“诗中鬼才”,若是体育老师没教错的话,这个“诗鬼”应该是李贺吧?”

“你们体育老师教的?”

“对啊,那时候我们上学比较简陋,这个老师兼任很多课程并不奇怪,我们体育老师就教我们语文,数学,还有科学自然思想品德什么的!”

“.......那你们老师很棒棒哦!”

网上也不乏有认识前者的人,解释道:

“所谓的“南词北诗”,这是一种特定叫法,在古代就有了,因为地域差异文化不同等因素,南方的文人喜欢作词,北方人爱好写诗,现在依旧存在这个说法,而且这个词语衍生出来就是另一个意思,它也代表着南北方对诗词研究极深的代表人物,至于杜童老师那个“诗中鬼才”的的称呼,是因为他的风格与诗鬼李贺颇为相似,而且他作出的诗词天马行空,具体情况,你们可以百度一下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