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新的大捷

淞沪会战的开端,由于夏天朝的出现,开了个好头,极大地振奋了国军将士的士气,也使得国军高层产生了轻敌的情绪,他们没有接受夏天朝的意见,决心依靠兵力优势在滩涂与日军作战,不肯放弃一寸土地。

国军依据这个战略原则,制定了重兵防御的战术,把大量的兵力堆积在靠近江边的地方,和日军登陆部队死磕。很快,这种战术的恶果就显现出来了。

首先,日军在海空军的掩护下,攻击吴淞口炮台,炮台守军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抵抗,基本是就伤亡殆尽。随即日本海军进入了吴淞口。

中国海军江防舰队的十几艘小吨位的炮艇,开战20分钟,就被日军全部击沉了。日军派出扫雷艇,清除了江面上的水雷,前锋抵达了川沙口。

中国陆军守军用炮兵向日军的军舰开炮。日军也向岸上的中国军队开炮。

中日双方军队装备的差别充分显现了出来。

国军在江岸上部署的各种火炮,其中最大口径的只有130毫米,100毫米口径以上的只有26门。其余的火炮大部分是88毫米和75毫米的步兵炮。全部加起来只有140余门。

日军的舰炮多达470门以上,仅仅203毫米以上口径的就多达210门以上。其中不乏330毫米以上的巨炮,最大口径的舰炮达到406毫米,一发炮弹半吨多重,爆炸后方圆百米绝无幸免。

不仅如此,空中还有日军的飞机轰炸。

国军的防御部队,仅仅半个小时,伤亡人数就高达万余人,炮兵大部分被摧毁。日军随即开始登陆,国军根本无法阻挡。

日军登陆以后,立即向国军阵地进攻,很快就控制了大片的滩头阵地,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登上江岸。

国军将士无比英勇,在劣势的装备下,勇猛地向日军反攻,企图将日军压下江岸。

但是,装备的差距不是仅仅依靠人的血肉就能弥补的,在川沙口登陆的日军第十一师团很快就占领了狮子林等地,接着攻击罗店。国军201旅旅长蔡丙炎率部反攻,不久全部战死。

陈诚被任命为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增援罗店。

日军第三师团在吴淞口铁路码头登陆后,相继占领宝山等地。张治中率领第九集团军前去增援。

日军的增援部队第九、第十三、第一百零一师团也在增援的路上。

面对着日军的火海,中国军队只能以人海来填。冯玉祥事后说道:“一个师上去,不到两个小时,就打没了一半,或者三个小时,就少了三分之二。”可见战况之惨烈。

蒋委员长亲自担任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战况的发展令他十分焦虑。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他的心在不断滴血。

夏天朝决定出手了。

为了保密,他没有通知任何人,只是跟张治中说要自己寻找战机。张治中同意了他的请求。

9月8日晚上11点。

夏天朝带着经过整训磨合的虎贲营,来到了宝山至罗店之间的,宝罗公路上的东里桥村附近。准备伏击日军。

由于地势平坦,为了防止误伤,夏天朝把主力部队沿着公路的南侧构筑了工事,公路的东西两头各自放置了2个排的部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火力网。

为了防止日军占据北面的东李村,在东里村里放置了一个加强排。

历史上,日军为了打通川沙口和吴淞口之间的联系,第三师团的部队,就是沿着这条公路奔袭罗店镇的。夏天朝决心在这里就灭其增援部队。

夏天朝现在手里的部队有630人,兵力虽少,但是全都是他四处挖来的精锐士兵,更何况还有他的特战队,火力就更不用说了,全部都是自动武器,更有大量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火力比起日军的一个联队都不弱。

这还不算,直属连长亚瑟带人在公路上埋下了长达2公里多的炸药,就等着日军的到来。

第三师团又名名古屋师团,编组地:名古屋。是日本200多个师团中最早成立的新式陆军之一;第三师团几乎参予了所有日本近代的重大战争,包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西伯利亚出兵、山东出兵等。是唯一一只从开战到投降一直在中国战场作战的甲种师团。

第三师团步兵第29旅团旅团长上野勘一郎少将,奉命率领步兵第18联队奔袭罗店镇。

上野勘一郎少将之所以亲自担负奔袭任务,是因为登陆作战开始以后,他奉命率领第十八联队担任师团的预备队,没有参与登陆抢滩作战。

眼看着其他部队都在建功立业,他早就跃跃欲试了。这次任务,是他主动要求来的。

师团长藤田进要求他傍晚出发,利用夜间行军,以达到攻击的突然性。可是上野勘一郎少将十分骄横,他认为堂堂的大日本皇军去偷袭不堪一击的中国军队,实在是一种耻辱。于是,他没有在昨天傍晚出发,而是到了凌晨4点,才在师团部的催促下出发。

这个小小的变化,令夏天朝十分难受。

上午8点。虎贲营进入阵地已经8个小时了,日军还没有出现,夏天朝有点怀疑,是否历史已经改变了。他决定再等一个小时,不行就撤了。

正在这时,特战队长张泉派人来报告,日军出现了,兵力大约一个联队,全部是机械化部队。

夏天朝立即传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日军以12辆坦克和36两装甲车开路,后面是满载步兵的卡车,还有拉着火炮的载重卡车,队伍拉开了足有三公里还多。浩浩荡荡地前进着。

忽然,打头的一辆装甲车停下了。

原来,在宝罗公路上,有一条河汊,上面有一座小桥,叫东里桥,也就十几米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桥中间侧翻了一辆载重汽车,上面转满了砖头,正好把公路堵死了。

停下的装甲车上下来了日军两个少佐,一个是大队长,一个是旅团部的参谋,他们到翻车的地方看看,就招呼日军士兵下车清理路面。

日军前面的车停下了,后面的还继续前进,依次停车,整个车队的距离就缩小了。

不久,一辆轿车开到了桥头,那个少佐参谋急忙上前拉开车门,从上面下来了一个日军少将,此人正是第三师团步兵第29旅团旅团长上野勘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