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潘泽康系列(一)[书友佳文]
致谈仁皓将军的信(一)(黄晓天,战术讨论信,发展小型航母的可行性,一三二五年十月三日)
[帝国海军博物馆史料文档馆,收藏品谈字一三二五零五二号]
发送备注:正本航空快件;副本海军一等优先电报
保密等级:绝密
尊敬的谈仁皓将军:
您好!
首先先预祝您能在中太平洋上能再次获得重大的胜利,我相信谈将军您一定可以再次在中太平洋展示您出色的航母指挥艺术。在谈将军麾下战斗和之前在谈将军的指挥下的战斗的时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因为那会使我收获良多,而我也很庆幸可以得到谈将军的赏识和栽培,再次感谢谈将军推荐我我第四特混舰队的司令官。
作为一名从第一舰队出来的军官,我也和其他人一样,是从谈将军您的身上学习到了大量的知识和技巧,学习到了怎么样指挥和运用航母编队去战斗,所以,可以这么说,我一直是谈将军您的战术理论的支持者。昨天,在和一名叫做王渊的上尉参谋的谈话中,我发现了一种新的战术思想,我想这种新的新的战术思想可能会对谈将军您的舰队航母理论进行重要的补充,可能会对我们下一阶段的作战有重大影响,特在此时冒昧给你发信,希望您也可以多考虑一下它的可行性。
首先,这名上尉是坚定的舰队航母无用论的支持者,如果在此理论中出现冒犯您的字句,请您务必谅解,我在这里带他向您道歉了,因为我认为他虽然思想偏激,但是他的想法还是很独特很适用的。
作为一名原泰山号航母上的参谋军官,他一直认为帝国对小型航母的建造和使用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他认为,将军您的理论中认为小型航母性价比不高,是单指在舰队决战中,而实际上,舰队决战从来都不应该是小型航母的任务!小型航母的作用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栖支援此时以轰炸机为主,而且由于航母和登陆舰队在一起,所以不需要单独编制大量护航只。2,反潜护航此时航母只需要几艘驱逐舰就可以了3,空优任务此时航母主要带战斗机,在稍微远离战场的地方,也不需要太多的护航舰只。另外,此任务目标只适合登陆舰队和炮击编队,舰队决战时完全不适合小型航母进入。4。训练任务。为了完成如上主要目标,小型航母的主要要点是:1,便宜,可以大量装备,战时甚至可以以商船标准建造(完全不考虑防御)2。打击力量要足,必要时牺牲防御来保证攻击力3。尽量远离舰队决战区域,在危险区域内活动,按空优任务编制舰队,尽量远离对方空中打击力量
小型航母的次要任务:1,骚扰在对方前线只有岛屿机场而没有舰队支持时,配合有雷达的军舰进行空优任务军舰前出,航母靠后,对岛屿上飞机进行绞杀。要点:远离敌人,在敌人飞机巡逻的远端进行绞杀。目的:训练新的战斗机飞行员,压制敌人岛屿机场,破坏敌人的正常的战斗巡逻和训练。如配合少量轰炸机和潜艇可以得到更大的战果。适用海域:我方完全拥有制海权例如现在的西南太平洋注意事项,以敌人的正常战斗巡逻,反潜巡逻,和侦察巡逻的飞机为主要对象,尽量破坏敌人的正常巡逻和减少对方飞行员数量(击落敌机后尽量俘虏飞行员,消耗敌人),给敌人飞行员和岛屿机场巨大压力。以制空权为主要目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去攻击岛屿机场和靠近岛屿机场
以上就是他的理论的核心内容,他还指出,一只舰队航母编队从建造到服役,除了会占用大量的金钱以外,最主要的缺点就是生产周期太长。而根据他的理论,我推算出帝国假如用商船标准来建造新的小型航母的话,在消耗同样的时间和金钱的情况下,帝国应该可以得到3040艘小型航母,这个数据令我本人也觉得不可思议。假如我们有3040艘小型用于战斗巡逻和骚扰的话,那么美军将没有任何机会象前几次那样对我们进行偷袭,因为到时候,天空将是我们的。这对于目前已经占据了战略优势的我们是非常试用的。用大量小型航母来完成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上的两栖支援任务的话,第一舰队和第四舰队,还有后来的第二舰队就可以解放出来专心对付美军的航空母舰舰队了。我个人也认为现在舰队航母的任务太复杂,太繁重了,尤其是两栖支援任务,假如可以用性价比更好的小型航母来完成的话,会对帝国的战略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另外,他有一套更偏激的岛屿绞杀战理论,我认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理论的核心就是在我方拥有绝对制海权的时候,例如现在的西南太平洋,充分发挥上面所说的骚扰任务,对美军的岛屿进行绞杀,以打击美军并降低以后登陆岛屿作战的难度和潜艇破交任务的难度,并提高潜艇破交成功率,完全的以困死敌人为目标。
再次抱歉在如此一个特殊时刻打扰您,但是我已经被他说服,并且也认同他的理论,我认为这会对我们下阶段的作战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登陆澳洲的作战,所以决定在向甘永兴参谋长发出正式的报告之前给您发电报,请您指出这个理论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假如不是因为事出紧急,我是不会在此时给您发报的,但是我认为假如此计划可行,那我们越早进行就越能扩大我们在太平洋上的优势,所以请您务必尽快考虑一下此战术的可行性并且通知我。再次万分感谢您能阅读这份电报并且给予我们的帮助。
此致
第二舰队
中将司令官
黄晓天敬上
一三二五年十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