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导弹突击

五分钟之内,四十五枚“普里维特”,也就是“大地”战术弹道导弹相继升空。

南亚上空,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与中国的导弹预警卫星最先发现升空的弹道导弹。

美国的导弹预警卫星属于“天基红外系统”,该系统由四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两颗大椭圆轨道卫星与二十四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普里维特”升空的时候,一共有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一颗大椭圆轨道卫星与两颗低地球轨道卫星在南亚上空,并且同时发出了警报。因为是印度发射的导弹,所以美国情报部门并没有把预警卫星拍下的红外照片与可见光谱照片发给印度。

俄罗斯的导弹预警卫星是一颗本世纪初发射的大椭圆轨道卫星,拍下的照片迅速传回了俄罗斯战略防空司令部。因为战争远在万里之外,且印度没听从俄罗斯的劝告,巴基斯坦也不是俄罗斯的盟友,所以俄罗斯战略防空司令部解除警报后,决定抱着看热闹的态度静观南亚战局。

中国的导弹预警卫星是一颗定位在东经八十度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主要监视南亚与印度洋地区。印度导弹升空后,预警卫星上的红外探测器立即探测到了导弹上升阶段尾焰产生的红外辐射。定位之后,卫星上的高分辨率数字照相机开始跟踪拍摄,并且自动将目标图像发回地面指挥中心。结合多幅图片,指挥中心的计算机能在四十秒到一分钟之内计算出导弹弹道,确定导弹的袭击目标。

导弹不是飞机,发射之后不能收回。

印度导弹还未离开大气层,美俄中就知道战争已经爆发了。

信息的传输速度远比导弹的飞行速度快。

五分钟不到,巴基斯坦总参谋部收到了导弹警报,被印度导弹瞄准的巴基斯坦空军基地随即拉响了防空警报。此时,四十五枚“普里维特”导弹刚刚进入下降轨道。

导弹命中前四分钟,空军基地的防空雷达启动。仅仅用了十五秒钟,雷达就探测到了进入大气层的导弹。导弹命中前二分钟,远程防空导弹腾空而起,以四马赫的速度冲向了俯冲下来的弹道导弹。转眼间,十四枚“普里维特”被“红旗2000”型防空导弹击落。

三十一枚“普里维特”突破了防空系统,在距离地面大约一千五百米的高度上撒出反跑道子弹药。此时,五座空军基地里的战机都已升空,地勤人员也进入了防空掩体。

大地有节奏的震动了起来。

反跑道子弹药的威力并不大,只能在跑道上炸出直径不超过两米的浅坑。相对而言,修复一百个浅坑比修复一个大坑困难得多。另外,反跑道子弹药还能摧毁露天停放的战机,与后勤保障设备,却很难对停放在机库内的战机,以及掩体内的武器装备构成威胁。

弹雨过后,最先出现在地面上的是空军基地的工程兵。

肯定有一部分反跑道子弹药没有爆炸,有的是引信出了故障,有的则设为延时爆炸模式。修复受损跑道的时候,还得清除那些没有爆炸的子弹药。

工程兵们有条不紊的忙碌着,印度空军的导弹突击没能对机场造成太大损失。

损毁最严重的是位于拉合尔西南的奥卡拉空军基地,有八枚导弹落地,一共撒布了三百多枚反跑道子弹药,大约百分之十五的子弹药没有爆炸。即便如此,三千五百米长的跑道中还有一千五百米长的一段没有遭到破坏,足以供战术战机正常起降。

因为防空战斗机的起飞距离在三百米到五百米之间,所以用导弹攻击机场跑道的时候,导弹瞄准点的间隔距离一般为三百米。这既能减少导弹消耗量,又能达到瘫痪空军基地的目的。当然,前提条件是导弹的圆周误差为零。

“普里维特”在最大射程上的圆周误差达到了二百五十米。暂且不论能不能击中宽度只有数十米的跑道,就算能够击中,命中点的间距也不一定是三百米,有可能是八百米,也有可能完全重合。

一枚“普里维特”只能携带四十二枚反跑道子弹药,子弹药的撒布间隔距离不能超过十米,覆盖半径三十二米的圆形区域。如果导弹的圆周误差超过了三十五米,就难以对跑道构成威胁。即便击中了跑道,也只能破坏大约七十米长的一段。

由上可以得出,要想击中跑道一次,就得动用九枚“普里维特”。要想确保摧毁奥卡拉空军基地的跑道,就得击中跑道十一次,总共耗费九十九枚“普里维特”。摧毁五座空军基地的跑道,则需要四百九十五枚“普里维特”!印度空军发射的“普里维特”总共才四十五枚。

“普里维特”问世的时候,性能就已落后,并不适合打击战术目标。

印度选择“普里维特”作为首批突击力量,恐怕是担心这种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之前需要准备数小时,射程仅有二百五十千米的战术弹道导弹很难在后面的战斗中发挥威力,反而会遭到巴基斯坦空军的围剿吧。

巴基斯坦空军立即展开了反击,瞄准对象并不是印度的导弹发射阵地。

“普里维特”还没有落地,部署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装备了“阿布达利-2”型战术弹道导弹的五个导弹旅就收到了命令。

五分钟之内,一百五十辆导弹发射车进入了发射阵地。

发射车定位,装填指令,竖起发射架,导弹升空,前后不到十分钟,一百五十枚射程达到了三百五十公里,能够携带一千千克弹头,在最大射程上圆周误差不到一百米的导弹蹿入了蓝天。

依靠美国的先进侦察卫星,“阿布达利-2”型导弹升空之前,印度就收到了警报。

只是,印度的防空部队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

“阿布达利-2”型导弹采用的是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不但准备时间短,而且在弹道末端,弹头与弹体分离。不管是从以色列引进的“绿松石”反导预警雷达,还是从俄罗斯采购的“安泰2500”防空系统的搜索雷达都难以及时发现体积小得多的弹头,反导导弹更难以击中体积仅有“普里维特”十分之一的弹头。

一百五十枚“阿布达利-2”型导弹分别突击十个战术目标,其中五个空军基地,三个大型军营与两个防空指挥中心。

针对不同的目标,“阿布达利-2”型弹道导弹采用了不同的弹头。

突击空军基地的导弹装填了四十八枚各重十二千克在多用途子弹药。每颗子弹药不但能够在跑道上炸出一个直径三米,深半米的大坑,还能炸穿非加固型机库,毁伤里面的战机,或者炸毁机场的基础设施与后勤设备,比如燃料库,加油车等等。

对付军营的导弹装填了一百二十枚各重四千克的反人员/装甲子弹药。每颗子弹对人员的杀伤半径为十五米,还能摧毁营房等基础设施,炸毁普通车辆,炸穿坦克与装甲战车的顶部装甲。

对付防空指挥中心的导弹配备了重达一千千克的高爆弹头,能够轻而易举的摧毁半径一百五十米内的各种非加固建筑物。

面对从天而降的弹雨,装备精良的印度防空部队却只能望空兴叹。

生死攸关的二分钟内,印度防空部队仅仅击落了十四枚弹头。

硝烟散去的时候,遭到袭击的五座印度空军基地中,只有霍希亚布尔空军基地的跑道还能供战机起飞、却不能让战机降落,至少有一百二十架作战飞机在地面被摧毁。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些作战飞机都是相对落后的Mig-21与Mig-23,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都在导弹到达前升空。

三座军营遭到的打击更为惨重,除了部署在阿姆利则西北军营内的装甲旅提前离开,进入了进攻阵地之外,另外两处军营内的印度军队都遭到了惨痛打击。数百名印度陆军官兵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情况下,被从天而降的弹雨炸成了碎片;数十辆坦克,更多的装甲车,以及数百部军用车辆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位于伯坦果德与莫加附近的防空指挥中心比较幸运。这两处防空指挥中心都建在加固的地下掩体内,“阿布达利-2”型导弹没有钻地弹头,高爆弹头只能摧毁防空中心的地面设施,威胁不到掩体内的指挥人员。

不到半个小时,交战双方各挥出了一击重拳。

只是,效果完全不一样。

战斗打响前,印度临时总理的新闻发布会刚刚结束,桑托斯正在赶往战略指挥中心。

见到美国提供的,巴基斯坦空军基地遭到袭击后的卫星照片时,这位老兵顿时傻了眼。

他的第一反应是,美国的侦察卫星出了故障。

显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美国的间谍卫星能够辨别出车牌号码,还看不清楚巴基斯坦空军基地的毁伤情况吗?

第一轮交锋,印度输得非常彻底。

战争才刚刚开始,输掉一个回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锐气受挫,士气受损,后面还怎么打?

从战略指挥中心里的军官的表情就能看出,这个结果对所有人都产生了影响。

战争的步伐不会停下,也不会就此结束。

双方空军的作战飞机都已起飞,空中战斗即将爆发。如果能够击败巴基斯坦空军,印度还有机会番盘。

当然,必须干掉巴基斯坦的导弹部队,摧毁巴基斯坦的前沿空军基地。

两个棘手的问题,两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桑托斯没有干预指挥,毕竟他还是军人的时候,只是一名小兵,不是统帅。

在印度空军司令霍瓦德上将看来,此时的局势一点都不容乐观。空军航空兵已经倾巢而出,空战即将打响,要想对付巴基斯坦的导弹部队与前沿空军基地,仍然只能使用战术弹道导弹。

第二次导弹突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吗?

****

新书期间,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