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一章,有喜(三)

第两百九十一章,有喜

‘玉’妙‘弄’不明白,南诏公主的事情,表哥是吃了吐。昭阳郡主,表哥有没有吃呢?不会不吃也吐吧。

朱宣就看了她:“饿不饿,不是都说有身子的人能吃的很?”‘玉’妙看了他:“应该是几个月的身子才能吃吧,现在怎么会能吃。”

朱宣道:“那你吃得下去也强着吃一些。”‘玉’妙很无奈道:“可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想吃。”

朱宣就嗯了一声,过了一会儿又问她:“听人说会吐得厉害,你好象也不吐,人家说儿子就不吐。@”

‘玉’妙看了他这么罗嗦,笑道:“我只听人说,吐得狠的是儿子,再说现在也还不到吐的时候吧。”

真是的,两个人都什么也不懂,表哥这次总算是有不懂不明白的东西了。

两个人头一天追寻了半天吐与不吐,第二天一早,沈‘玉’妙一早起来就觉得不舒服,然后就吐了一个干净。

朱宣站在旁边看了她心疼,对太夫人道:“怎么吐成这个样子?”太夫人就笑道:“都是这样过来的。你别婆婆妈**,去看着‘弄’吃的去。”

到了吃早饭的时候,朱宣又皱了眉,对母亲道:“怎么吃什么都吐?”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下去再吐出来。

‘玉’妙擦了擦嘴角,第一句话就是:“我不喝‘药’。”朱宣就虎了脸看了她:“该喝就喝。”然后就是一句:“吐完了接着喝,吐完了接着吃。”

‘弄’得医正很是为难,王妃吃‘药’从来麻烦,王爷盯着为王妃看,开了‘药’让她吃了不吐。‘玉’妙一看到医正第一句话就是:“‘药’也不用开,我是不喝。”

王爷就再盯了王妃看,王妃就不看他。医正小心翼翼地开了‘药’,退出去以后才擦擦额上的冷汗。

还是太夫人解了围:“没有病吃什么‘药’,告诉过你,都是这样过来的。有你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朱宣立即转嗔为喜,对母亲笑道:“我就知道是儿子。”老侯爷也听进去了,仔细回想了太夫人那个时候,刚说了一句:“可不是,那个时候你也是这样的。”

太夫人把他顶了回去:“你又知道了,你那个时候在外面打仗呢。你怎么知道的?”

‘玉’妙心里想,幸亏有母亲在,怀孕的人能‘乱’吃‘药’吗?我知道这些医正都是有经验的,但是‘药’三分毒,还是不吃的好。

不就是接着吐完了接着吃,不说我也知道。一家人就围了她转。蒋太夫人不顾年迈,亲自坐车来西山看她。

‘玉’妙自从有了喜,别人恨不能她一天到晚睡在‘床’上才叫安稳。听说蒋太夫人来了,‘玉’妙要起来,朱宣按了她,马上又要瞪眼睛了:“昨天夜里就吐去了,没怎么睡。你躺着,我迎去。”

朱宣的独断专行,沈‘玉’妙领教已久,再说自己真的很疲累,怎么现在夜里有时睡着就一睁眼,然后就想吐。

都是表哥他服‘侍’。倒茶倒水全部是他。‘玉’妙就继续躺着。

蒋太夫人听说没有起来,也很高兴,对朱宣絮叨道:“到了临生的时候,再走动不迟。”到了‘玉’妙房里,坐在‘床’前看她,笑道:“气‘色’红润得很,想是天天照顾得好。”

‘玉’妙看了太夫人身后两位舅母,也是满脸笑容,本以为又要觉得自己不出迎了。没有想到两位舅母也是当了朱宣的面叮嘱:“睡着,没事不要起来,不是到要走动的时候。”

朱宣听了很得意,笑道:“可不是天天让她躺着。”蒋家的人看了王爷就是一阵笑,还是成亲的那一天见过他这样,满面‘春’风的。

蒋太夫人与太夫人就坐在‘玉’妙外面的房里说话,两个人说起来就笑声不断,‘玉’妙说她们说来说去都是小王爷,心里想,也许是小郡主。

太夫人说了一会儿,见朱宣在一旁听得很是入神,就含笑道:“你不房里看了妙姐儿去,还在这里站着听什么?”

朱宣在听她们说‘女’人有了身子时是什么样子的,就听入了神。见母亲说了,忙答应了往房里去。

蒋家的人又看了笑,太夫人也笑,道:“天天就他最罗嗦。婆婆妈**都不象他了。”

朱宣觉得不大好意思,就对‘玉’妙笑道:“表哥出去了,也许外面也有人来。”不止是‘女’眷们来,京里的官员们也是纷纷来探。

‘玉’妙也看了他笑,道:“你去吧。”朱宣伏了身子在她脸上亲了亲,笑道:“想吃了,让她们送来。别想着我,我一会儿就进来。”

‘玉’妙双手环抱他的脖子,笑道:“我知道了。”朱宣这才站起来往外面来。外面是父亲陪了蒋大夫和两个儿子。

两位舅母这才重新又进来,在‘床’前坐下来,从来没有过的高兴,对‘玉’妙笑道:“明天让小梅来陪你,都来了,家里没有人不行,就留下了她。”

‘玉’妙笑道:“好,我也想着她呢。”又笑道:“几十里地奔了来,住上几天再回去吧。”人有喜事看什么都好,今天看了两位舅母,也觉得亲切得很。

两位舅母就一一对‘玉’妙说自己有了身子时是什么样子,‘玉’妙也听入了神,这方面还真的是不明白,听一听也好。

最后舅母们才笑道:“妙姐儿,你生的一定是个儿子。”‘玉’妙知道她们也是关心,不好意思笑道:“表哥说都喜欢。”

舅母们笑得合不拢嘴,路上有时提心,这才完全放下了。刚才看了王爷那种样子,这第一个孩子,当然是男是‘女’都喜欢,不过最好是生儿子。

然后提到了梅表姐的亲事,舅母们笑道:“亲戚们都羡慕得很,让她早些出嫁了,好陪着你。不过就是她先去你封地上,或者一同伴了你去也行。”

‘玉’妙也觉得有些不忍心,梅表姐就是自己的陪衬。好在为她尽力选了亲事,不然过得不好,真的是忧心。

然后就提到了两位舅舅捐官的事情,舅母们才半吐半‘露’的对‘玉’妙道:“公公在家里隐约象是知道了,震着不让来求王爷,说功名自有,怎么能走这样的路去?”

‘玉’妙就笑道:“舅母们是什么意思?”两位舅母拿不定主意,一直三从四德惯了的,当然是听公公的,可是丈夫至今没有了功名,儿子倒乡试有名,这说起来也难怪丈夫们脸上不好过。

‘玉’妙就看了她们,突然有些同情,一定是在想三从四德。‘玉’妙这个时候又想起来了朱宣,他对自己不是要三从四德了,是要什么都从,可是这些呆愚的规矩,家里样样没有。

‘玉’妙笑一笑,表哥天天说看书不要看糊涂,果然这些地方他是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