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传言和林端如出嫁
永安十六年四月,慧馨再过两个月就十三岁了,距离去年静园遇袭已经过去了快一年的时光。这一段时间里,慧馨和欣茹专心打理自己的小生意,这一年没有新人进入乙院,而年底又将有大批人离开乙院,所以乙院的气氛出奇的和谐,大约是大家不用再去争榜了,少了竞争大家反而心平气和了。但是经常在静园遇到生面孔,那是今年丙院新选入的新人,她们不知道静园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只在暗地里互相较劲,倒是感觉更加生气勃勃。
今日羌斥大王子妃郭懿开赏春宴,邀请京里各界名流,静园乙院的人也在受邀之列,故而此刻慧馨和欣茹正坐在马车里往宏怡园驶去。慧馨和欣茹坐在车里谈论着书局新近连载的连环画内容,坐在马车门口的翡翠和珍珠正在煮茶。
翡翠和珍珠分别是慧馨和欣茹的新侍女,嫣红她们从袭击后就没再回来,静园的宫女和嬷嬷们在那之后全部换了一批。慧馨曾跟新来的嬷嬷打听过,可惜只得到了一个晦暗不明的眼神,便没有下文了。
上一次来宏怡园,待客的主人是大王子和王女,如今已换成了大王子和王子妃了。听说明年娜仁便会启程回羌斥,她要把在大赵所学的东西带回羌斥,教授羌斥的牧民。以后每次静园选新人都会给羌斥两个名额,由羌斥那边选送过来学习。
侍女带着慧馨两人到了停芳阁,已经有不少人在里面了。跟熟人打了招呼,慧馨二人往内厢先给大王子妃郭氏请安。
内厢里除了郭氏,还有薛燕等与郭氏交好的人,欣语和欣雅也在座。
“你们俩个真是形影不离,走到哪都是一双,真真叫人羡慕。”冯菲菲见慧馨二人行完礼,便打趣她们说道。冯菲菲原是乙院的人,当初遇袭时跟娜仁关在同一处,事后离开静园便没再回园。她也算是慧馨和欣茹的熟人了,看她如今模样想来当初的袭击被未伤害到她。
慧馨自认跟冯菲菲并不太熟,虽然不懂她为何突然这般说话,但她和欣茹两人是好友的事又不是秘密,便嫣然一笑并未搭话。
欣茹也跟冯菲菲不熟,镇东侯府跟西宁侯府并无来往,所以她也只是对冯菲菲的话报以一笑了之。
欣语和欣雅则是专门等着慧馨两人,见她们跟其他人处地不自在,便起身拉着她们出去借口赏花说话。
欣语带着慧馨她们找了亭子坐,欣语和欣雅自从出阁后就再没见到过慧馨两人了,虽说都是在京城里,可是她们嫁了人便不好经常回娘家了,已婚妇人更不方便出内宅了。
欣语拉着欣茹的手看了半天,又仔细瞧了瞧慧馨,这才说道,“……没瘦,看来在静园过得挺好。”
慧馨扑哧一笑,“瞧你说的,我们两个是心宽体胖,又不跟人争什么,自然过得好。”
四人笑着聊了起来,欣语她们的茶寮还开着,四人的食坊加茶寮,生意依旧不错,因着食坊那边外卖的名气大了,需要歇脚的人也多,欣语她们打算用嫁妆里的钱把食坊另一边隔壁的屋子也盘下来。听说内城也有店铺学了她们食坊做外带生意,内城的客人比较高端,卖的东西也比小食坊里的吃食高了一层,再加上小食坊靠近城门的地理位置,所以慧馨她们并不担心会被别人抢生意。
夏天马上就到了,慧馨准备在小食坊加卖甜筒冰激凌。这个年代其实已经有了冰品,又叫冰捞,利用硝石做出来的。而现在从羌斥运过来的奶制品越来越多,慧馨已经找厨师试过做冰激凌了,纯天然制作,奶味比上辈子吃到的更加浓厚。而甜筒的外皮,慧馨准备用蛋卷代替,只要在制作蛋卷的时候把一头粘起来便是。这个甜筒冰激凌慧馨和欣茹已经都试吃过了,很是美味,所以下个月她们小食坊又要多一项收入了。甜筒也有许多口味可选择,在上面撒上各式水果便行了。
四人拉拉杂杂说了一通生意上的事,倒是比八卦别人更开心。
郭氏带了几个好友在园子里闲逛,正巧碰到了慧馨四人,一伙人便又寒暄了几句。冯菲菲也不知怎么了,忽然拉着慧馨跟郭氏介绍了半天。慧馨心下诧异,面上不显硬着头皮答了几句郭氏的问话。虽然同在乙院呆过,慧馨跟冯菲菲最多只能称得上点头之交,这次不知为何对她亲热地好像熟人一般。待得郭氏一行人离开,慧馨才皱着眉头坐了下来。
欣语似有所感地叹了口气,说道,“……听说郭王子妃最近过得不太如意,她出嫁已近四年,却一直无所出,虽然羌斥人风俗一夫一妻,可也不过是风俗罢了,并不是严明的规矩,加之近些年来,羌斥大赵融合,羌斥人很多习惯也在向着大赵风俗慢慢的改变,前段时间有人跟皇后娘娘提了郭王子妃无所出之事,皇后娘娘还为此招了她进宫叙话……”
“这……莫非大王子要纳侧妃?”欣茹惊讶地问道。当初郭懿被指婚给羌斥大王子,多少女子羡慕啊。
“……有这个传言,不过事情应该还没定。只是有人说今日的赏春宴,实际是郭王子妃要相看京中尚未出阁的名门小姐。郭氏要是真为大王子纳侧妃,必然会找名声好但家世又不会威胁到她的人家,她今日把静园乙院的人都请来了,你们这些人也说是最好的人选了……尤其是你,慧馨……”欣语说道。慧馨明年就要从静园毕业,从静园乙院毕业成就了她的好名声,但是谢家除了慧嘉那边有汉王的关系,就谢家本身来说却是无法跟百年世家郭家抗衡的,故而慧馨必也是郭懿挑选侧妃的人选之一。
慧馨心下一凛,犹豫着说道,“……不会吧,虽然羌斥人有些习俗跟着大赵改了,可是一夫一妻可是他们的传统,大王子不会因在大赵呆了几年,就破例吧?再说,大王子毕竟是羌斥的大王子,大赵人不好过多参与他的家事吧?而且皇后娘娘,未必会管这些事……”
“你说得也是,所以这消息到现在也没确认,羌斥人不见得愿意让大赵过多插手大王子的家事,而且郭家也未必愿意……”欣语说道。自从郭懿嫁给大王子后,郭家也是今非昔比,如今的郭家不再是跟在陈家后面的第二世家,而是隐隐有跟陈家平分秋色之势。想来当年皇上赐婚郭懿,也是打着让郭家牵制陈家的主意。
欣茹想到郭家便想起了陈家,又想起了陈香茹,便问道,“……当年陈香茹想嫁大王子,为这还陷害崔姐姐,如今好久没听到她的消息了,她现在如何了?”
说道陈香茹,欣语不屑地说道,“她得罪了敬国公府和南昌侯府,哪里还能有好下场,听说她不肯回颍川,自己出钱在京郊修了座庵堂,在里面带发修行呢。”
慧馨眉头一挑,这陈香茹真能折腾啊,就这样还不死心,修庵堂非要在京城,修行还要带发,这是真修行还是假修行啊?
好在这场宴会出了冯菲菲对慧馨的态度奇怪了一点,其他都无异常,虽然欣语说了大王子可能要纳侧妃的消息,不过郭氏并未表态,对众人即礼貌又疏远,标准一副王子妃的架势,没有表露出一点不快或者拿捏,更没有对任何人过于热情或感兴趣,所以传言多半是不可信得。
六月份,林端如要出嫁了,慧馨请了假回府。林赵两家的孝期过年的时候就结束了,谢太太上次卢氏生产来京,临走前便把两家的婚期等事宜都订了下来。如今谢太太没来京里,林端如的婚事便由二嫂卢氏帮着操持。卢氏高高兴兴大大方方地操办林端如的婚事,这几年卢氏也摸着谢睿的脾气了,谢睿一心挂在政事上,对女人根本无暇多顾,而林端如平日又洁身自好,一直住在慧馨的书局那边,故而卢氏早就对林端如不在怀有敌意,反倒是很同情她。
这次谢太太虽没来京亲自操办林端如的婚事,却让人从江宁给林端如捎来了六千两银子做嫁妆。这六千两银子是林端如的母族给林端如的嫁妆,算是当年林母交给族里的嫁妆折算出来的。虽然这笔钱跟林母的真实嫁妆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但林端如还是十分感激谢太太。毕竟母族会拿出这笔钱,看得完全是谢家的面子。而且这笔钱在大户人家眼里不起眼,可对林端如和赵家来说,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有了这笔钱再加上她以前藏起来的二千两,她就可以在京郊置个小点的庄子,以后一家人也不用过得太清苦了。除了这些现银,卢氏还给林端如置了六十四抬的嫁妆,都是谢家出的钱,折算下来也要三四千两银子了。
慧馨回自个院子,让木樨开了柜子,取出一个匣子,让木槿拿了匣子跟她一起去探望林端如。林端如从上个月就搬出书局,在谢府里待嫁了。
前些日子,南平侯太夫人让人捎了给林端如的添妆之物过来,是一串玛瑙手串。这是个意外之喜,虽前头有太夫人说的话,不过谢家人可不敢当真,而且自从韩沛玲去世后,南平侯就带着太夫人去了南方,没想到太夫人还是听到了风声送了东西过来。
慧馨一进林端如的院子,便见林端如像以前一样从屋里迎了出来,姐妹两个寒暄着进了屋。
林端如的屋里摆着一口箱子,里头放的应该是凤冠霞披和嫁衣了,嫁妆早已抬了去赵家的小院。听说赵家见了林端如的嫁妆吃了一惊,连街坊四邻也连连称赞,着实给林端如赚足了面子。
林端如屋里除了秋纹,又多了两个丫环。卢氏给林端如置了两个丫环和一家陪房,她原想多给她陪送几个人,可被林端如劝住了,赵家院子小,陪房多了根本住不下,而且以赵家母子的境况,林端如带太多人过去,自然供不起,只能消耗她的陪嫁。卢氏一想有理,陪送的人便精简了一番。卢氏是个实在人,不会单为了谢家面子,就让林端如难做。总归以后林端如嫁入了赵家,便是赵家人了,在婆母面前太过拿捏,不利婆媳相处。
林端如比最早慧馨见她时胖了,也没那么弱不禁风了,大概是人无忧了便身体好了吧。慧馨有时还会羡慕林端如,所谓“知足者常乐”便是指像林端如这般识时务的人吧。
慧馨先恭喜了林端如几句,便让木槿把匣子捧了过来。
慧馨亲手将匣子交给林端如,眨眨眼睛有些俏皮地说道,“……这是小妹给姐姐的添妆之物,姐姐看看可还入得了眼?”
林端如满脸羞红地打开匣子,见了匣子里的事物又是惊又是喜。原来里面是几样首饰,慧馨挑了几样她往日做的琉璃手串珠钗之类的东西,用地都是静园里的宫料,大气考究。不过这还不是最让林端如欢喜地,林端如一眼看到地是几样旧金饰,这几样旧首饰正是当年她让秋纹拿出去典当掉的。这可是她娘留给她的首饰,没想到当初慧馨压根就没典当掉。
林端如泪光盈盈地看着慧馨,“这……原是我娘留给我的,当年一意孤行,以为再见不到了,没想到……原来妹妹一直保留着,姐姐真是……千言万语,不足以表我对妹妹地感激之情,姐姐身无长物,只能对妹妹诚心一拜,表我心意……”说着,林端如起身对着慧馨拜了下去。
慧馨忙避开不受,又上前将林端如搀起,“姐姐这是要折煞我了,姐姐当时有难,小妹出手相助本就应当,再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姐姐不必挂怀。如今姐姐苦尽甘来,即将出嫁,小妹也是身无长物,只能以此祝福姐姐了。”
林端如握着慧馨的手,像发誓一般地说道,“端如受姨母一家大恩,永世不忘,若将来有一日,有端如能为姨母家尽力之事,便是赴汤蹈火,端如也不会犹豫地。”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