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粉墨登场

等到十天一次的朝会,张致远乘坐官轿抵达午门外,天还黑沉着,乌沉沉的,寒风如同扯棉絮般,让人不寒而栗。//78小说网高速更新//

范青逸站在一处和张致远低语,道:“很久没上朝的傅阁老也来了,看来传言是真的了。”

张致远五官比以前敏锐很多,自然是听到了那边一群人的低语,傅阁老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半点不都像个耄耋病弱老人,也不知道这生病是真生病还是其他。至于范青逸所说的传言,应该是指催缴国库亏空一事,这事并没有藏着掖着,而且户部也不止是一方人马,他们得到消息并不奇怪。只不过傅阁老如此明显的表现,真不明智。道:“你怎么看?”

范青逸扯了一抹笑,似是而非道:“范家家境殷实,吃穿不愁。”意思很明显了范家并没有亏空库银,就算是追缴并不干范家什么事。张致远点点头,并无再多说。天微微亮文武百官依品级进入殿门,张致远暗看了一眼站在文官最前列的傅阁老,见他似乎苍老了不少,本欲再看,便有内侍道:“皇上驾到——”

果然诚郡王和户部尚书王绪伦上的催缴国库亏空的折被皇上放在朝会上讨论了。折上言明亏欠国库银的官员按照银的数量被分为三档,第一档是亏空巨额的,数额在十万两以上的;第二档数量在五万两到十万两;最后一档则是五万两以下的。讨论上的结果便是按挡缴纳亏空,张致远也觉得此法可行,毕竟一下让他们缴齐亏空有些不现实。因为有些人所欠亏空实在是数额巨大。

皇帝看完折,随意的念了最前面的几个人的名字以及所欠数额,冷笑的看到被念到的名字的几人或是羞愧或是无动于衷的表情,冷道:“而今国库入不敷出。国库没钱,钱都哪儿去了?你们只会和朕要银,却不想想这银是谁花掉的!听听。难道国库没钱是朕的错了?!”

众臣忙跪下磕头道:“臣等不敢!”

皇帝冷笑几声道:“不敢?你们有什么不敢的?今日朕才发觉,原来不是国库没银,而是银都被这些个人借走了。敢情不是你们自个的钱就不知道心痛了?襄阳侯——”

襄阳侯没想到皇上会提及他,连忙出列跪下,皇帝拿起另外一个折扔到下面去,冷道:“襄阳侯总共亏欠二十万四千六百两,这来个十几二十个家养的戏可竟够了啊!”

襄阳侯听了冷汗淋漓。没想到皇上首先发难的是自己,本来他们是听到风声的,皆以为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是皇上发了旨意,他们就是不还钱户部还不是拿他们没辙。再看看这折上所写。冷汗直流,皇上又道:“朕养着你们不是让你们做国之蛀虫的,若是头顶上的爵位或是顶戴花翎不想要了,即刻说了朕成全你们!”一句话说下来,众臣又忙道:“臣等不敢!”原本还有些打算不还的勋贵们没想到皇帝会先发制人,再看襄阳侯一脸灰败的样,呐呐的说不出旁的话来。

皇帝看着御阶之下的众臣,很明显有些原本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少了不少,接着道:“朕也不是不通情达理之人。自即日起,这亏空五万两一下的,必须在半年内还清,这第二档所欠五万两至十万两的,在明年年末之前还清,半年内至少归还五万两银!至于第一档。哼!”宣武帝为君王已有近二十年,君王的威严散发出来,好些人当下冷汗直流,脸色灰败。“朕给你们五年的时间,每年还五分之一,朕可不相信你们有银弄那些排场,会没钱还亏空!要是没钱还的话,朕可真不介意用你们的家产抵充!”

明晃晃的威胁砸下来,张致远心道皇上这招先发制人来的高明,还有襄阳侯的‘杀鸡儆猴’,表明了让那些所欠数额巨大的勋贵宗亲们心里明白:不要以为你们做了什么,朕不知道,朕心里有数,只是不明说罢了!这大棒下来,威慑力足够了!

就在彼时,吴阁老站起来扬声道:“皇上,臣有本奏!”

张致远仅皱了皱眉,原以为是傅阁老站出来,没想到会是吴阁老,想到之前他和户部尚书王绪伦被召到勤政殿时,碰到了吴阁老,当时皇上召见吴阁老所为何事,且看当时他脸色不好,而且有意针对了户部尚书,再看如今圣上就要关于这追缴亏空一事盖棺定论了,吴阁老跳了出来,自然不会是同意的话。

皇帝看了一眼吴阁老,道:“吴阁老有什么要补充的?”声音淡淡的,但话中的冷意让吴阁老心里打了个突突,然而他如今骑虎难下,只得道:“国库空虚,其中除了某些官员借支银不还外,还另有缘由。例如说因为天灾,地方官府库银不够,必然是向国库支借银,这算不得亏空。这等情况的亏空也有很多,还请圣上斟酌。”

皇上看向诚郡王道:“这个名单是你和户部列出来的,吴阁老说到的情况,你们可曾考虑进去?”

张致远心里暗忖:当时皇上问起时,诚郡王就言‘追缴库银之事刻不容缓,乃是利国之举。只先将所有亏欠库银的官员盘查一通,其中将因天灾等因素地方官府向国库借支银等情况算入其中折算最后亏空,根据亏空数量再行定论。’如此看来诚郡王未雨绸缪,再看皇上的态度,便知皇上这是想让诚郡王有所表现,让百官看到。

果然诚郡王就言明,其中所列的名单里各个官员所亏空的款银,皆已经考虑了这些年来这个地方的天灾等情况,还具体举了例出来。皇帝闻言,仿佛漫不经心地道:“朕仿佛记得,吴阁老的三在直隶韶州做知州,想必吴阁老也清楚韶州的情况是否如同诚郡王所言了?”韶州在宣武十二年受灾,当时皇上免除了当年以及下一年的赋税,然而直到如今宣武十八年接下来却无一分赋税上缴,然而除此外,还欠国库七万三千两,诚郡王言明看在受灾的情况下酌情考虑后,韶州还欠国库八万两,这并不是小数目。

吴阁老身体僵硬下,皇上似乎没有注意这点一般,又道:“吴阁老是明白了,那其余几位还有何意见?”

皇上都这么说了,首辅次辅皆无意见,就是傅阁老也道:“圣上此举乃是利国利民之举,老臣认为刻不容缓。”此言一出,还有一些人不习惯呢,毕竟近年来,尤其是自从奚家被砍之后,每每圣上推行什么新政的时候就会出言反对,如今附议还挺让人不习惯的。张致远虽然在几位阁老中资历最轻的,但除了内阁学士外他还兼任了吏部尚书,六部中最重要的一部了,最后言道:“臣附议。”

几位阁老都同意了,就算吴阁老再反对这事也没用,皇帝道:“此事便这样定了!着诚郡王主处理,户部协助,若哪位逾期未还规定数额,以抗旨论处!”

一时间诚郡王遭同列的太、淳郡王还有七皇侧目,毕竟谁都清楚这追缴亏空之事真的是吃力不讨好,没想到诚郡王会得到这件差事!太则是自得看这次诚郡王还不把宗亲勋贵都得罪光了,另外又不满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四弟办差得圣心了?淳郡王则是想的更多,皇父前面做的一些铺垫未尝不是为了让四弟顺利的将这件费心费力的差事办下去,而且更奇怪的是傅阁老,只有吴阁老出言反对。如此六位阁老中竟然有五位阁老同意还真是少见。不过以前的那个李阁老不是个老狐狸,想要左右逢源谁不得罪,每当皇父问他意见的时候,一般都是一推四五六,根本就没什么实际性的意见,原本他还以为皇父还要等几年再换掉这个李阁老,没想到这么快,因为张清和提出火耗归公这个能增加国库收入的建议后,皇父就提他上来做次辅了。不过想想依照这个张清和的资历,整顿两淮盐政让国库能有银,再者吏部也在张清和的掌握下,是天近臣,办差事极得圣心,倒也不至于很奇怪。本来他想拉拢这位的,但发现此人只是纯臣,如此一来就算是拉拢不到,也不用担心这人偏向于其他方。而且看起来‘太与张清和不相与’这种观念已经深入百官心中了呢,还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不知给谁看呢,真不知道这位太二哥是蠢笨还是蠢笨呢?再看跪在一旁接旨的诚郡王,波澜不惊的样,淳郡王倒是有些佩服这位善于隐忍的四弟了。

众臣认为今日朝会上只有这件追缴亏空这件大事,没想到接下来皇帝又掀出另外一件事来。皇帝道:“朕昨日收到一份奏折,甚觉不可思议,也让众卿知晓一番,戴权念。”

张致远知道今天的又一个重头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