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周旋
马其顿进入帝国时代,边界的战争仍在进行。
东方
马其顿在这线的实力与对手不对等,斗士们始终在周旋。
布里克赶回弗拉斯帕后,敌军已经撤走。仗着自己是高机动军团,布里克领兵深入追击。他决定会一会这支亚美尼亚部队。
对方是阿吉什提·泰格拉诺斯塔将军的队伍,几乎全是步兵,两个资深弓骑兵中队,加上将军的铁甲卫队。这明显是用来攻城的兵力配置,他们从弗拉斯帕撤至阿尔塔沙特城东,建筑要塞进行防守。
布里克的侦察兵探到敌军如此部署,他果断进军。
“原先真的不知道要如何与敌人周旋。现在好了,对手犯了错误。
我们只要将敌军围在要塞之内,令弓骑兵围绕射箭。单单使用弓箭就可以消灭他们。这一仗得手,就会摧毁亚美尼亚地区的防卫力量。那么攻占阿尔塔沙特城轻而易举,因为该城的守军都被歼灭在城东要塞里。”
马其顿将军布里克·腓尼西作出进攻计划。
阿吉什提把要塞选在阿尔塔沙特以东,一座山的后面,挡在城市前起到保护作用。其实如果他把部队撤回城中,防守效果会更好。要塞的防守功能十分有限,最大的效果可能就是缓阻敌军的攻势。
部队在小营寨中十分被动,而且没有什么坚硬掩体。只要翻过木栅,空白的内部是远程攻击力量十分理想的目标。
马其顿东方军团行动迅速,翻过山顺势而下,果然包围了阿尔塔沙特要塞。携带有攻城器械的工程兵立刻组装了三部撞锤。
西徐亚雇佣弓骑兵展开攻势,分成两部分一正一侧,形成夹角射击。
要塞中的东方步兵、丘陵兵当即受到伤害。在木栅外活动自如的马其顿弓骑兵,来回运动边放箭。而要塞里的弓骑兵无处可逃,活动空间狭小。再有弓箭兵力对比为五比一,密集的箭支压制瞬间射杀了亚美尼亚弓骑兵,敌人部队因此失去抵抗能力。只能在要塞里左右前后躲避。
西徐亚雇佣弓骑兵干脆四面围住,共同向心射箭。亚美尼亚军队惨败,连铁甲骑兵也在四面受箭的局势下连连倒地。
布里克派上步兵弓箭手,进行再次远程攻击。经过长时间的箭雨冲刷,要塞内尸体重叠,箭支落满几乎每个角落。
弓箭用完,攻城组敲开三处入口。步兵打进营寨,亚美尼亚部队伤亡惨重,仍在坚持作战。马其顿方阵快速移动,很快在正面组成重叠的密集枪林阵,十分坚固,并且向前推进。东方步兵完全不敌,被成批刺倒。
敌军步兵败阵,无处可逃蜷缩在军旗周围。亚美尼亚将军阿吉什提大喝一声,率领只剩一半的铁甲卫兵发起冲锋。
其疾如风,猛然撞上长枪。
为了应对铁甲骑兵的冲击,布里克特意安排应征长枪兵组成重叠枪阵。顾名思义就是将方阵错开重合站位。这样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枪头密度,让铁甲骑兵难以撞开枪阵。
亚美尼亚骑兵接连倒下,人仰马翻。阿吉什提的坐骑被戳穿了肚子,他摔下马滚了好几圈,头盔都掉了。可他毫不在意,当即站起来挥剑狂砍,就近的长枪被砍断好几条,又杀了十几名士兵。一将独挡众兵,好不威风。随手又捡起一根狼牙棒,左右开弓,打斗无畏。
斗志归斗志,事实还是事实。几名下了马的铁甲骑兵战力减半,将军一人孤掌难鸣。方阵步兵均放下长枪,拔出剑来群起攻之,围上去连续不断地攻击。阿吉什提身上的铠甲也打破几块,数处伤口鲜血直流。
阿吉什提挺立着战死,怒目圆睁,十分勇敢。马其顿士兵不再靠近,继续向前推进,很快把营寨内的残余清除干净。
布里克大喜过望,收拾部队,损失不多,已经决定攻城。
阿尔塔沙特城就在东边,城内部队倾巢而出,并且被消灭在要塞里。
布里克带领部队攻城,一场恶战
佐伊洛斯也遭遇一支亚美尼亚军队的攻击。他驻守河边防止敌人渡河。敌将特拉达偏要强渡,依仗弓骑兵的优势。
这条河仅一座桥,不过河东百米处有浅滩,也可以渡河。佐伊洛斯就担心敌人从这里偷袭,特拉达其实并无此意。
两军快速靠近河岸,为了率先抵达阵地。因为双方都有弓箭手,先至先优。
结果特拉达直奔大桥,佐伊洛斯去了浅河滩,两军错开。
大家迟疑了一下,特拉达没有选择直接过桥,而是向浅河滩转移。这也很好理解,因为特拉达的部队主要靠弓力。他自己也是一名优秀的骑射手,卫队是铁甲弓骑兵。所以对方缺乏硬碰硬的底气。
说实话,佐伊洛斯也没有什么过硬的正面力量,只是旗鼓相当,各有优劣。
亚美尼亚部队来到河对面,双方马上进入弓矢对战。亚美尼亚的铁甲弓骑兵长手攻击能力非常强,精准、穿透、射速,项项优秀,他们手中的弓是白色的,比其他弓更宽厚。也是穿着全身铁甲。只两个中队就难以招架。
马其顿方面是三个西徐亚弓骑兵中队,加一个步弓手大队。
亚美尼亚明显占据压制优势。步弓手在遭遇对方前三轮箭雨打击后就只剩下十几个人了。
西徐亚弓骑也无法面对面抗衡,很多蛮族士兵死伤。因而只得采取分散绕圈的移动射击方式进行对战。
雇佣的东方步兵成了牺牲品,在河边最前面,两个大型散兵方阵600多人的尸体全部留在阵地上。应征方阵兵和长枪民兵接着承受打击,被削去半数兵力。用士兵吸收铁甲弓骑兵的箭支伤害,硬是耗到敌人没弹药。
这时西徐亚弓骑兵也不过打掉几十名铁甲弓骑。
战斗来到决胜时刻,马其顿的部队看起来十分单薄,亚美尼亚的步兵还齐齐整整。
特拉达下令强渡。
“哗哗哗”,趟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