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血裔
帝国分裂后保留着马其顿王族血统的人有:
英格兰国王、罗马朱利亚家族领袖、马其顿国王。
他们传承着安提柯家族的香火,继承了马其顿帝国的部分领土。是马其顿的孩子,可谁也代表不了曾经的帝国。像英格兰国王和罗马财政官已经不是纯马其顿人。尽管现在的马其顿国王依然是,但王室的权力衰落。
其他地区,北非、小亚、色雷斯、西徐亚还有东方,早就归外人统治。与马其顿无关。
马其顿王国到了普雷特时期遭遇二次削弱。月牙党被希腊人彻底控制,于是秘密组织起的希腊贵族发动政变。王国镇压叛乱失败,导致希腊从马其顿王国分离出来,获得独立。他们继续坚持民主,建立了希腊城邦共和国。
马其顿北方的色雷斯人在西徐亚的鼓动下,重新复国,西徐亚军队帮助其攻占泰里斯、拜占庭等城市。日耳曼哥特人南下,占领布达佩斯。被挤压的只有三城,萨洛尼卡、贝拉索拉、拉里萨。马其顿后来落没的事迹没人为止惋惜。
世界进入新一轮角逐中。其他两位延续者非常有潜力。
英格兰拥有先进的军队,制度也很进步。再有日耳曼这个忠实的大陆盟友的拥护,呈现出强国之势。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了它双重条件,国防安全优势与封闭缓慢的经济发展劣势。始终在地中海发达的经济圈之外,发展受限。
罗马就不同了,位于地中海北岸的中心。文明领先,军队善战。在吸取了马其顿先进制度的经验后更是如此。既能发展好农业种好粮食,又能搞好贸易。所以这里成为马其顿之后引领文明世界进步的中心。人口增长,扩张开始。
民主永远都是一部分人的民主。
罗马共和国从成立之初的派系林立,到现在稳定成三股势力并行。罗马实际上,转变为寡头政治。经历高卢入侵和北非贸易排挤,优胜劣汰,留下了最有实力,能力最强的派系。这样便有利于资源整合配置,力量集中。
罗马元老院是罗马民主的重要体现,是那些古老贵族最喜欢的传统形式。他们是共和国最高的权力机关,掌握共和国决策和财富。至于北方家族和南方家族只是他们的意志延续,按其意愿出去卖命的新贵,只能游走在罗马权力的边缘。
奥古斯都知道这些,而且心中怀着对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无比崇拜,不甘平庸。他需要积累功勋,让罗马人民熟悉他支持他;同时也需要元老院给与他权力的合法认同。所以去做罗马权贵的剑,是无奈之选,不得不为之。
当下,他可以利用财政官特殊的身份,运用政策为自己敛财。
有了更多的资金,奥古斯都放手大干,招兵买马,征集幕僚,第三第四军团很快就建立起来。
他计划家族主要扩张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南兼并北非,一个向东,争夺希腊、小亚地区。
北方建立一道防线,利用地形对抗高卢以及预防日耳曼的袭击,暂不进攻。主要原因是北部蛮族横行的陆上依然经济落后,现在拿下来没有多大好处,战略意义目前也不大。因此北线处于防守态势,还不会耗费太多人力物力。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罗马与英格兰有一种彼此友好的默契,第一次英格兰战争双方处于对立,可第二次战争就站到了一条壕沟里。
他们是从马其顿帝国独立出来的国家,相互支持过。所以现在开战也不情愿。
新成立的第三军团去征讨希腊,与布鲁图斯竞争势力范围。
多余部队分配给弗雷德里克,让他们恢复第二军团的编制,继续南下,攻打迦太基和塔尔苏斯,进而占领整个北非。
罗马第一军团的指挥权交给了杰拉德,他驻兵米兰,清扫山内高卢的残敌,并且预防高卢军队反扑。高卢果然实施了三次大规模反攻,另外还纠结了日耳曼作盟友。杰拉德干净的打了两场歼灭战,在山内高卢重创敌军。斩杀大将德文克斯,俘虏高卢士兵6000多,全部变卖为奴隶。
敌军最后一次疯狂争夺山内高卢的战斗,动用了两个满编军团。一队通过罗讷河正面东进,一队绕道上日耳曼从阿尔卑斯山口南下围城米兰。杰拉德毫不慌张,甚至都没有向亚雷提恩请求支援。因为自己的第一军已经足够精锐。对付蛮兵高卢人不在话下。他只将部队部署在河南岸,等着敌人。
结果高卢将领还真的分兵来攻击,在桥口被打得打败。杰拉德迅速追击过河,消灭了两倍于己的大军。
之后,乘胜进击。绕到围城部队身后,与城中部队里应外合,大败敌人。
这一战打掉了高卢夺回山内地区的底气。第一军团推进至罗讷河河口做防御,对手更难突破关口。
不过此时,高卢人并不气馁。因为它不是孤军奋战,日耳曼和西班牙先后投入战场。日耳曼人从萨尔茨堡出发,通过阿尔卑斯山狭窄山谷,进攻了帕多瓦;西班牙不久后开始进攻撒丁岛,还趁着海军未恢复来罗马沿岸捣乱。
第四军团派上用场,渡过卢比孔解帕多瓦之围。这支部队本来就是奥古斯都用来对付日耳曼威胁应运而生的。但该军团拼凑的比较仓促,有很多城镇民兵和治安队,战斗力是四个军团中最弱的。
奥古斯都将这个军团交给弗里克,一个头脑灵活,善于谋划的年轻人。
第四军上去找到日耳曼蛮兵就打。日耳曼长枪兵正面战斗力强,直推过来。罗马青年步兵难以抵挡,两轮标枪投掷没有撼动枪阵。短剑战长枪,正面自然吃亏。城镇民兵和治安民兵更是伤亡严重。
弗里克调兵遣将,临时变换战法,凭借人数优势施展包抄。让步兵前后夹击,令少量标枪手侧面标射。在后期步兵疲惫时,才发起骑兵冲锋,终于战胜敌人。日耳曼伤亡十之八九,罗马方面亦损失三分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