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药引
花似瑾伸出手试探了一下太后的皮肤,发现她皮肤粘膜干燥,几乎是一瞬间,花似瑾就想到了一种病,那种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诊断与合并症的治疗,而且发病时间比较短,很可能从发病起,两天内就会被夺去性命。
如果确诊的话,她现在就该庆幸,自己来得及时,没有等到轩辕云毓赶回来,同他一起来看太后的尸骨。
“怎么样?”林太医问道。
花似瑾看了林太医一眼,示意他稍等,然后看向一直伺候着太后的宫内道:“太后前几日是不是非常容易口渴?”
“是的。这样的情况是最近才发生的,奴婢们本以为是因为天气问题,所以并未在意,而太后连着好几日饮安神茶,就是因此。”那宫女连忙回答道。
“是因为烦躁、嗜睡,所以才饮用的安神茶是吗?”
“是。”
“那么,有厌食、多汗、心悸、手抖的情况发生吗?”花似瑾继续问道。
“有,之前太后还打翻了碗筷,但是,奴婢以为,是因为苏嬷嬷的事情,让太后觉得心底不痛快,所以,故意打翻的……”宫女回忆道。
花似瑾闻言抿着唇不说话了。
几位太医在旁边看着着急,猜到花似瑾大概也不知道太后的病该如何治疗,心底不禁有些着急起来。
“花小神医,太后她是不是……”林太医上前一步试探的问道。
“六成的把握。”花似瑾看向林太医,一字一句的说道。:“而且,还是在有药引的情况下,若是没有药引,我一成把握也没有。”
“什么?”林太医惊讶的看向花似瑾,往日,花似瑾从来没有如此说过。
“太后她,到底得了什么病?”
“是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花似瑾低声回道。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多见于五十到七十岁的中、老年人,多数患者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度糖尿病症状。
太后就属于那种无糖尿病史的人。
本症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可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最合适的。
糖尿病在现代也是一种死不掉的绝症,别说治愈,就是现在让太后醒过来,她也没有多少把握,说六成,都是高的。
太后这番若是醒不过来,她之前的打算都白费了不说,还可能栽在此处。
“高什么糖什么病?”林太医第一次听说这种病,重复都重复不全。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它还有个名字,就是消渴病,这种高渗,算是消渴病的其中一种,起病较慢,常被诱发本症的疾病或伴随症所掩蔽,以致易被漏诊或误诊。”花似瑾说完,取出银针为太后针灸起来。
太后的情况比她想象的更危险,:“这种病,应该尽早治疗,如今已经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所以,在六成的基础上,可能还要打些折扣。”
林太医等人均是沉默,他们可以说,消渴病是什么,他们也不知道吗?
这么说,会不会被花似瑾鄙视?
而且,在六成的把握上,还要消减一些,未免太少了。
花似瑾并不知道林太医等人心中所想,她现在只是在犯愁,这被中医称做“消渴病”的病该如何治疗。
在她的意识中,最快捷的便是注射胰岛素了,可是如今她根本就没有可能拿到这种东西,所以,必须另辟蹊径。
记忆中有几种处方,花似瑾一一誊抄出来,而在所有的处方前,都标有药引二字。
花似瑾开出药方后,顺便开了几张食谱,食材选用了乌鸡肉、兔肉、牛奶、鸡蛋、花生等。
为的就是在太后醒来后,不至于乱吃。
当太医们询问这些药方的药引是何物时,花似瑾沉默了一下说道:“至亲的四钱血肉为引。”
花似瑾的话音刚落,在场的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若要太后清醒,至少要两碗药下肚,所以……”花似瑾深呼吸一口气道:“这种病,要等痊愈需要的时间我不能确定,如果可以,我也不推荐只在一位皇亲身上剜肉做药引,但是如果那样做的话,太后能不能醒来,我也不能确定。”
“这么说,所有的血肉,必须是一人所有了?”林太医惊讶的说道。
“嗯。”花似瑾点了点头。
林太医点了点头,所谓至亲,大概就是指九王爷了,可是九王爷此时并不在都城,所以能找的人,大概就是太后的娘家,也就是田元帅府上的人了。
打太后病重,田家就不断的来人询问,所以想找到他们并不难。
抱着这样的想法,林太医就对外公布了药方所需的药引,然后强调了一下时间紧急,需要尽快抉择。
一碗药就需要四钱血肉为药引,而且必须供应到太后好为止,剜肉一次看着不多,可是万一太后总不好,岂不是要被活生生的刮成骷髅?
姓田的一家人此时都很犹豫,太后并非当今皇帝生母,所以那些皇子与她,在血缘上,并不亲近。
而仔细算来,太后的血亲里,大概就是皇后、和田家以及九王爷了。
皇后在听到需要这种药引后,马上拒绝了,在她看来,那都是邪门歪道。
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不敢。
平日里手指不小心扎根刺,她都会觉得疼得钻心,更何况是剜肉。
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孝顺,把田元帅家的人都带进宫来,同他们商议,却不想惹来一片哀嚎。
就算是田元帅自己,都犹豫不决。
花似瑾站在太医们身后看着田家人的情况,心底暗骂自己笨蛋,竟然忘记了太后与那些皇子几乎是没有血缘的。
而就算是有那么一点血缘,如今也被皇帝的举动给撇干净了。
这一点实在是太可惜了,不然效果一定会更好。
而就在花似瑾暗自反省的时候,之前一直深居简出缩在家里的田坤鹏一瘸一拐的来送药引,扬言是自己割肉了,放了血。
太医们一看,顿时庆幸太后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