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柏林和约》签署
和谈每前进一小步,都是各方大吵大闹的结晶,“和约”还远没到签署时候,美、法两国就一直互怼,并各自扬言中途退场,这让德国总理施特雷泽曼和外交部长米勒哭笑不得。施特雷泽曼已经不好意思总是去麻烦总统先生,如今,光是一个财政部就够艾德里安头痛的了,更何况这些天总统还得花时间陪伴自己的老婆孩子。
实际上,艾德里安并没有施特雷泽曼想象的那么焦头烂额,反过来,和谈到什么时候都无所谓,只要“和约”没有签字生效,他就有权力组织大批人力物力对洛林、萨尔等能源区域进行紧急开采,短短几个月,他已经硕果累累,他很感谢那些屎少屁多的各国元首们毫无章法的胡闹。
财政部长沙赫特从汉莎宫出来就没休息过,好些日子忙得连家都没回了,因为人手不够,他得几头兼顾,一是争议地区矿产的紧急开采;二是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大恢复;还有农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等等,除了找艾德里安要人以外,他反倒不想让任何人打扰自己。
矿区工地上,春天的太阳并不火辣,但沙赫特却已是满头大汗,采矿机24小时轰鸣,但他还嫌不够,整天上蹿下跳,不是训人就是找毛病,连最严苛的工矿局长都看不下去。没办法,他就是这性格,其实,所有人都十分懂得这位部长的心情。也是凑巧,掘进机器刚巧出了点问题,工人们正在紧急排除故障,没想到沙赫特就象从天上掉下来似地,一个个劈头盖脸地开始了批评。
助理跑过来附在他耳边嘀咕了一下,沙赫特一阵惊讶,连忙拿上安全帽就往山下走。
埃里克艾德里安就坐在他的临时办公室里,沙赫特一边分附倒水,一边冲着艾德里安说:“总统阁下,下次再来请先打个招呼,你看看,我这样子有多狼狈。”
艾德里安笑着说:“不,我的部长阁下,你的模样一点都不狼狈,没钱的时候才真的狼狈,明白吗?你要的人我可以给你,要多少给多少,但你要的机械我没法满足你,你得自己想办法。作为国家的钱袋子,我希望你能用最短最快的速度鼓起来。”
国家还在半瘫痪状态,沙赫特知道艾德里安一时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但他却另有对策,只不过想先跟总统商量:“您说得对总统先生,我想把国内油料重新统筹安排,让几家重点龙头工矿企业率先复工,以满足国内开采业的需要,这件事情在您这里获得通过的话,总理那里就好办了。”
艾德里安非常赞同:“想法非常好,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来找你的原因。和谈进展缓慢,对于德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法国人现在不断向和谈各方施压,其中就有关于德国境内所有军工企业生产机械、设备没收后转移海外的计划,其实就是悉数销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抓紧时间将大部份军工设备迅速就地转为民用,打破这种被动局面,为今后的生产重启留下坚实的老底子,有困难吗?”
沙赫特想都没想,激动地说:“英明的总统阁下,《关于德国战后经济复苏的计划书草案》我都写好了,如果您今天不来,我还准许抽时去去找你的,这可太好了,没想到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看着沙赫特劳累的模样,艾德里安心里很不是滋味,眼下派给他的人大都是一些外行,要想完全进入角色还需要认真地磨练。其实艾德里安身边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才,但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他不能随便启用,这人就是总统夫人黛娜。
沙赫特知道黛娜是军工机械方面是专家,但总统不说,他也不敢提,毕竟人家现在那身份怎么能帮自己干这样的粗活呢。
艾德里安对沙赫特进行了一番鼓励,并告诉沙赫特自己永远都是沙赫特工作方面的坚强后盾,然后就上车离开了。
各国的代表在“和约”没有签署前都不会轻易离场,否则会视为弃权,27国代表里,有人欢喜地留下来等待最终的结果出炉,也有没有达成所望的国家心灰意冷、想要离场,毕竟各国的政事不能耽误。
法国在洛林问题上纠缠不休,德国感到左右为难,因为德国与英美私下的议案也因此一再被干涉。于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见证下,英、德两国绕开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单独就德国殖民地归属权和双方的条款进行了缜密的磋商,最终结果令双方都十分满意。英国喜滋滋地拿到了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另外还就海军舰船吨位的比例也达成了令双方都能接受的11:5,据此,这是在衡量法国军舰总吨位不及德国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法国军舰的总吨位超过了德国军舰的总吨位,那么德国在与英国协商后可以追加同级别的舰船。
德国现有的军舰将与英国交换资源,还在船坞中在建的船只也将继续完善后出售给英国,英国在此期间将派遣专家和技术人员搞好接收和质量监督工作。
这样的条款艾德里安基本上是满意的,德国没必要在吨位上咬死不放,以陆上为主的国家军队没必要在自己的天然短板上费工夫,只有当德国擅长陆地领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两者兼顾,甚至三者兼顾,并打造出更加优秀的海军。这次和谈,德国能争取到至少二十年的安宁发展期,海军的精英路线,以及空军的非凡战斗力就能逐步实现,当然了,现在一切都为时尚早。
英国的问题解决了。
美国的“十四点纲要”德国一贯表示支持,这也是威尔逊总统想要的结果。
迫于德国经济压力和英、美补给困难,艾德里安遂下令由国防部长勃劳希契亲自奔赴各战俘营,主持并陆续签发释放证明,让英、美两国将士陆续登船驶离欧洲大陆各自回国。
在克里蒙梭再三催促下,法国问题经艾德里安间接过问,施特雷泽曼向法方宣读了如下条件:
1、洛林归属德国,但不设边防军,仅由德、法两国共同组建的联合国警察局负责地区治安,由英、美共同监督。洛林矿藏开采权由两国共有,所获为法国6成,德国4成,为期10年。德、法两国都不得在洛林边境上驻扎军队。
2、萨尔无主权争议,一直都是德国的,为了表现出德国的诚意,可以在境内不设边防军。
3、莱茵河以西德国的驻防力量不超过10个师。
4、德国陆军坦克以及设计图纸等技术交由法国处置。
5、德国三军将出售一切现有军工生产设备。
在外界看来,德国为寻求世界的和平与安定,甚至不惜出让国家主权,德国总统本人在处理各国事务中,慷慨仗义,忍辱负重,集聚了很高的国际威望,并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和平的浪潮。各国将艾德里安称为“国际友人”并建议给艾德里安总统颁发诺贝尔和平奖。实际上,德国做这些对德国本身无关痛痒,更何况德国的民众支持他们的总统,哪怕丧失主权的条款,在德国国内也鲜有人反对,大家反而觉得总统为了德国民众早日脱离战争的苦痛而忍受着法国的无理。
美、英两国出乎意料地在这些条款上大力地支持德国,声称法国若是连这样的条款都无法接受,只能视为逼迫战争继续,法国将会得不到国际上的任何支援,这样的声明其实已经带有了威胁的意思,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只好答应在条款上签署。
1919年4月6日,在和谈开展了近4个月之后,四大主要国终于和其他国家一同签署了《柏林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