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空艇应运而生

5月份,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初夏,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因接收光照较多,白天时间延长,直到晚上到8点钟天色才开始慢慢暗下来。斯普利特港,也可以说这里是个小小的城市,对于刚刚上岸的德军来说,这里和乡村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港口规模不大,吐量有限,同时也限制了德军在部队的运载速度。

5月8日,在意大利海军的护航下,德军先期登陆的部队是已经整编完成的第1步兵师,共计24509人,下辖3个步兵团,1个重型炮兵团,1个侦察营,1个通讯连,12个防空排,1个工兵营,1个运输联队,1个师级战地医院。

根据第一批登陆的步兵营运载速度来分析,一个师要全部运抵斯普利特港,需要动用临时征调当地的各种舰船共计五百多艘,大约花费3天的时间。不过,这其中有大部分的时间消耗在小船航渡上,因为港口无法停泊吃水过深的大型舰艇,只能由小船来回转运。

根据统战部的要求,想要赢得这次战争,9个国防军1920年型步兵师才能压倒性的优势。

埃里克不是一个喜欢公平对诀的人,行事也从不自缚手脚,既然有把对手吊起来打的能力,就不会让对手有轻松应对的可能。按说对付希腊犯不上闹得惊天动地,可是,既然选择了这场游戏,那就必须找点刺激。

在埃里克的一再要求下,9个国防军步兵师,从水路搭载的有7个,而第9步兵师和第1装甲师选择从陆路挺进,时间上虽然会有差距,但能够有效遏制希腊军队对德国境内的继续进犯。

希腊同样非常倔犟,受到一连串的外交压力、武装恐吓之后,仍然我行我素、一如既往,非但没有撤军,反而重兵推进,步步紧逼,将阿尔巴尼亚的军队往北方进行战略挤压。德国国防军7个步兵师在斯普利特港登陆的时候,希腊军队的前锋已经攻击到了萨拉热窝以南20公里。

埃里克非常想将第37伞兵师空投到希军背后进行奇袭,或者抢在其他部队部署之前抢占有利地形,无奈缺乏向导,地形陌生,距离受限,空投意义不大,反而让其他国家发现了自己隐藏的大杀器。

实际上,希腊军的战斗力和意大利根本不在一个水平,希腊虽是小国,但军事化程度却非常高,否则,希军也不会冒着极大的风险与德军开战。尤其是之前有了英、法两国的军事援助和前期对阿尔巴尼亚的战场缴获,希腊军队的装备极其精良,加上地形上的优势和长期在山地作战的经验,各种作战思路了然于胸,的确属于难以对付的精兵劲旅。

埃里克的伞兵师唯一一次实战是进行城市空投,抢占机场,却缺少野战经验,也缺乏进攻使用的重型武器。

共计24509人第1步兵师从斯普利特港上岸的当天,总理施特雷泽曼电令萨拉热窝军民全线放弃抵抗,打开四门,放希腊军队入城,中午时份,萨拉热窝城基本沦陷。可是,政府的号召没有被一小部份仇视希腊的塞尔维亚军民遵从,他们一直不肯放弃抵抗,不断组织零星阻击,给刚刚进城的希腊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也同时遭到了希军无情的狙杀。

连继多日激战的希腊军队,脾气也非常暴躁,因为塞尔维亚人零星的抵抗给希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希军大部队进城后,随即对城内抵抗军民进行了地毯式大搜捕,抓住参与抵抗的人后,不分男女老少,统统拉到中心广场实行了枪杀。

很不凑巧的是,在萨拉热窝城里还有一些留在当地的记者,他们有没来得及撤离的,也有不急于离开的,希军进城后的一举一动全在他们的镜头里,也同时拍下了希腊军枪决平民的照片。

由于这些国外记者中有不少来自英、美、法等国,希腊军队虽然非常骄横,但也不想一概全部得罪,甚至对于有德国身份的商业人士都只是临时关押,准备拿来当做谈判的筹码。

内政部长汉斯·路德对于打仗是个门外汉,至于前线的战斗,他根本操就不到那份心。同一天下午,正打算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陪老婆孩子,电话铃突然响起,是总理施特雷泽打过来的。

“汉斯·路德部长阁下,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今天的下班时间可能会延后,你现在要做的是通知各大报社,结合美、英、法等国记者在萨拉热窝看到的一切,把有关希军的暴行向全世界进行大力披露,激起各国军队反击希军的正气。”

“好吧总理阁下,我现在就去办。”汉斯说完,立即出门行动起来了。

战争机器开动后,霍夫曼也便成了全德国最忙的将领,就如埃里克的规定那样,内阁看似以施特雷泽曼为首,实际的掌权者却是埃里克。因为战事由统战部管辖,国防部现在转由统战部指挥,诸如交通部,粮食部,农业部等都需要听从统战部的统一调遣。这样的做法有利也有弊,利于统筹安排,支前效率倍增,但也让总参谋长霍夫曼有了调动全国力量的机会,而且,弊端不尽如此,如果换成一位心存野心的总参谋长,只需稍稍德高望重,统战部就成了自家“幕府”,就算是埃里克自认总司令也没有用,因为军队只认从军令,所有其他政令全都不管事了。

军政大事涉及到许多条条框框,宪政体制真要做到面面俱到,埃里克自问办不到,总理施特雷泽曼同样办不到。行军打仗不是政客擅长的事情,瞎指挥,玩微操的下场只会是军政敌对,激化矛盾,因此,只能交给有能力又信得过的人去做,在埃里克心中,霍夫曼就是这样的人。

第二支登陆的部队是国防军新成立的第53工程师,但这支部队不隶属于德国陆军,而是第1航空军的编制,随后的是在维也纳匆匆整编的一支克罗地亚预备旅,番号是第112克罗地亚预备旅。

第1航空军的地面部队有三个师,分别是第112克罗地亚预备旅,第51防空师,第53工程师,航空作战部队则有2个航空团组成。

由于巴尔干西部地区多山,地形崎岖,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大规模展开行动,霍夫曼没有让第1装甲师深入战场,仅作为拉练,加上新的装备还需要多磨合,一时间没法实战。

第112克罗地亚预备旅是一支一战老兵组成的,全部德械化,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支部队没有区别与一般德军的标志。

除了这支由克罗地亚组成的部队之外,还有塞尔维亚的第113、第114预备旅,都是一战老兵筛选后组建的,没有编入进攻作战的序列,仅作为保护空军的地面基地和重要港口,用来防御作战。

进攻要求有很高的契合度,语言不同是一个大麻烦,埃里克知道,这个问题只能通过时间来消磨,也许通过强化学习,等到下一代人参军入伍,语言沟通的问题能够大幅减少。

第53工程师登陆后的第一要务是建立空军基地,并担负构建容纳后续部队进驻的防御营地,之所以要以单独的师来编制,主要是因为人数实在太多。通过这次的问题,德军又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机械化程度再高的部队一旦遇到交通条件恶劣的地方,其效率便会大打折扣。于是,一份申请建立后勤保障队伍的文书又递到了埃里克的桌上。

“这是谁写的?”埃里克看着报告中的落款不是人名而是单位,写的是第14装甲掷弹师。

“瓦特上将写的。”勃劳希契说。

埃里克只是稍微看了一下就清楚了瓦特的意思,他想重启一战时用过的一款“武器”,尽快解决交通困难的问题——空艇。

用空艇吊挂一些武器装备,飞过无法从地面行进的地段,例如断桥、河流、山区、湖泊等。

教导师确实有这样的义务,通过前线传回的情报整合,然后自行演习了很多遍,找到解决其中某个问题的办法后,再演习,再找,直到初见成效后编辑成文书递到了国防部。

“需要多少研发经费?”埃里克知道勃劳希契过来,就意味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然哪里需要总统亲自点头。

勃劳希契见埃里克没有反对,悬着的心落下大半,然后说道:“预计第一次研发经费是140万马克。”

这是国防部与设计方沟通后的价格,其中肯定还有一些水分,这是申请经费的惯用套路,说是140万马克,一般都是翻了一倍,好讨价还价。

埃里克真是庆幸现在的德国并不穷,虽然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是,这点小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这样吧,我同意拨款300万马克,但是规格再高一点,因为这支部队费了天大的劲却只是运点轻武器,吊门大炮,实在是太寒酸了。”埃里克确实很看好空艇的一些能力,但是,仅仅投入经费研发一些小空艇,肯定会因为装备的重量加大逐渐不够用。

“要多大?这么大还不行吗?”勃劳希契指着策划案的数据说。他觉得这个方案已经很不错了,能够运载4辆装甲车。

“再大点,我要的是能够运载大型坦克的空艇。”埃里克偏了偏头,找来支笔,将申请报告里的经费划掉,然后用红笔覆在上面写下300万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