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步骘

门外人马见到营门大开,当头一人便策马而来,临进门前便翻身下马,小步快跑向袁耀而来,待来到跟前,拍了拍身上灰尘,纳头拜道:“淮阴步骘,步子山。奉召前来,拜见征东将军。”

袁耀亲切的上前扶起步骘道:“子山来了就好,以后就是自家人就不要多礼了!”

“谢将军!”步骘施了一礼才起身,又拿出一个礼盒道,“鄙家主书信一封;礼单一份。请将军垂阅。”

袁耀见步骘没推迟和客套,顿时觉得有戏,接过礼盒笑道:“本将军愧领了。子山一路辛苦,快随我进账叙话。”

“诺。”步骘礼道。

袁耀吩咐小校安排营外兵马粮草,又介绍刘晔给步骘认识后,便拉着两人一起回到主将大帐中。

三人落座,袁耀拿出礼盒打开书信,一目十行很快看完,都是客气话,有夸步骘才能;夸袁耀年少英雄;还夸了袁术一堆好听话,最后表示支持袁家统治。礼单也扫了一眼,主要就是兵和粮。

袁耀看完后,抬头对步骘道:“贵家主真是客气了,其实能让子山前来我就心满意足了,以后一定得好好谢谢步家才是。”

“子山替步家多谢将军抬爱。”步骘拱手礼道。

袁耀对步骘印象很好,不卑不亢,气度不凡,感觉比刘晔架子小很多,而且还带有一些英武气,貌似当个武官好像也能胜任。

客气完毕,袁耀准备说些正事了,于是便对步骘道:“此次招募子山前来,一是征战江东之事,所以参军之事子山是跑不了了。

二是治理江东之事,我正想先发布招贤令招募人才,以图治理江东,不如子山先顺便负责此事如何?”

“招贤令?”步骘听了脸色有些尴尬,面露沉吟。

袁耀本以为只是项任命,自己说了,步骘领了,大家走个过场就算确定关系了,不成想人家却露出为难之色。

刘晔见步骘为难便插言道:“启禀主公,这招贤令怕是不妥,请主公三思。”

“请将军三思!”步骘也挺身礼道。

“嗯,什么情况?”

袁耀有些不解的道:“招贤令怎么了,不是善政么?我听说曹操刚颁布了招贤令,我才打算跟他抢人的,为何不妥?”

刘晔见步骘低头不语,知其不便明言,便接道:“招贤令本意招募天下贤才,确实是善政,但在此时却不适用。

请主公试想,若名言向外招募人才,那么至本土世家士子于何地?岂不是名言嫌弃他们没用!

主公正准备攻略江东,正该重用江东世家之时,正如左将军重用江东孙家一样,若颁布招贤令则得罪了他们,岂不是自找苦吃。”

袁耀不解道:“怎么还有这种说法,那曹操怎敢颁布招贤令,而且我记得历史上好像秦王和燕王一些君主都颁布过招贤令啊,为何他们没事?”

刘晔耐心的又解释道:“曹操敢颁布招贤令是因为兖州世家已经跟他决裂,引了吕布入主兖州,而曹操已经用武力扫清了障碍;古时秦王,燕王在当时都是地处边陲,国力低下人才匮乏;而本朝自光武之后,世家大兴,前古未有,可以说是皇帝与世家共治天下。所以很多政令都不得不考虑世家态度,正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袁耀听了总算明白为何步骘尴尬不语了,因为人家刚刚通过世家前来任职,你就让人家去打世家脸,这不是强人所难么,而且也显得太白痴了点,怪不得人家半天没有不吭声,其实要尴尬的应该是袁耀才对。

袁耀不好意思的道:“原来是这样啊,子山勿怪,就当我没说。”

步骘回礼连道不敢。

但招募人才的事必须要解决,于是袁耀又问道:“如果不明着颁布政令,而是私下暗访如何,就如我招募二位这般可行否?”

“这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步骘抢先答道。

“那就好!”袁耀高兴的起身,从旁边一个木箱中捧出三卷竹简放到步骘面前道,“这是我收集的一些贤才信息,有已经出仕的,也有没出仕在野的,大概一两百人。我既然无法颁布招贤令,那我就新设一个‘招贤令’官职,专门负责招募贤才之事,秩六百石。此职就交于子山吧,这些竹简我也搜集了很长时间了,就给你做参考用。”

步骘听言郑重的接过竹简,躬身道:“谢主公赏识,属下愿效犬马之劳。”

“好好!”袁耀见步骘领了职,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高兴的连连叫好。

步鹫落座,打开竹简,只见第一行便写着——刘晔,刘子扬。汉室宗亲:步骘,步子山。步氏子弟。二人皆在淮南附近。在野。有曹参之才……

“曹参之才???”步骘看到这里顿时愣住。

“嗯?”袁耀听到步骘的呢喃,愣了一下问道,“子山刚才说什么?”

步骘闻言回过神,神色激动的放下竹简来到袁耀面前,突然噗通一下跪伏在地道:“主公召请,就已经让属下忏愧不已,但不曾想主公对属下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这让属下如何敢当!属下以后定当竭心尽力,绝不辜负主公错爱,否则无颜面对主公矣。”

“这,子山这是何意?快快请起……”袁耀被步骘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

刘晔不解,拿起竹简看过之后,也惊讶道:“主公竟然将我二人比作曹参,这怕是真的高看属下了,如此高的评价,属下怎敢当得。”

袁耀看到竹简才明白怎么回事,因为看三国时觉得曹操说的“吾之子房”之类的话很牛叉,所以在记录这些三国人才时,就一时兴起的加入了类似的评价,之后也没多在意。如今当事人看到被比作古之大贤,这就难免会有些激动了。

虽然二人现在的年纪和阅历肯定是无法比拟曹参的,但底子是绝对没有问题,所以袁耀很有自信的道:“我相信我的眼光,你二人在我眼中都是‘比曹参,追萧何’的大才,缺的只是机会而已,而我的任务就是给你们创造足够发挥才能的舞台,让后世之人也有感以‘才比刘晔,能比步骘’为傲,让你们的大名也能如曹参、萧何一般流芳百世。”

萧何和曹参便是典故“萧规曹随”的主人公,乃是汉初的两位丞相,都是大汉的开国功臣,能力自然是国士无双,否则怎能名留青史。

刘晔步骘听袁耀竟然对他二人有如此期许,顿时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一起躬身礼道:“主公知遇之恩,吾等定当衔环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