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遗患未除
大秦帝国迎来了新一任的王。
举国此刻同庆,王城夜里焰火放到下半夜一点才渐渐的停息。
群臣早在一个小时前出宫,各回各家。
我也打算出宫时,被皇帝派来的宫人在大殿门口截住。
“秦皇让你去藏经阁住,不用每天进出王宫这样麻烦。”
-
藏经阁是秦王宫里最大的一片宫殿群。
目前巨大的藏经阁区域一共有16个殿堂,每栋阁楼,上下楼层用很多木架,堆满了历代皇帝收藏编辑的书册。
此前这里,是最早的一群皇帝妃嫔居住的大内。
此后因为殿阁楼台需要重建,又不好把尚且可用的大群宫殿推倒,于是都用来作为仓库使用,堆了柴米油盐,金银布帛还有贡品和书册文献等物。
这里收藏的书是越来越多,物品仓库,就逐渐的向东边的一群新园林宫殿中逐步转移。
所以,重新在藏经阁一边修了藏龙阁和西边的暖舒阁以后,这里就成了皇帝独自居住的一个军机大院。
-
这里除了高15米的巨大亭台楼阁,庭院和周围院子里还有古木苍天,花团锦簇之独秀。
毕竟这是老后宫的遗址,这里什么故宫景致都还在。
它院落北面的一处祖庙祠堂,还供奉着此前122位秦王的牌位。
有专职的宫人,在这里面按时烧香,供奉其家族祖先的灵牌。
所以在藏经阁大院里,其实还是有很多空出的屋子的。
打扫清理一下,整理出个样子,摆上新的家居用具,我进去时,还有两个小公公给我用作手下人等。
于是我在藏经阁西北角的一个空屋住了下来。
小庭院中有梅花和梨树,有海棠花园和杜鹃苗圃,亦有一池红鱼在清水池里游走。
后院还有一个大的空地,可以晾晒衣服,也有水井和一角的假山。
这里入夏后,鸟语花香,四季气候宜人,绝对是读书休闲,养生的去处。
看来秦王易信很懂得安置人。
他要是来我这边,走藏龙殿东边的花园就能直接过来,不过是三分钟的路程。
几乎是隔着彼此后院的一道宫墙。
从外面进入藏经阁,平时还只能走这里,四门都是铁锁上了锈,很久没有开启过了。看来铜锈都有上百年的沉淀。
-
第二天我还时很早就起身,在后面空地舞剑,活动筋骨。
然后用井水冲洗一身的汗浸。
没有想到穿着大裤头湿漉漉的回身时,看到一身龙袍的秦王易信就独自站在我身后看着我。
估计他早就到了,不过是在一边偷偷的看着我舞蹈弄剑的没有打扰而已。
“没有想到先生还真是武道中人,剑招披靡,带着王者之气。”
“昨夜秦王回殿相必也没有睡好,为何如此早起?”
看着我从一边的小公公手里取过毛巾擦干身体,披了布袍,脱了湿漉漉的内内,然后和他一起进入藏经阁大殿。
在一个一楼空出的殿阁里,我摆设了书案,搁置了一樽枯木七弦琴。
此刻我焚香抚琴,给秦王易信弹奏了一曲。
一边的铁盘篝火上煮着沸水,然后秦王自己取茶泡碗,在哪里喝早茶。
两个下人立刻端来两食盒新鲜的糕点。
-
茶香浓郁,琴声婉转......百鸟鸣唱,松柏涛声......
这里还真是神仙洞府一般。
-
“看不出来先生还真是文韬武略,对琴棋书画的意境,理解得很深刻。”
我把一曲弹毕才走过去,给自己沏壶茶。
其实秦王此刻最关心的还不是睡眠足不足。
被人点中要害,看出病理后的他,急需要的是一种解法。
何况一国之君,干系重大。
行事做人,务必谨小慎微,不可有丝毫的行差踏错。
“易信君从小懂得琴音,通晓哲理,这一曲中可听出什么端倪?”
秦王咀嚼着核桃糕,喝着下火绿茶,他眼珠一转说:“百废待兴,万物复苏之态。”
“这就是大秦帝国目前的样子。它生机勃勃,但是很多事情需要一个明主去治理。那些佞臣还需要秦王去整治。”
秦王:“我可以问大师几个问题了么?”
-
我摇动着茶壶,然后闻了闻说:“可以。”
“如何找回我的母爱?”
迟疑了一下,我给自己面前的一个白玉茶碗倒了一碗茶水,然后递给他说:“太后尚在,劣子新去,你可认其为母,一样可以重新得到母爱。”
秦王想了一想说:“恐怕她未必肯认啊。”
“王宫之内,帝王的孩子都是王后之子,秦王也是宫里的孩子,后宫的女人都是孕养王族子弟的女性,只要其慈母之心尚在,你一样可以得到母爱。”
为君之道就是博爱之道,其实易信能不能接受太后这种身份,也是一种很令人纠结的事实。
太后所出的,毕竟系长兄易坤。
易坤此刻生死不知,这太后也是情系两难。
作为新君,做出主动认母的姿态,这就缓和了后宫的一群女人,一直紧张的心弦。
然后后宫的女人都会拥戴他,认为他是一个很懂得孝道的王。
后宫一稳,前朝就不怕不好运作。
毕竟出生后宫的王,都是这样一群女人带大的。
-
最终秦王易信点点头,让手下人把他的贴身玉佩给太后送去。
这意味着自己就是太后的孩子,以后就是他来养老的意思。
不管这是不是表面的拉拢人心,稳固后宫女人的举措。这世上,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这种高姿态。
-
此前的秦王易信,很难自己做出这样的举措。
毕竟他还在顾虑太后,系她生养了一个谋逆先王的一个王室儿子,此刻是否会被废黜太后之位,让易信的生母牌位进入后宫。
这都是一群后宫女人在担心的事情。
在大宦官李穆公手里,接过易信生母给他戴在身上的长命锁时,太后突然很感慨的哭了。
“我那个可恨的不孝子,还果真不是易信这样的懂事啊。他如何堪当一国之君?”
一群嫔妃人等,包括知道消息的老太后都松了一口气。
-
在大宦官李穆公递了东西回来时,正听到我和秦王在说朝臣选拔之事。
我看到了大宦官李穆公在阁外候着,我是缄口不言,因为,六皇子的死,不是自杀,而是有所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