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叶家

顺着山中小路,叶凡回到田间,跟各位叔叔伯伯聊了会天,讨论了下梯田的施工方案,叶凡便朝山下的老屋走去。

叶凡家里的房屋是一幢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屋,根据族谱记录,叶凡祖辈是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从南京逃难至此便隐姓埋名,后至清朝时期,才改回叶姓。

本来二廊村这一片都是属于叶凡家的,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国家政策,便把土地分给村民。

为此,叶凡的爷爷被评为地主,乡亲们联名作保,叶凡爷爷才没有被连累。

他们家的老房子也被镇里面拆掉,只保留了现在叶凡家老屋。房子拆掉的各种建材也被征用,用去新建了镇里的大会堂,至今还在使用。

叶凡的爷爷在叶凡三岁的时候去世,叶凡的奶奶据说在生叶凡父亲时难产去世,而叶凡父亲也是独子,所以老屋便由叶凡父亲继承了下来。

叶凡走到老屋前的大坝上,这大坝长约500米,宽约300米,极为宽阔。

以前整个村在粮食收割后都会拿到这大坝上晒干,再顺便给叶家交地租。直到现在村里收粮后还会在这儿晒粮,所以这大坝便被保留了下来。

大坝除了入口一边,其它三边都种有黄果树,黄果树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现在都被县里确认为保护树木,每颗树上面都有县里订的铁牌并编了号码。

这些树据说是叶凡祖上种的,为了让晒粮食的乡亲看粮(防止有鸟吃)的时候有地方乘凉而种。

每颗树树枝展开有方圆二十米,一颗接着一颗。

每颗树下都一座石桌,每座石桌有四个石櫈。石头是二廊山特有的龙骨石打造而成,上面还有精细的花纹。

每到夏天晚上,很多村里的人就会在这边来乘凉,那个时候,老人孩子在这里休憩玩闹,热闹的很。

叶凡家老屋在大坝的正北方的中间,用老一辈的说法是坐北朝南。所以老屋的大门相比起房屋有一定的斜度,大门正对南方,与房屋不在一条线上。

两扇大门采用实木做的,做工精细,上面雕刻有门神图案,一看就知道叶凡祖上家境殷实,且文化底蕴深厚。

大门左右两旁的“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对联牌匾及“叶家”门头字体都可以看得出,字体为行楷,大气蓬勃,飘逸自然,在古代没有一定的文化修为是写不出那样的字的。

推开大门,传来叶母的切菜声音。老屋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为厨房、客厅、客房、公卫、杂物间,二层为卧室及书房。

每层楼有八间房、每间房都有四十平方左右。楼上的现都改造成套房,叶凡和父母各一个套间,其它几间改造成了客房。

每间房间里都有卫生间,这是叶凡刚上大学时,叶凡父母送他去上学时在京城的一酒店住了几晚后学来的,回来后他们便迫不及待的将老屋改造成现在这样子。

叶凡到厨房看了看,发现在今天的晚餐比较丰富。

有叶凡最喜欢吃的腊肉,也有农村特有的山货红烧野兔、松树菌汤,还有清炒窝笋,清炒生菜,最后一个还在做的菜是红烧猪蹄。五菜一汤,看着就有食欲。

“打电话让你爸回来吃饭,让他顺便叫你王叔和李叔到家喝酒,他们两现在天天在工地上帮忙,你呆会陪他们喝一杯。”叶母笑着对叶凡说。

“晓得了,我这就打。”叶凡点点头回道。

叶凡跟叶父打过电话就回到二楼自己的卧室,卧室里放了一张床一张书桌一组衣柜,陈设相当简洁。

家具全都是梨木家具,这在农村比较常见,都是村里老手艺人陈木匠做的。

款式都比较现代,中式风格,是陈木匠在叶凡家改造老屋时请他,他则跑到县城呆了一个星期,学着县里家具卖场的风格给做的家具。

书桌上放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去年叶凡回家后就在家里装了宽带,由于村里没有其它人装,网线要从镇上拉来,电信就收了叶凡两千多的费用,说是拉线用的。

而且4兆的宽带包年还要收1080元,没办法,农村又没有其它娱乐,再加上以后为了更及时的了解农产品的各种信息,叶凡还是把宽带装上了。

上了一会儿网,叶凡关了电脑,便下楼准备吃饭。

来到一楼堂屋,正中央摆了一张四方桌(农村一般吃饭都在堂屋摆桌),菜都被叶母摆上了饭桌。

叶父坐在饭桌上方,王叔和李叔坐在饭桌两侧,叶母则还在端着一大碗汤正往桌中央摆放。

叶凡坐到饭桌下方,叫了王叔和李叔后等叶母跟他坐在同一板凳上后便开吃。

“小凡,我跟李叔在工地上看了一下,你要把田里都种上树,没几千颗树是种不下来,你树种都找好没有啊?”王叔跟叶父碰了一下酒杯后向叶凡问道。

“都联系好了,大约三千多颗,是我同学帮忙联系的,都是两三年的果树,这边田弄好就通知发货。”叶凡回复道。

“那就好,你娃娃做事我们放心,只是你买的些什么果树苗啊?”王叔继续问道。

“各种树苗都有,什么桃树、李楼、杏树、橘子树等等等等,好多种呢。主要是我想种类多点,好卖些,要是单一种类,比如脐橙什么的我们边儿每家都有,没有特色,价格嘛每年起伏不定,不好掌控啊。”叶凡回道。

“恩,理是这个理,但你种这么多种类的果树,到时候价格也不好把握啊。”李叔在旁边接着说。

“呵呵,我呢,种类多点,然后卖给我们县城新世纪超市,那超市里我有一个同学的爸爸是里面的一个股东,到时候专供超市,不愁卖不出山去的,这个我去年都已经联系好了的,不用担心。”叶凡回道。

“那小凡,可不可以今年把我们村的脐橙都卖到超市里去啊?超市里的收购价钱肯定要比那些贩子给的价高些嘛!再说你的果树就算最快也要明年后年才能出果子嘛,年底你先把我们村的卖到超市,也算为村里增加收入啊。”王叔和李叔一听要卖到超市里,都两眼瞪的直圆,急急忙忙的跟叶凡嚷道。

“王叔、李叔这个不好搞啊,我们村一家一年光脐橙少说都有几十万斤,你们想想,超市再牛,也不可能消的完这么多的脐橙啊。再说我跟他们说的我这个水果不打农药,不用化肥,他们才答应给卖的啊。”叶凡回答道。

“再说了,今年我们自己家只要不是遇到干旱,少说也要收二三十万斤脐橙,就这估计超市都吃不下啊,所以说这个事还真不好搞呢。”叶凡看两人比较急,又接着说道。

“恩,对头,刚才我们两欠考虑了,县城就一家新世纪超市,再加一个阳阳百货,吃不下哦,而且我们县脐橙主要还是石马那边的味道好些,我们这边熟的都比较晚,虽然味道差不多,但就是晚那么十天半个月成熟,就不好卖高价了。”王叔萧索的说道。

“哦,对了,小凡,那你那么多的水果虽然品种多,但累积起来数量也不少啊,新世纪一家也吃不下啊?”李叔接着问道。

“没关系,我这情况又不一样,我跟他们说我这个是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到时候水果出产后,他们拿去检查,只要是检查出来确实没有农药和化肥,是属于绿色天然水果,那么他们就收下来,发到其它县市的新世纪超市。”叶凡回答道。

“哦,小凡,你不用化肥和农药,这个产量和果虫如何控制啊?”王叔和李叔问道。

“哦,这个嘛,我还在想办法,看看国外及国内一些研究这方面的资料再说。”叶凡回答道。

他嘴上那样说,心里确想着,我有空间泉水往二廊山池塘里滴上几滴,再给二廊山布置个化灵阵,保证不用化肥又不用打农药。

空间泉水的威力叶凡是看过的。化灵阵,上一世,叶凡可是实验过一次,就在江南某实验田,用玉石雕刻的阵盘埋在地里后,整个实验田别说害虫了,就是老鼠也得歇菜。

当然,阵盘控制后可以只对几种对植物有害的害虫记住气息,其它的蜜蜂啊对植物没害处的可以不影响,因为植物开花后还得这些虫类授粉呢。

再者就是不靠这个,叶凡有上一世的农作物研究经验,也可以种出绿色食品,只不过,那投入太大,而自己有金手指不用,那不是傻缺吗。

而之所以不跟王叔和李叔说明白这事,其实叶凡也清楚,说了也白说。

因为村里人也不可能投入那么大的成本来种绿色食品,就算村里也有很多大学生在外面闯荡后也知晓绿色食品这个概念,他们也不会大力投入。

因这玩意儿还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投入和风险太大,所以叶凡干脆不说这个,自己也能省事。

就这样,一晚上吃饭王叔和李叔再加上叶凡一家人基本都围绕着二廊山的田讨论着,一直从晚上六点左右吃到九点多才结束。

吃了晚饭,王叔和李叔也直接回家了,而叶凡的父母都在客厅看电视。

叶凡和两老说了会儿话后,就回到二楼自己房间里,。

他的房间为两室一厅一卫,其中一间卧室,一间书房,一间小客厅,一间卫生间。

叶凡这时候就在客厅里,客厅正中间一张根雕茶几,上面摆放一套茶具。

给自己的紫砂壶里泡了一壶龙井后,坐在阳台的摇椅上,慢慢闻着属于龙井特有茶香,轻轻的喝上一口,满齿留香。

看着窗外长江对岸县城的明亮灯光,再看看长江这边零星的几处灯光,说不出的心静。

叶凡空间种的茶,只要是全国出名的,都种的有,而且都是从母株上折的茶枝种在空间里的,上一世为了这么多的茶种,他可以花费了很大的功夫的。

所以他一直都有着各种好茶品茗,只不过叶凡父母只喜欢喝本地产的老阴茶,其他的茶他们不喝,所以叶凡平时自己都喝大红袍。

而自己的同事和同学都是年轻人,大都喝饮料和矿泉水,就算平时叶凡泡给他们喝,他们也喝不出来是什么茶,所以也就没人知道他有这么多的好茶。

当然,这些好茶,一般人叶凡也不会拿出来泡。

而今晚之所以要喝龙井,是他想换个口味,有时候喝茶也是喝的一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