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潜伏待命
话说猴子见箫箫被正式批准参加了八路军,连忙上前祝贺:“傅箫箫同志,祝贺你参加了八路军。”
箫箫说:“那可以执行任务了吗?”
范江说:“可以。但具体是什么任务,领导会做出安排的,现在你的任务是回军区,参加培训。”
范江满脸堆笑,慈祥的像个老奶奶。他朝猴子摆摆手,猴子退了出来。范江便和箫箫神聊起来。
猴子回到住处,补充弹药,备足干粮和水,做好出发准备。这次行动有范江部长亲自带队,郎小队全体出动。可见任务十分重要。
但具体是什么任务,范江一点口风也没有透露。应该是一件保密级别很高的任务。不由心里兴奋紧张,还有些期待。
午饭之后,箫箫又来找猴子,她说:“小哥哥。范部长真像婆婆,我喜欢他了。”
猴子说:“喜欢他就要听他的话。他是大领导。”
箫箫说:“我答应听他的话了。不过我会想你的。”
猴子说:“我们是当兵的人。不可能经常在一起的。我执行完任务就抽时间时间就去看你。”
箫箫说:“不过你答应我,下次有任务带我去执行好不好?”
猴子说:“这要由领导安排。”
“好吧,我服从命令就是。”箫箫单纯的脸上露出失落的神情。
说话间,天已经黑透。吹过了熄灯号。军区安静下来。
徐亮叫人调开岗哨,留出一条通道。范江带猴子四人,悄悄离开军区。直奔东南方向而去。
夜色朦胧,星光灿烂,大地在沉睡中。一行人避开大道,绕过村庄集镇。快速疾行。
别看范江不会武功,他是一个老兵,行军打仗毫不含糊,除了脚步有点重,一点也不拖累速度。
在他们的四周,郎小队悄无声息地同步前进。
鸡叫时分,他们已经走出一百多里。前面出现了一个黑蒙蒙的村子,范江一打手势,大家停下来,静静隐蔽在一个芦苇塘边。
过了一阵子,只见两个人影飞速向这边靠近。猴子四人拔出抢来,准备应对突发情况。这时,对面传来一声猫叫。猴子回了一声猫叫。
过来的是和尚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汉子。和尚说:“这时是老沙同志。”
范江握了一下老沙的手,转过头问和尚:“情况怎么样?”
和尚说:“一切正常。”
范江说:“那我们走。注意放轻脚步,不要惊动狗叫。”
一行人悄悄进了村子,在一座大一点的宅院前停下。老沙轻轻一推,门无声地开了。
几个人进了大门。老沙在后面关上大门,下了门闩。
进了一个屋子,老沙点上灯。屋里铺上厚厚的干草,干草上放上几张席子,这就是他们睡觉的地方。
老沙说:“吃东西吗?”
范江说:“吃点干粮,喝口水。”
行走七八个小时,都有点饿,老沙端来一筐子饼一盆热水,大家吃喝一点。
范江说:“注意,从现在起,就是吃饭睡觉,没事不要出这个屋子,绝对不许出这个院子,东北墙角那里有个临时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厕所,可以方便。现在睡觉吧。”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大家就是吃饭睡觉,别的什么事没有。范江一直没说这次是什么任务,大家都不问,也不猜测。但都知道这次的任务是秘密而重要的。
猴子一直在外面奔波,这次突然歇下来,似乎有睡不够的觉,白天睡,晚上也睡。或者是躺在那里,闭着眼练功。剩下的时间,不由会想起竹青。
现在她知道竹青是安全的健康的,心里稍微好受点,担忧也少了一点。但那种思念之苦,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如果不是竹青失散了,这次任务一定会有竹青参加,他们俩一起执行过许多重大任务,每次都大胜而归。
特别是那次炸毁鬼子的军火库。他们获得了圆满成功,已经取得了领导的绝对信任,这次的任务肯定离不了竹青。
要是和竹青妹妹一起参加这次行动多好啊。但竹青不在。竹青妹妹,你去了那里?怎么一直不归队呢?
想起在项湖口的那些日子,那么多好兄弟在一起,危险而充满激情,艰苦而充满快乐。
现在志远王大彪他们到正面战场打鬼子去了,只有猴子和竹青在一起。现在竹青又联系不上。猴子心里感到一阵阵落寞和孤单。
身边的这些兄弟都很好,但他们都代替不了竹青,甚至代替不了志远王大彪在猴子心中的位置。
按下猴子心里思念竹青不表。他们潜伏的第三个夜晚,范江忽然讲话了:“都注意了,吃喝睡的日子今晚结束了,我们要开始干活了。”
徐盛说:“范部长你再不说,我们就要憋死了。”
范江说:“想必大家已经看出来,我们这次任务必须在绝密的情况下完成。保密是我们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有一位首长要从我们这里经过去延安。我们的任务就是护送首长安全通过。”
猴子说:“我们护送的路线有多长?”
范江说:“三百里。沿途落脚的地点我们都做了安排。我们的主要对手是黑龙会。如果让黑龙会看出蛛丝马迹来,我们的困难就会大多了。所以保密工作至关重要。”
范江接着说:“沿途我们要避免战斗,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开枪。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首长的安全。大家有思想准备吗?”
猴子几个互相看看,大家知道这话的意思。猴子说:“首长放心,从打鬼子那天开始,我们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徐盛他们也都表了态。
范江点点头:“现在宣布一条纪律,两字:不问。不要好奇,问这问那。但首长问我们,则有问必答。记住了吗?”
大家说:“记住了。”
范江说:“收拾东西,现在行动。”
十分钟后,一行人悄悄出了院门,和来时一样,没有一点声响地出了村子。向南走了五六里。一条大河挡在面前。
河边长满芦苇,芦苇的叶子已经枯黄,微风吹来,那苇叶便发出沙沙细语。
他们停在一个小小的码头边。不一会,那边撑过来一只小船,靠上码头,跳下来几个汉子。范江一看都是一般的庄稼人打扮,不禁内心生起疑虑:“首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