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安府银事(24)

“少爷回来了!”

冬雨坐在椅子上,双手托腮,有些郁郁,陡然间,见杜春风推门进来,不禁雀跃。

随即又似乎觉得自己有点忘形,便双手捏了衣角,垂着头,伫立在房中,想起今晨的羞事,光洁细腻的脸颊上,透出了一圈红晕。

杜春风合上门,站到冬雨的身旁,默立了一会,伸手将她搂入怀中,轻轻说道:

“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冬雨低低说道:“都没了!”

杜春风一时语塞,掏出钱袋子,看也不看,就塞给了她,里面是潘三郎给的五十两银子,他一厘一毫都未曾用过。

冬雨愕然,像是捧着一堆烧红的火炭,眼圈一红,两行清泪便挂了下来,哽咽着说道:

“少爷不要奴婢了吗?”

杜春风神情凄苦,斟酌着语气说道:

“我或许摊上了一桩大祸事,甚至,安府这遭可能也会有难。

这些银子,你先留着傍身。

真到了那一刻,便去湘思村找范有顺家,讲明你我之间的关系,他自会收留你。

我在湘思村有三间茅屋,你可安心居住,书房的书桌底下,有一处松动的泥土,里面埋着二百两银子,你亦可随意动用。

之后,莫管多久,你切记,哪里也别去,就在那等着,我迟早必定会回来寻你。

这些话,你可明白?”

冬雨静静地听着,眼眶里全是泪,一闪一闪的转动着,油灯一映,如同风中的七彩珍珠。

杜春风将怀里的她紧紧的搂了搂,一狠心,推开她,出了房门,快步向外行去。

冬雨怔了怔,紧追几步,到了院门处,自觉无奈,便呜咽着蹲下身子,暗自垂泪伤心,极是无助。

安卓的书房里,烛火通明。

几个义子皆被叫了回来,围成一圈站着,中间有一人,正低头跪地,似乎在接受审问。

杜春风踏进房门,跪着之人微微抬了抬头,正是阿禄。

安卓阴沉着脸,冷冷的扫了一眼,狠狠一拍桌子,说道:

“杜春风,你在外勾结匪盗,殴打官差,犯下如此大罪,是想累我安家与你陪绑吗?”

杜春风笑笑,昂首而立,说道:

“义父,在下姑且再喊你一声义父。

自今时起,你我恩断义绝,我杜春风与安府,便是形同陌路。

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论我犯下何事,将来自会在官府面前独自承担,决不敢胡乱攀咬。

今日,史通判既已起疑,恐怕我想走也是走不了了,当然,我也决不会自顾逃命,令安矿主难做。

只是,在下不替自己悲哀,却隐隐为安府担心。”

安卓及众人听闻此言,皆面露诧色,不知此话何意。

杜春风略顿了顿,说道:“如果在下未曾猜错的话,史通判应该早已派了随从,连夜往衢州城去了吧?”

安卓微愣,心想,史弥坚悄悄遣人翻墙出府,自己是派人盯着他,才探查到的,这小子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于是,他不动声色的点点头,但并没有说话。

杜春风莞尔一笑,继续说道:

“不知安矿主是否有所思虑,倘若只是抓我一个小毛孩,史通判只需动动嘴皮子即可,何必要夤夜从州衙调兵呢?”

“调兵?调兵干嘛?谁说他要调兵了?”

安卓腾地立起,神色一片惊慌,颤声问道。

杜春风走到安卓身边,轻描淡写的说道:“抄你的家,夺你的矿。”

安卓浑身一震,厉声喝道:“你信口雌黄!”

房中众人亦是对他横眉立目,只有郁杭秋,隐在角落里,垂着头,似有所思。

杜春风却是浑然不惧,冷漠的说道:“信不信由你,至多明日傍晚便可见分晓。”

安卓气急败坏,脱口而出:

“银船明日一早便开始启运,同时,你亦将被随船押走,这是史大人亲口对老夫所说。

那有什么你所说的乱七八糟的调兵之事。

老二,老三,将杜春风绑了,好生看管,天一亮便押上银船,交于史大人。”

杜春风无动于衷,负手而立,只是冷笑不止。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第一缕阳光尚在高高的山巅之下酝酿,安府与九牛街码头,便不约而同的闹腾了起来。

数百名从银矿上抽调而来的精壮汉子,将一箱箱沉重的银碇从安府的地下银库里抬出来,运送到正泊在码头的货船上。

史弥坚也是早早便来了码头,今儿他换了一身官袍,在一张太师椅上端坐着,大马金刀,十几个亲兵甲胄鲜明,腰悬朴刀,侍立在后,端的是威风凛凛。

待银船装的差不多光景,杜春风五花大绑被送了过来。

史弥坚面容严肃,声如洪钟,说道:“杜春风,本官今番将你捉拿归案,不冤吧?”

杜春风仰头看看天,太阳堪堪跃上山峰,无数金光斜斜的插入到江面中,波光粼粼,风景甚是令人欢喜。

他又低头看看运银的矿工,心想,辛苦你们了!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有那么一半,可都是老子的哩!

“杜春风,本官问你话呢!再不如实回答,小心皮肉受苦。”

史弥坚大喝一声,对于这个竟敢如此藐视他的少年郎,心头不禁火起。

杜春风这才将目光投了过去,说道:“敢问大人,此地莫非是公堂?”

史弥坚一窒,恨声说道:“本官在处,便等同公堂。”

杜春风“噗哧”一笑,促狭的说道:“那么,如此说来,大人与夫人之间的闺房之乐,也是如同审案?”

“噗哧”,“噗哧”。

此言一出,竟惹得史弥坚身后一众亲兵也忍不住笑了场。

史弥坚脸上一红,心头莫名的有些烦躁,便挥挥手,示意手下将他押上银船。

......

......

此时,衢州城朝京门码头,数营厢军在各自营指挥使的率领下,正鱼贯登船,紧张有序。

樟潭驿码头上,潘三郎带着他手下的“大江组”,全员出动,分乘数条快船,不慌不忙,犹如闲庭漫步,向着九牛街方向缓缓驶去。

脸蒙黑纱的叶灵儿,则陪着几位须发花白,身形矫健的老者,正慢慢走出下榻的客栈,有说有笑的跨上了健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