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一章 冲锋队(上)

冲锋队,这个名字起源于一战中的西线战场,当时为了破解堑壕战的困局,德军发明了小分队渗透战术,而执行这种战术的部队,被称作.更新快无广告。

如果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他们应该被叫做“风暴支队”,后世还有一种更时髦的翻译,那就是著名的“暴风突击队”。

当然现实中的冲锋队跟暴风突击队完全是两种概念的单位,前者只是借用了这个在西线战场上让协约国士兵闻风丧胆的称谓。

而当冲锋队被希特勒清洗之后,从冲锋队里独立出来的党卫队,沿用了冲锋队的编制方式,所以党卫队的基本单位,依然称做暴风突击队,不过这已经和原本的冲锋队没有任何关系了。

人们谈论起冲锋队,总会和纳粹上台前后,那段混乱且又热血沸腾的日子联系在一起。那套褐色的亚麻布制服,见证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奇迹般的崛起。很难说清在纳粹党初创年代,这个党派与冲锋队之间的关系,有人会说是纳粹党成就了冲锋队,但也有人认为如果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反过来,看上去会更加的合理。

冲锋队脱胎于一战后在德国境内横行一时的“自由军团”,战败后的第二帝国陷入了全面萧条时期,战争已经摧毁了德国的经济,而苛刻的凡尔赛和约更是雪上加霜。社会上各种思想喧嚣尘上,底层的普通平民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未来的前进方向。

战争遗留下的退伍老兵,因为缺乏工作技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其中大部分人已经被战场磨练成了杀戮机器,完全无法适应普通的社会生活。于是在一些有心人的扶植和组织下,一系列“自由军团”在德国各地诞生,招收的全都是对战败结局感到不满的退伍官兵,而军团打击的目标,就是当时在德国境内异常活跃的左翼党派和犹太人。

当时德国的左翼党派和工人团体,试图在德国复制一场苏联式的革命,彻底改变德国的政体。所以他们以东方的同志为榜样,组织起了一系列工人武装力量。

而当时那些以嘴炮为主的右翼政党领袖们,根本没想过还有无产阶级铁拳这种操作。老实说使用暴力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打击自己的政治对手,左翼在这方面确实比较内行。

于是在一九一九年,以左翼独立社会党和德国共产党为首的“斯巴达克斯联盟”,发起了德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月起义”,五十万失业工人涌入柏林,抗议游行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共产主义革命,工人武装只花了半天时间,就一举占领了柏林市区。

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德国将成为第二个苏联时,起义却被迅速镇压了,新生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也随之烟消云散,前后只存在了一周时间。

起义失败的原因很多,比如“斯巴达克斯联盟”内部的争权夺利,武装革命派和和平改良派之间的意识形态争端等等,而最大的失败原因来自于外部,那就是拥护魏玛共和国的军队以及从各地赶来支援的“自由军团”。

其中有一支被称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境自由军团”或者“艾普自由军团”的民兵部队,在镇压柏林起义的作战中非常活跃,在这支部队里有一名出生于慕尼黑的三十二岁前陆军上尉,名叫恩斯特.朱利厄斯.君特.罗姆。

如果单纯算资历的话,罗姆在纳粹党的时间比希特勒还要长,因为在他入党时,这个党派还叫做“德国工人党”。

希特勒看中的是罗姆的政治强硬态度和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而罗姆想要的是一个能够达成他政治理想的领袖,当然如果还能够满足他的经济需求就更好了。

那段时间是希特勒和冲锋队的蜜月期,罗姆与希特勒一拍即合,并开始全力为纳粹党的崛起而展开战斗。罗姆手下那群心狠手辣的退伍老兵们,喜欢直接从肉体上消灭纳粹党的敌人或者潜在对手,按照他们的话来说,他们是靠椅子腿和酒瓶来进行政治辩论的。

那一阵子在德国各地发生了多桩血案,大部分都和冲锋队有关。这时候冲锋队的成员成分已经出现了变化,大量乡下失地农民和市井无业流氓加入了这个团体,前者动起手来完全不知道轻重,而后者因为常年与警察系统周旋,知道该如何去消灭证据。

纳粹党就是靠着最原始的暴力和蛊惑人心的宣传,渐渐从德国的党派乱斗中脱颖而出,而随着纳粹的崛起,冲锋队的规模也迅速扩张,发展到最高峰时德国全国的冲锋队人数超过了三百万,是当时总兵力被控制在十万的德国国防军的三十倍。

当纳粹党掌握德国政权之后,希特勒不再需要上街与敌对党派斗殴了,他有了更多手段去炮制自己的对手。此时希特勒更需要在德国人中间树立起一种健康向上的形象,所以必须要改变冲锋队以往那种脱链猛犬般的风格,并且向遵守日耳曼秩序和传统的方向靠拢。

希特勒首先收回了之前他交予冲锋队的一系列特权,希特勒想要把冲锋队收编成为德国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定位为警察系统的辅助部门。

这显然不是罗姆所想要看到的结果,而急速扩大的冲锋队组织,也让他产生了盲目的自信,他甚至开始筹划用他的冲锋队,替换掉已经“腐朽”的德国国防军。

罗姆一直都自视甚高,心底里并不怎么看得起希特勒这个前陆军下士,所以每次当两个人的理念出现冲突时,他从来不会去顾及后者的面子。罗姆开始对外宣称,他准备发起第二次革命,完成纳粹党二十五条党纲里那些对德国人民的约定,他要求把那些大企业、大托拉斯的资本收归国有,把那些资本家的财富分润给每一个德国民众。

实际上明眼人都明白,罗姆的矛头指向的其实是希特勒,因为对方已经和德国国内的资本势力达成了妥协,一旦罗姆所说的二次革命开始,希特勒如果表示反对,必定会失去民众的拥护。

罗姆的狂妄挑衅,终于耗光了希特勒的耐心,在明确得到军队和资本势力的支持之后,他果断启动了“长刀之夜”。而负责这场血腥清洗的主力,就是他特意扶植起来对抗冲锋队的生力军,只忠于他个人的党卫队。

长刀之夜之后,党卫队也很快就替换下了冲锋队扮演的角色,成为了纳粹党最锋利的刀刃。而冲锋队在这场内讧中遭到重创,全国至少有两千多名高中层指挥官遭到逮捕,除了当时就处决掉的两百多人之外,剩下的人也都相继死在各地的集中营中。

从那次清洗之后,冲锋队完全退出了德国的政治前台,彻底沦为了希特勒计划里的那种辅助单位。但是冲锋队毕竟已经在德国存在了十多年,希特勒也无法抹去这个团体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更别提把它取缔掉了。他只能尽量减少冲锋队的社会活动,不再三天两头的在街头组织旗帜游行。

同时他还把大量冲锋队的骨干力量,收编进了正在扩张的德国国防军,这一招釜底抽薪相当管用,失去了这些活跃分子,冲锋队很快就失去了原本的活力,人数也迅速减少到可以控制的程度,而且大都是年龄或者身体条件不符合服役标准的老弱。

如今大腹便便在街头骑着自行车的冲锋队老兵,或者一脸稚气未脱还带着希特勒青年团领巾的菜鸟,逐渐替换下了纳粹早期宣传里冲锋队员高举党旗的英武形象。到了一九四零年时,冲锋队只能负责一些治安巡逻以及预备新兵训练的任务,再也不复往日呼啸街头叱咤风云的旧观。

“向元首致敬!嗨!莱因哈特!”在领头的冲锋队一级小队长的带领下,新一代的冲锋队员向着新一代的帝国元首,毅然宣示着自己的忠诚。

元首高高站在桌子上,俯视着这群年轻的面孔,抬起手翻了翻手腕。“嗨...”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还会继续努力。

明天有课,暂停一天,后天继续,希望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