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好险
“颖颖,我来时已经和爸爸妈妈商量过了,年前,咱们就把结婚证领了,好不好?”
“嗯,由你定!”
“你要跟叔叔和婶婶商量商量的。”
“好,我回头和他们商量。”
“咱俩结婚,你还有什么条件不?石睿山当地风俗,我得给你彩礼呢。”
“哦,你随便。”
“你,嗨,清醒些,知道你刚才说了什么吗?”
颖颖睁大眼睛:“说了什么?”
俞和光也是败了,他即便再急着结婚,此刻也不是商量的时候。
“和光,你不是说,要找个北京姑娘吗?”这个疑问,对颖颖的心理压力太大,她忍不住问了出来。
“可是我见过的北京姑娘,都没你好啊,我爱上你啦,你说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看着平日里精明强干的爱人,这会儿一副迷糊小女人模样,俞和光的心就软软的,像泡在了水里面,他宠溺地捏了一下她的小鼻尖儿:“你还有不知道的呀,这还不简单?我放弃了最初的打算,和你一起浪迹天涯不就是了?你在哪儿,我就去哪儿呀,傻瓜。”
颖颖顿时热泪盈眶,又是感动,又是愧疚,心里还甜蜜蜜得像泡在糖罐里:“我哪里值得你这么大的牺牲。”
俞和光忍不住收紧了手臂,心里说:傻姑娘,你都不知道你到底有多好,为了你,放弃全世界都值得。
振兴下晚自习是九点半,再步行十分钟回到家,听到他关大门的声音,俞和光依依不舍地松开手,不管多么舍不得,晚上十点,电视节目播完,他必须去客房。
第二天一大早,俞和光来到厨房,一边帮着冯桂枝摘菜,一边和未来的老丈人,商量他们结婚的事儿:“我和颖颖都不小了,我想,年前就领结婚证,春节期间,先在我家办婚礼,我们回来上班时,再在郭镇请客,你看这样好不好?”
“好,好的。”
“叔叔,婶婶,我知道你们不差钱,可赠送礼物、礼金是郭镇的风俗,也是我的心意,它代表了我对颖颖的珍重,请你们不要拒绝。”
郭连弟被感动了,只觉得心窝里热乎乎的,这样细心体贴的女婿哪里找去?
“小俞,咱们都不是爱出风头的。郭旭这一年,也在极力提倡移风易俗,不让女方要彩礼,我是他兄弟,不想给他添麻烦,再说,你是政府的人,这个影响也不好,彩礼什么的,就别提了,只要你和颖颖过得好,那比什么都强。”
哪里找这样通情达理的老人?俞和光很感动:“叔,你放心,我一定对颖颖好的。”
“小俞,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只要自己有一双手,人勤又用心,日子不愁过不好,小俞,我只求你能和颖颖一辈子和和美美。”
“叔,你放心,别的我不敢保证,对颖颖的心,永远不会变。”
郭连弟老怀大慰,虔诚的感谢上天,给了女儿这样一个好男人。
吃过早饭,冯桂枝和郭连弟去珍珠泉地里了,振兴去上学,家里就留下颖颖和俞和光。
天空很蓝,太阳暖洋洋的,两人坐在院子里的小竹椅子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说闲话。
俞和光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忽然入了魔,看着颖颖一双红唇张张合合,每个音节都听见了,可惜组合起来,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去亲一下。
说起来也可怜,两人都要去领证了,居然还只是拉拉手,抱一抱。
他慢慢伸出手臂,揽住颖颖的肩膀,轻轻用力,把她拢在怀里。
颖颖睁着水汪汪的大眼,有些奇怪地看着他,简直要把俞和光的勇气都看得快要消失殆尽了,忽然一股清风,带起些微轻尘,颖颖下意识地一闭眼,俞和光就像顷刻间按下了开关,张嘴叼住柔软双唇。
颖颖“唔”了一声,又有自己要融化了的感觉,好半天,脑子里都是混沌状,任由俞和光的舌头,撬开贝齿,和她的舌头嬉戏。
俞和光刚开始,肆意攫取颖颖的甜美,浑身上下,热血沸腾,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是他这辈子从来没有过的经历,没过几分钟,他就后悔了,一股热血在他的身体里上蹿下跳,不断冲刷着他理智的底线,在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前一刻,他赶紧松开手,让颖颖重新坐回到小椅子上,她毛茸茸的眼睫中,闪出疑惑的目光,俞和光跟个冒失的小青年一般,匆匆做了个奇怪的手势,躲进院子角落的洗手间里。
凉风拂面,颖颖也从迷茫中清醒,她忽然明白俞和光那是怎么了,她刚才,根本理智全无,幸好,他是真的爱她,真的怜惜她,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回差点出了事故,在接下来两天里,两人都默契地不再做出任何亲热举动,只怕再次失去理智。
接下来的两天里,家里若是没有人,他俩也会走出去,到珍珠泉的菜地转一转,或者在街上逛逛集市。
星期一,俞和光去了睿城,报到上班,他没想到,自己会在郭镇,引起那么大的反应。
全郭镇的人,都知道颖颖的对象来求婚了。
全郭镇的妈妈,都羡慕冯桂枝有那么好的女婿。
全郭镇的姑娘,都羡慕颖颖有那么好一个未婚夫,她们的晚上,同时做着自己的未婚夫变身俞和光的美梦,早上起来,禁不住怅然若失!
那几天,未婚妻在郭镇的男孩子好郁闷,只因为忽然莫名其妙地被嫌弃了。
郭镇的街头巷尾,女人们都在谈论俞和光:“没想到,世上还有男人会长得这样好!”
“嗨哟,其实不是长得好,而是太有风度了,我们家菁菁说,那叫儒雅!”
“是,是,就是儒雅,哎哟,这人是怎样养的,才会有那样的气质?”
“郭支书说,那是读书读出来的,读书多了,有了文采,就文雅了。”
“咱村也有大学生的,怎么就没那个劲儿?”
“咱村的大学生不还年轻吗?还没人家读书多的。”
“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