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被围第五天之俄军投降
没有了弹药;失去了稳固的防线的情况下。面对着对方的火枪、火炮,还有优势的兵力,全军覆没的可能性极大。所有的军官没有一个敢说一句话,都把目光投向了巴什科夫,等待着他的最终决断,想到三十万缺衣少弹的士兵一个个被中国人杀死,想着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个的惨状,即便是久经沙场多年,杀伐决断的军官,也同样震撼无比,谁也不会希望,这样的灾难落到自己的头上,
俄军这边难以决断,他们不知道,中国这边也是无比紧,因为就在刚刚,林松接到消息称: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北上;英法联军八万士兵屯兵越南,随时准备北上。中国海军军舰还没改造完成,国内内乱不断。
接到消息的林松又惊又怒,他没有预料到英国的反应竟然这么大,而且还出动了陆军,要知道英国是一流的海军二流的陆军,英国人出动陆军那是极为不明智的。
林松想了想终于明白了,这一次英国人出动的是海军;法国人出动的是陆军,所谓英法联军恐怕更多的是恐吓。
想明白之后,林松赶紧下令,让还在台湾练兵的政委陈天华立刻带领新兵接管南方诸省的防务,调第三师一个旅、第七师也抽调一个旅前往广东、广西协助第四师防御,第四师现在还有五万多人在广东广西,加上第三师和第七师总兵力达到十一万人了,对付越南的法国人足够了!
现在最要紧的是海军,只要海战胜了,其他的都不是问题!如果海战不胜;那自己就要做好陆地防御了,但没有制海权,法国陆军想在哪儿登陆就在那儿登陆,陆上防御纯粹就是开玩笑,只要法国不派个傻子领军,那自己就麻烦了,所以海战必须胜。
巴什科夫环视了一下周围,周围人员想法他非常的清楚,恐怕大部分的军官,已经有了投降打算了,只不过不愿意承担这个结果而已,他叹息一声,说道:“大家都散了吧,好好休息吧,安德烈耶夫留下!”
跟俄军这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相比,中国陆军这边,却是一片平静,甚至连简单的工事都没有,因为最新的命令下来了,明天早上八点总攻。其实按照参谋们的推测,巴什科夫有差不多九成以上的可能会投降,情报局对于巴什科夫的性格分析,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优雅的贵族,同样他爱惜自己的生命,在所有的后路都被断绝的情况下,在死亡甚至是残酷死亡的威胁之下,他会选择保存性命的,不会死拼的。但林松赌不起;更输不起。
这种情况之下,构筑工事纯粹是浪费时间,中国军队各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又是敌后穿插;又是长途行军;又是打仗,四十多万人,可是这也是最疲惫,抓住机会,好好休息。
林松并没有等待多久的时间,对方的军营沉默了一个晚上,没有攻击,也没有枪声,就仿佛整个军营都陷入到永恒寂静之中,不过,没动静就好,说明俄军正在分析;商讨。参谋们分析现在俄军因该有两种人,一种是要决死反击,一种是要投降。
俄军决死反击这是最坏的可能,到时候,即便收拾了三十几万俄军,中国陆军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说不定是一两万,也有可能是三五万,一夫拼命,万夫莫敌,说的就是这个,在拼死攻击的前提下,但是对方没动静,不太可能偷袭的前提下,证明了这件事情过去了,对方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天早上六点安德烈耶夫就回来了,带来了巴什科夫的决定,他们决定投降,希望中国人能够按照协定,给他们足够的体面。
巴什科夫的态度放的不高,要求也都是合理,他从派安德烈耶夫回来,就证明了这一战结束了,俘获了三十万俄军,加上之前的战斗,这一场战役足足消灭六十万俄军,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早在接到英国来袭的消息的时候,林松就决定改变了俘虏的处理方法,并且还提到了巴什科夫等高级军官,关于他们的处理,为了能让俄军投降,林松决定对于俄军俘虏和俄罗斯平民的处理,不再作为劳力使用,待遇更高,不但可以保证足够的体面,甚至可以保存私人物品和财物。
等待他们的也不是艰苦的劳力,是会在东北境内,专门的画出区域,让他们暂时在哪里自治,会给他们空出来一个完整的小城市,这些军官和一些贵族,可以在西北的协助下,成为城市的管理者。
说是小城市,但有将近三十万人的就不是小的城市。没有多考虑,巴什科夫的条件全部达成。
当然仅仅因为英国人林松是不可能给俄国人这么好的待遇,但当林松已经把这些投降的俄军当成革命战士的情况之下,必须要让这些俄国人,感受到跟俄罗斯的不同,这种情况之下,安排起来就必须尽可能的好,这样这些人才可以作为未来革命党的主力军。
林松已经给尼古拉二世挖好了一个天大的坑,一个埋葬俄罗斯帝国的坑。
在等待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三十几万俄军放下武器投降,一场双方之间,百万大军的战斗,就这么的卸下帷幕了的,六十万俄军的被歼灭。而这个时候,整个西伯利亚,甚至是俄罗斯,还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不同于后世,侦察飞机和间谍卫星满天飞,地区局势第一时间就被国外知道。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眼里的,与其关注发生也远东的这一战,倒不如看看中国海军与海军世界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的海战。谁也不知道,这一战的结果,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改变,中国已经取得了西伯利亚战略的优势,中国北方的威胁已经被解除,现在林松可以专心对付世界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