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阅兵进行中
“第一支向我们走来的部队,是中国陆军第一连,他们代表第一师参加开国阅兵仪式。该连全连175人,在半年前哈尔滨一役,战死六十多人,轻重伤九十多人,但他们以一个连队的兵力在哈尔滨一个街口挡住了俄军三个团六千的轮番进攻,并以一百可战之兵和近八百俄军白刃战尽毙四百余俄军,最后发起必死冲锋,以一连的兵力打败三个团,战后能重组连队的不过五十人。
但他们依旧浴火重生了,敌人的炮火没有摧毁他们,相反经过炮火洗礼的一连越发强大。
一支无敌的军队必然拥有无敌的军魂,第一连就是这样一支有军魂的部队,在哈尔滨攻防战中一连死亡的六十人中有四十五人是绑着炸药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各位请记住他们的名字一连指导员王流水、二排排长张宝、一班长刘凌、三班长三狗子、七班长李空、九班长高闳、刘海、许维国、朱克。。。。。
他们面对六千的俄军,没有放弃、没有逃跑,等敌人就要冲到阵地前时一个个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引爆炸药,最后他们七十多能动的人绑着炸药包向敌人发起了决死冲锋,彻底击溃了俄军三个团。”
没有麦克风,政委陈天华亲自拿着一个白铁皮做成的大话筒,一改往日的儒雅,涨红着脸鼓足力气几乎是以嘶吼的声音在行进队列整齐划一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中介绍第一支出场的部队。
不过,谁也没有笑话堂堂陈天华还要用这样一个简陋的工具,所有人的眼神随着陈天华充满金戈铁马的介绍都集中在那支踏着稳定步伐逐渐前行的队伍身上。
尤其是那位面如刀削斧凿英俊无匹,绿底领章上一道金杠镶嵌着三颗闪闪发亮金三角的上尉连长,更是夺去了不少怀春少女的眼球。
能拥有第一个出场顺序,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殊荣。林松没有把这个殊荣给其他部队,因为第一连使他想起了《亮剑》中李云龙的话:“纵然是敌重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林松认为经过哈尔滨一战的第一连已经磨砺出了自己的军魂,第一连无敌于世!
所有人只是注意到了他们整齐划一的步伐,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每一排之间的距离随着逐渐的前进正在逐渐的拉大,等人们发现两行队列之间的距离已经拉开到一米多远刚产生疑惑的时候,队伍距离刘浪等人也不过二十米远了。
“向前看。”领队的上校突然再次绽舌大吼。
“一二”整个队列的官兵轰然响应。
声音之隆,冠绝全场。不过区区一百多人的怒吼,让人错觉以为他们有最少上千人,距离近的人有不少都忍不住捂住了耳朵。
在众人还没回过神来的同时,手持五星红旗的护旗兵猛然将军旗45度角指天,上身依旧保持着笔直,由慢步猛然变成大步。
领队也几乎在同时变换成和护旗兵一般的步伐,同时行起标准的额**军礼,同时昂首侧头看向自己的右前方。
“端枪。”大踏步前进的迟大奎继续高喊。
队列中的官兵保持着和长官同样的大步继续向前几步,于左脚着地的同时,右手将肩膀上扛着的已经上了刺刀的德国造步枪移至右肩前,同时左手接握步枪护木,右脚再向前一步的同时,右手移握枪颈,再于左脚着地时,两手将枪斜指向前,枪面向上,刺刀尖约与每个士兵的下颌同高。
“劈枪”,未来共和国阅兵式上令人热血沸腾的动作,被林松带到了这个时代。
钢枪如林,在轰然巨响的踏步声中,雪亮的刺刀在冬日阳光的映照下让每个人身上的寒毛仿佛都战栗了。
震撼大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再配上几乎能闪花人眼的钢刺丛林,此时走过来的不过一百多人的队列,在所有人的观感中,仿佛是一架非人的、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令观看的人群无论从眼睛还是从心灵都受到了一股无比巨大的冲击,产生了一种自己是螳臂当车无法阻止他们前进的感受。
在这样的队列面前,别说是他们这些人,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哪怕前面就是有一道钢铁防线,他们也能一脚踏碎的错觉。
可能大部分民众只是觉得震撼,但对于柔克义和哈豪森他们来说,那已经不是震撼,而是震惊了。
他们现在知道中国陆军为何能在哈尔滨一战击溃日寇强大的第八师团了,他们靠的不是所谓的完备工事,亦不是先进的武器,而是,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和无与伦比的纪律。
就凭着这一轮入场,他们就有资格成为全球第一强军,别说中国所有之军,就是放眼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无军可比。
“兄弟们辛苦了!”林松1在队列路过自己时也庄严举手行军礼。
“长官辛苦!”行进队列齐声大吼。
“中国万*岁!”刘浪再度大吼。
“中华民族万岁!”士兵们再度齐声大吼。
”接下来的是第二师四旅十团一营一连,他们代表第二师参加开国阅兵仪式。十团一连也有175人,该连全连175人,在半年前哈尔滨一役中他们执行的后方迂回任务,四天的强行军他们走了四百二十里,最快时一天行军一百五十里。后来我问了他们究竟怎样走出一天一百五十里的?士兵告诉我他们在平地上跑;遇到下坡就直接坐在地上滑,一路上有六个士兵碰死在树上、石头上,四个士兵累死在行军途中。请记住这些为国尽忠的勇士们,他们的名字是: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李友林、刘梓华、杨田铭、刘金山(飞夺泸定桥的勇士,请记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