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子义认主,民心可用
“子义高堂身子可安?”
“家母尚好。”
“子义可读论语?”
“略微看过,尚识得一些。”
“可闻‘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语?”
“……知、知也……”
“如今子义避祸辽东,徒留老母在南,虽事皆言之,母亦允之,然,这岂是‘游必有方’的道理?自家孩子出门在外,乃是避祸,老母在家,岂有不日日流涕,夜夜忧虑耶?”
“……唉,无能为也!无能为也!不孝之子,无能为也!”
眼见太史慈这般唉声叹气,神情阴郁,许烈趁机说道:“子义,我可助你一臂!只是不知你是否愿意。”
“君侯有何妙策?”太史慈闻言,顿时喜出望外,急忙问道,眼眸之中,充满了殷切期盼。
许烈拍了拍太史慈,说道:“如今天子身在关中,为李傕郭汜所持,一时之间,自然是不可能在子义这事上有所处理的。因此,我的办法是,希望子义能携母随我入兖州,我虽不能主宰天下,却有一州之军,虽不能令传九州,却有一州之威!任他是朝廷高官,亦或是匪寇贼子,但凡子义之母在我境内,我定然能护其周全,毫发无损!”
许烈一直注意着太史慈的脸色,见其无有反感,继续说道:“子义之为人,我已尽知,万军围城,为报继续粟米之恩,尤愿单骑冲阵,以报此德,此所以大义附之于子义也;子义之能为,我亦尽知,冲锋陷阵,料敌形势,皆乃上品,此般人才,我岂有不倾心者也?”
许烈的话说得很清楚了,他敬佩太史慈的为人,赞赏太史慈的才能,愿意为他提供庇护,只要他愿意带着母亲跟许烈去兖州,无论是朝廷之命,亦或是匪寇之祸,以许烈之力,皆能御之。
至于说不去兖州?
那还能怎么样啊?我又不可能瞬息千里跑到青州来庇护你妈,跑到辽东去庇护你。
太史慈是忠义之人,也是孝悌之人。这么多年来,避祸辽东的经历,他从来不觉得苦,只是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老母亲,自己一个人,身强体壮,武艺高强,自然是逍遥自在,纵横天下,可是老母亲年纪大了,家中又少了自己这样的劳力,甚至连日常所用都需要孔融接济一下,而且还有这样一个混乱到贼寇公然攻打州郡的青州!
可想而知,自己老母亲到底是过的什么样的日子!
太史慈细细思索,明白许烈的意思,也能感受到许烈的真诚,良久之后,抬起头来,随即退后一步,单膝跪倒在地,抱拳道:“太史慈,拜见主公!”
许烈大喜,还有什么比收得将才更高兴的事呢?当即伸手将太史慈扶起,笑着说道:“我知子义,真丈夫也!能得子义,天幸也!”
太史慈顺势而起,也是既感激又高兴,说道:“主公,慈这边回家收拾东西,带老母而来!”
许烈道:“好!不若我遣人随你同去,也好相助于你,如何?”
“不必劳烦军士,此事易如反掌,三日后,日中之时,慈必携母而至!”
“好!我大军在侧,便候子义三日!”许烈握着太史慈的手,信誓旦旦地说道。
“主公,事不宜迟,我这便与孔府君辞行!”
许烈点头一应,太史慈便径直往孔融处而去,许烈也回住宅去收拾东西,待会儿过来拜别孔融,先搬到军营去住,毕竟只有三日时间,对于商量的降虏之事,还得好好安排一番,以免之后措手不及。
……
许烈拜别孔融,自是没有什么波折,只是因为招揽太史慈一事,被孔融数落了几句,埋怨许烈抢他人才,许烈知孔融对武人心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的,陪笑几句也就过去了。
想也想得到,太史慈拜别孔融时,孔融肯定是出言招揽了,只不过以太史慈之为人,自然是不可能答应的,何况,说实话,太史慈估计也不觉得孔融能护他母亲周全。
于情于理,太史慈都不可能答应孔融的请求。
都昌城外,许烈军大营。
三万之众的降虏此时正面面相觑,不知为何忽然将他们召集起来,原本他们皆是手无寸铁,也就将之看管在一起就完了,现在还专门招呼他们,所有人都感到很奇怪。
正在众人不知所措之时,一列军队冲了进来,杀气腾腾,众降虏莫敢不避,好在军士看起来凶神恶煞,倒也没什么过分的举动,而后只见一群将官装束的人进入俘虏营,直奔将台。
不一会儿,一人站到了将台之上,降虏之中,很多人都知道,他,便是许烈!
许烈此时仅着兽面连环铠,未戴兜鍪,两手空空,非要说的话,便是身后还有一袭帅袍随风舞动,猎猎作响。
许烈看着下面的降虏,扫视了一番众人,而后大声说道:“尔等可知,我乃何人?”
不待回答,许烈便自行说道:“我乃是大汉兖州牧兼沛国相,谯侯许烈!我同时也是击败你们的人!”
话及此处,只见众人眼神之中已然有些畏惧,许烈话锋一转,说道:“但是!我更是百万黄巾安居乐业的扶持者!”
“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知道,早先黄巾百万之众寇略兖州,贼首张饶身亡,我于阵前摆锅釜两千口,分食于众,而后百万黄巾请降!我将其安置于兖州,分给农田,配给粮食,此时他们一个个的都摆脱了往日吃上顿不知下顿、今日有命不知明日是否还有命的日子!”
“他们如今在我治下,为我所庇护,能重归百姓身份,你们知道是为了什么吗?”
“因、因为州牧大人仁义!”
“对,因为州牧大人仁义!”
“……”
一个接一个地慢慢开口,都在说许烈的仁义,愈发热烈,不过许烈只是笑笑,而后以手压下,示意静下来。
“你们说的只是一个原因,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他们之所以能重归百姓身份,真正的原因在于,我明白他们的无奈!”
“黎民百姓,但凡能过得了日子,谁愿意造反?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谁愿意每天刀口上舔血,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我知道,他们很无奈,没办法!所以,我给了他们一个重新再来的机会!让他们能重新做人!”
许烈眼神扫过黄巾俘虏,有人兴奋,有人黯然,不尽相同,大声说道:“如今,你们站在我的面前,我要告诉你们!我知道,你们也是和他们一样的!你们曾经都是良善百姓!”
“如今,我,许烈,兖州牧、谯侯许烈!也愿意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也能重新回归当初的日子!你们愿不愿意!”说到最后,许烈甚至是吼出来的。
良久,寂静,无言,唯余秋风瑟瑟。
“我愿意!州牧大人万岁!”
猛然间一声暴喝喊出,随即便是一大片连锁反应。
“州牧大人万岁!”
“我等愿意听从州牧大人之命!”
“州牧大人仁义,我等愿誓死追随!”
“……”
军营之中,呐喊声震耳欲聋,练成一片,直冲云霄,好似惊天动地,泣鬼慑神。
整个声音声传数里,就连孔融也心惊胆战地带着好一群人跑到都昌城头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许烈看着群情踊跃的黄巾俘虏,嘴角笑意盈盈,也未有阻止之意。
民心,可用!
当然,这民心,还不是“得天下”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