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顺利撤回双河城
推荐阅读:
随着徐荣的一条条命令传出,城内的兵马很快就行动起来,只是随着曹操军在城头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大,西城攻城的主将曹休马上下令,将自己手中剩下的虎豹骑士卒和数千的中军兵马全部投入到攻城兵马当中。
足足五千的虎豹骑士卒都登上城头后,徐荣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好在城内一直都在准备撤离,而且各县城的民众撤离工作进行了近十天,目前两个港口城池已经迁入了近六十万的人口,可以说是人满为患了。
本来徐荣的目标是坚守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他毕竟也只是人而不是神,由于孙康的疏忽最终导致了城池被曹操军提前了半个月时间破,让徐荣的很多布置都落空了,而且,如今仓促撤离的话,损失也会要大很多。
只是如今已经不得不撤退了,徐荣见到西面城楼已经失守,城门洞的防守也越来越弱,马上叫过几名亲卫道:“马上前往国相府向国相大人和军师报信,让他们按原定方案撤离,同时传令东、北两面m.城墙的守将,按原订方略逐步向南门撤退,谁敢不尊令者以军法论处。命令南门守将臧霸将军一定要守好大军退回,并且马上和城外的骑兵取得联络,准备接应出城的队伍。”
一连窜的命令从徐荣的口中传出来,然后由亲兵迅速送往各处。
很快整个城内都行动起来,早已经得到通知的家眷和工匠纷纷离开自己的家,朝着南门方向集结。而城内的士卒则朝着他们相反的方向而动,他们必须利用城内街道房屋对攻入城内的曹操军进行阻止,给家眷的集结争取时间。
此时的城内还有两万余大军,但是失去城墙的保护后,在十数万的曹操军面前,这点士卒已经螳臂当车一般的脆弱了。
一个时辰后,徐荣终于在亲卫的护卫下赶到了南城,不出他的所料,一个时辰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万士卒顺利的撤退到了南门,此时工匠和家眷已经集结到了此处,而此时,城内的杀喊声已经越来越近,虽然东西两门的守军撤离时,已经将城门的千斤闸捣毁,但是失去城头的威胁后,还是有大量的曹操军士卒从城墙下能通过攻城梯、云梯等器械登上城墙,然后杀入城内。
而北门外的五千虎豹骑在得到北门千斤闸被毁的消息后,马上被夏侯渊派往西城,准备从西门入城,利用重骑兵的强大破坏力清剿城内的守军,至于逃走的溃兵,夏侯渊觉得先将城内残敌肃清,将城池控制下来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见到徐荣安全撤回南门,程焕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快步上前道:“徐将军,不是说城池还能够守十到十五天吗?为何如此快就被攻破城池了?还有好多东西都没有准备好呢。”
徐荣朝着臧霸几人看了一眼,臧霸几人似乎已经知道了原因,一个个心虚的低下了头,徐荣道:“此事以后再说,国相大人,曹操军已经离南门不远了,不能再耽误了,马上打开城门撤离吧。”
程焕也知道此时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于是便不再追问,道:“好吧,先打开城门,让工匠和民众先行出城,城外的骑兵应该已经前来接应了。”
徐荣点了点头,转过头朝着周围几员将领看去,正准备开口时,臧霸出列道:“将军,让末将等断后吧,泰山人犯下的错就让泰山人来弥补。”
徐荣一愣,还未说话,旁边的臧权、臧艾、尹礼和孙观几人都先后出列,请求道:“将军,末将请求为大军断后。”
正说话间,孙康也在几名亲卫的护卫下退到了南门,见到众将都在,连忙快步走到徐荣面前道:“将军,未将有负将军所托,请将军责罚!”
徐荣看也不看他一眼,向臧霸道:“臧将军需要多少兵马?”
臧霸想了想道:“末将和诸将的泰山兵一共有三千人,如果将军能够再支援两千士卒,末将必为大军后撤争取两个时辰的时间!”
此时孙康哪里不知道泰山诸将是要干什么,一想到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竟然要让泰山诸将领着泰山军数千溃后一同来弥补,不由得羞愤万分,连忙出列道:“将军,末将请求为大军撤离断后!”
徐荣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看了看天色,此时天已经快了黑下来了,转而向其余诸将下令道:“马上组织工匠家眷撤离!”
“诺!”众将一齐领命而去,各自安排士卒将集结的民众开始出城。
而泰山诸将则领着麾下士卒迅速布置防御,准备为大军的撤离争取时间。
一个时后两万民众和数千士卒终于全部了城,在一万骑兵的接应下打着火把向着几十里外的溉水方向而去,他们只需要走到那里,双河城的水军已经安排船只在河边等着,在那时里上了船后,便可以一路沿河而下,抵达双河城的码头。
而在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城内却是火光冲天,城内的征东军残兵仍然在与曹操军士卒接战,而南门处的臧霸等诸将也已经与曹操军接战,因为已经做了尽可能多的准备,再加上徐荣撤离时,给臧霸留下了一支千人的弩兵,所以六千残兵将曹操军在南门处生生的拖往了两个时辰才撤离。
随后又臧霸又在南门外十里处,将衔尾追来的曹操军打了一个伏击,最后的结果是六千负责断后的六千兵马最后只剩下了两千人,这其中还有一千弩兵。可以说臧霸从泰山带出来的三千士卒到此时已经只剩下两成了。
在再三确认身后再也没有曹操军追兵后,臧霸才领着残兵连夜撤离,沿着大队人马撤离的路线一路追赶而去,终于在早晨的时分,赶上在河边正在登船的大队人马。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时分,剧县城内撤出的大队人马才安全抵达双河城码头之上。此时已经只有六千步卒和两万家眷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