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辩论荀爽,制度改革

寂静,肃穆。

在座之中,陈寔、荀爽、卢植等一众老者,皆神色凝重,眉头紧蹙。荀彧不由的紧紧捏住手中茶杯,面色复杂,内心纠结。刘君、侯老太守、陈群等陈氏一族晚辈,则低头不语。郭嘉、戏志才,则老神在在的悠然喝着茶水,浑不在意。邴原、刘政等一众辽东人,则目光灼灼,满怀期待。

“续儿,你要作何?”,良久之后,陈寔心中幽叹一声,率先开口,神色凝重,语气严厉。

公孙续早做好准备,长身而起,行至众人中间,昂首而立。

这一刻,公孙续早已经料到,并且,这一道坎,也必须迈过,这也是这一次公孙瓒未至的主要原因,公孙续担心公孙瓒说错话,破坏了陈寔、荀彧等人的印象,毕竟,这个时候,这些人还是忠心于汉朝的。

“我知晓曾祖心中所想!”公孙续看向陈寔,然后又先后看向荀爽、荀彧、卢植,神色淡然,面色冷静,“我也明白诸长辈心中所想,定然觉得续大逆不道,目无纲纪!”。

“但诸位长辈却必须明白一件事情,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光武中兴,又为东汉,传至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自此大汉动荡不安,大厦渐倾,气数渐尽。”

“续儿住口!”,荀爽呵斥,公孙续全然不惧,继续道。

“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但当今天下,又有何人视民为贵,诸侯视百姓如猪狗,士族视民众为草芥,天下民不聊生,浮尸遍地,桓灵二帝,当今天子,又有何人曾记得救百姓于水火?如此失德天子,社稷震动,以诸公之卓见,如今大汉,尚可苟延几时?”。

众人哑然,荀爽与陈寔双双欲开口呵斥公孙续,但却无言以对,只能幽叹一声。而戏志才、郭嘉等人依旧神色淡然,不悲不喜,只有荀彧,面色更加纠结,手中茶杯,几欲捏碎

“恩师,先人荀子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敢问恩师,何为天?何为地?”。

“上为天,下为地!”。荀爽几乎下意识回答。

“那再问恩师,若无百姓,要这天何用?若无民生,又要这地何用?故续以为,天地为基,百姓民生为根,故对社稷而言,天不只为上,亦指百姓,地不只为下,亦指民生,只有百姓民生,才有社稷,才有君!”

“荀子又云,‘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而如今诸侯天子,只管做那行舟之人,又有何人在意这水如何?民若生怨,如水之生浪,而行舟之人尚不自知,则覆舟不远也!”。

众人皆叹,荀彧面色黯然,手中茶杯松掉,跌落腿间。茶水洒出,湿了衣服,微烫的茶水,灼热了皮肤,也灼热了荀彧本已经黯下去的心。荀彧悄然抬头,看到郭嘉、戏志才正微笑的看着自己,微微一愣,随即,苦笑一声,肩膀一塌,心中苦涩,“原来,你二人早做他想!”。

公孙续继续道。

“续生于乱世,得天幸根资不俗,不忍百姓罹难,民生遭苦,故而欲以一己之力而安天下百姓,方不负天与慧根!今汉室倾颓,群雄并起,续不愿做那乱汉之人,但更不愿做欺压百姓之辈!”

“故续所做一切,皆为天下苍生,为百姓社稷!但无功不受禄,我与百姓富足,百姓当与我忠诚,若后世子孙,不孝无能,自有他人代之,续断无二话!”

陈寔、荀爽、卢植以及蔡邕皆怅然而叹,神色瞬间灰暗下去,似乎心中的某一种信念,断了。

最终,陈寔强打精神,开口道,“只愿续儿能谨记今日之言,不做那乱汉之人,如此,我等长辈,九泉之下,亦能瞑目!”。

“曾祖宽心,续绝不做那乱汉之事!”。

“唉!即使续儿不乱汉,怕不久也有乱汉之人而起!为师也不强求其他,只希望续儿能谨记今日为天下、为社稷、为苍生之言,如此,则天下有福,百姓有福也!”,荀爽也长叹一声,出言道,而后,众人皆不再言语。

“续必谨记!”。公孙续躬身行礼,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对于幽州而言,最难的一关,算是过去了。

“不过虽然学院建成,但却并不能解当前幽州之急,所以续另有所想!”,公孙续顿了一下,继续刚才的话题。

“为解决当前问题,续设想了一种全新制度,其为九品中正制!”,说完,公孙续看了一眼陈群,心中暗笑,九品中正制,历史上,正是陈群提出来的。

“所谓九品中正制,是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主要职责,就是品评人才。大、小中正产生后,我会制作一套人才调查参考标准,该标准,会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各地大小中正,根据该标准,将自己所知的各地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并详细加载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幽州,此事,就由幽州学院来负责,学院进行审核之后,提交建议,再由我指派人进行调查,得出最终结论,并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品评主要有三个标准,第一,家世,包括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并做记录;第二,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总评,必须客观公正;第三,定品,定品家世只作参考,重在德行才学,也务必确保客观公正!然后,我幽州会根据这个标准,来启用人才!”

“续儿此举甚妙!可直接解决世家与寒门的冲突问题,使人才能够尽得我用,可以尽快施行!”,刘君长久为官,政治觉悟自然十分高,立即便察觉了这九品中正制的妙处,随即出言称赞。

“这只是暂时的,当幽州进一步稳定,学院也成熟之后,需另行两种制度,相互结合,一为科举制,在乡、县、郡设立考试制度,凡是有才学之人,无需举荐,皆可在所在乡、县、郡进行考试,成绩优秀者,逐层递进,最后,能够通过郡级考试的,视才学、能力予以重用!”

“另一制度,为选举制,凡地方官员,军队将领,涉及到民生、民情、军事、军情的皆采用选举制,五年为一届,五年一选举,地方官员由属下官吏以及百姓参与选举,军队由属下军官以及士兵进行选举,胜者上,败者下,无论才能,只论执政、治军效果!”

“当然,这些可能需要三五年之后方能够施行,现在说与诸位,主要是希望诸位心中有个准备,并以此为目标进行努力,为日后这两种制度的施行打下良好基础!”

“公子,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吗?”,待公孙续说完,众人长吸一口气,而荀彧,则实在忍不住开口问道。

“是!这只是续暂时想出来的大框架,具体细节,还需要由你等来完善,以后能不能有效落实,就看你们得了!”,公孙续不要脸的道,丝毫没有剽窃他人成果的愧疚。

“公子这些举措,已经相当缜密,我等直接按照公子所说施行即可,如何还需完善?”,荀彧道,“公子之智,当真无穷,每当彧认为见到公子深浅的时候,公子便再出良策,实在让我等汗颜,感觉无法为公子分忧,枉食俸禄!”

“哈哈哈!”,公孙续大笑,“文若师兄岂不闻,‘学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续之能,你等不能,你等之能,续亦不能,若让续治理政务,怕必是一团糟!而你等,却能游刃有余,续实所不及!”

“公子谬赞!”,荀彧面色愧色道。

“文若师兄何必自谦?众人之中,文若师兄王佐之才;长文舅父治世能臣;志才足智多谋,奉孝鬼才之资,子泰查缺补漏,国让文武双全,其余众人,也各有所长,彦方公善于教化,幼安精通政务,根矩善察民意等,皆为国之栋梁,中流砥柱,何必妄自菲薄?”

“公子不久智慧非凡,更有识珠慧眼,能在公子帐下为官,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当浮一大白!”,郭嘉也由衷赞叹,但见公孙续突然目光带笑的看向自己之后,慌忙改口,“咳咳咳……,当饮此一杯,饮此一杯!”,说完,一口将身前茶水喝干。

“哈哈哈……”,众人皆哈哈大笑,刚才因为公孙续与荀爽辩论的一丝愁云,瞬间消散,公孙续向郭嘉投去感激目光,而郭嘉,则目带笑意。

“难怪曹操如此喜爱郭嘉!”,见此,公孙续心中暗叹,这鬼才郭嘉,当真不凡,尤其这为人,玲珑剔透,和贾诩有得一拼,只可惜英年早逝,不过,这一世,不会了。

商讨过后,荀彧、管宁等人又针对幽州、辽东的政事与公孙续交谈了一番,在得到公孙续的一些点播和意见之后,众人在将军府用过餐,次日便各回各处,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