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9章 着急的小方大人

在中军大帐里,虽然驸马爷梅殷,大将军盛庸,魏国公,徐辉祖,晋王王朱济熺,还有,辽东总兵,杨文,现在都一脸的不可思议。

他们都猜到了方中愈肯定有不一样的事情要做,但是没有想到,他们这个时候,方中愈,居然想要动卫所制。

那可是太祖高皇帝,当年定下的政策。

让士兵们自己养活自己。

明代的卫所兵制,实乃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

朱元璋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当年太祖高皇帝,可是很高兴的,因为他用这种制度保证了大明边境,士兵的来源。

他可是很高兴的,但是这种制度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兵不像兵,农不像农,这些人还得养活自己,还有,跟在他身边的人,所以到后期,再加上贪污腐败。

底层的军户已经没有了,什么经济来源,这样也就让他们,逃跑了,土地种不了,大量的荒芜,然后各大卫所就在不断的缺员,这也是,为什么朝廷大军,面对燕王,的反叛军队时,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将他们一网打尽,也是因为卫所兵的,战斗力太差了,跟那些,久经战场的边塞兵,差距太大,燕王朱棣带你的那些人,一直都在跟前打作战,自然对他们是影响偏大的。

一时间没有人接话,他们都想到了太多的事情,方中愈真的要动卫所制吗。

而且现在朝廷没有旨意下来,这样真的好吗?

要是陛下怪罪下来怎么办,这是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

武将打仗,文臣治国,现在战争经结束了,他们的地位会怎么样?

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再加上精神力的文官,御史们本来事情就多,更何况,看他们也不顺眼,要是真的因为这件事情引起了,双方的不满,恐怕会引起更多的波折。

就算是方中愈现在颇得圣宠,而且又是锦衣卫的大脑,还立了,无数的功劳。

恐怕也,招架不了,来自文成门的弹劾吧!

“中愈,你是认真的吗?”

驸马爷梅殷,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今天他思考的时间有些长了,就算是其他人没有想法,他心里也是知道的,这个侄子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人,从他当初送自己的那首诗,就知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句话一直,都在激励着他,他也想为大明朝廷,多选白些人才,之前朝廷里的情况,他也是知道的,文臣的力量完完全全压过了军规的力量,加过了武将的力量,现中愈的意思是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吗?

其他人或许不会问,晋王朱济熺无所谓,毕竟他已经从,方中愈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他,真的有可能换封,毕竟,能够说服燕王的理由,他想不到其他的,燕王投降就是死,但是现在燕王依然投降了,他就猜到了,方中愈肯定答应了燕王朱棣什么事情?

他能想到的,就是换封。

外藩现在看来是,可能的啦,再加上之前他们拿的那一封封地图,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还很广阔,就算是,在外面,做个,一国之主,也比在大明朝做一个,被圈养的藩王要好。

人一旦看开,就会发现事情真的很简单,晋王朱济熺就是这样想的。

也正是因为他想换封,所以,在,进攻燕王的这件事情上,他也是出了很大的力的。

他的手下也都得到了很多的军工,这一点是不能被抹杀的,晋王的边塞10万兵马,在这场战役中发挥的作用,可谓是特别大的。

“当然,这是我一直都想来做的事情,我们仔细分析了,这场战役,从燕王朱棣起兵开始,朝廷与他打的战役,各种情况都有出现,归根结底,与士兵们,的训练有关,而这些训练体质有关,卫所制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大明王朝了。你们都很清楚,虽然太祖高皇帝当初,想要,士兵们自己养活自己,想法是好的,那只能用在盛世,但是现在,大明还有更多的敌人,士兵当然要保护国家,保护,生活的百姓,所以他们需要,更加,强大的力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做做样子。”

中愈这话说的就有点重了。

毕竟还是有不少的大明卫所兵是好的,不是所有卫所兵,都出现了问题,现在他们一张的卫所兵,罢了,不过,驸马爷梅殷,统领下的,军队,大部分都是招募来的,而不是,正儿八经的卫所兵,当然也还是有一部分的,这是肯定的,不然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那么多的兵马,还要让他们听命令,能打仗,这本来就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这些人都在这场平叛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然是因为有他们存在的价值,这点没有谁能否认,大明王朝任何人都不能。

他们承认,中愈说的话有道理,但是,有道理,真的要动摇根基吗?

现在朝廷有能力养活这么多的新军吗?

不说别的,光看大明幻夜骑身上那些装备,真的是朝廷现在能够负担的起吗,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锦衣卫训练这些人花费了多少物资,他们不太清楚,但多少能猜到,他们能训到这个地步,得耗费多少钱,粮。

朝庭能够负担的起吗?

这都是问题,还有,这些人到底要在哪里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提出问题很简单,但是解决这个问题,似乎特别的困难,所以每一位统帅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法。

“中愈,确定,有这个必要吗吗?”

虽然也认可他的想法,但是,至少他们不愿意再折腾,这三年来,已经有太多的士兵,死在了这片战场上,仅仅是因为,燕王朱棣的野心。

现在难道中愈,也要要,共发出自己的野心了吗?

掌握一支军队和掌握全国的军队,是不一样的。

魏国公,徐辉祖,又问了一句,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对于他来说,他已经是,大明最高的勋贵了。

跟着做这件事对他有没有帮助?

现在,他真的拿不准。

他在平衡着这件事情,对他到底有没有,作用?

作为,大明,现在勋贵的第一人。

魏国公,徐辉祖想了许多。

“其实有没有必要,诸位统帅心里已经有数了吧?

我不管你们怎么想,这件事必须要做?

现在就做马上就做大明,王朝真的不能再拖了。”

中愈知道,有些事情跟他们说不清楚,但是他必须推动这个事情,一直往前发生。

大明,王朝,这个拒人不能停下来现在他已经有了停下来的趋势了,中愈却不能让它停下来,只能不断地推着他走,他不想走,终于就得在后面逼着他走,这是他现在要做的事情。

所以现在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推动,大明王朝往前走。

就在中愈和诸位统帅,在大帐里,商议的时候。

锦衣卫的人,已经,沿线南下,不断的宣告,朝廷大军大捷的消息。

“捷报捷报,朝廷大军,歼灭燕王朱棣叛军,燕王朱棣,投降了。”

“捷报捷报,朝廷大军歼灭燕王叛军,燕王困守燕王府,小方大人,一人独自进府劝降。”

“捷报捷报,大明幻夜骑深入塞外,斩杀敌酋,2000多人。”

“捷报捷报,朝廷意欲招募新军。有意愿者可前往北地,报名。”

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出不仅仅是在北方的官道上,很多消息都在源源不断的,离北平城为中心向四方发布。

各位统帅更是在之前的,情况下,写了个自的奏章上朝廷报捷。

锦衣卫更是将快速的,将这些消息向军师汇报。

迅志报和大明报你都收到这个消息,他们也在,加紧的将这些消息印发出去,让更多的百姓知道。

大明幻夜骑他们倒是知道,之前有这样的消息传出,那是锦衣卫的方大人,训练出来的一只军队,只是这个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当朝廷大军正在围剿燕王朱棣的叛军的时候,他们居然去了塞外,还在在外打了一仗,屠杀了一个小部落。

老百姓们自然是看热闹的,他们,居然,知道有这样一支军队出现,自然是希望,有更多的消息,现在听说他们在小芳大人的带领下,都跑到鞑子的地盘上去了,还,杀了不少的人,就更加让他们惊奇了,大明幻夜骑居然如此之强。

再加上后面,招募新军的消息传出来,有些人蠢蠢欲动。

之前,朝廷平叛的时候也招募了不少人,但,至少是一卫所制,为基础的。

各地的卫所兵,也在征召的,名额之中,现在要是从社会上招募的话,恐怕会有更多的人加入,也有人看出了风声。

到时有不少事子们批评方中愈太过残忍,居然在草原上肆意屠杀,这跟他们的仁义道德有些出入,让他们也有些讨厌,方中愈了。

不过讨厌归讨厌,方中玉又不会管。

再说了,方中愈也根本不知道谁会讨厌他呀,这个时候谁会关注这些?

他的事情多着呢,没必要花精力在这些事情上面。

“这个,中愈啊,你说的有道理,周我都清楚,可是,现在朝廷那边没有消息过来,要是推动,新军就地改变的话,恐怕还需要圣旨啊!”

驸马爷梅殷,考虑了之后说了这一番话,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吧,朝廷没有圣旨,他自然是不能下这样的命运的,虽然他身为朝廷大军的统帅,但是有些准则还是要守护的,他也是有底线的,只要不突破这个底线,什么事情都好说,朝廷那边也能交代,但是一旦突破了这个底线,不管是事,皇帝怎样保护它,就算是他有着,当今驸马爷的身份,也难以,完全保全他,那些文臣,还有那些御史们,不是,吃饭的,这一点,他们都是领教过的。

这也是给中愈一些思考的,时间,他也是希望中愈能够考虑清楚,毕竟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如果这件事情,太麻烦的话,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不想中愈太过着急的做这件事情,至少要等到朝廷那边有明确的意思,获得整个朝堂的支持,有助于在全国推展,他知道,中愈是个做大事的人,不可能一一搞试点。

“叔父,不用这么麻烦,况且这样的机会可不多,现在这里可聚集着,数10万的兵马,如果不把这个机会抓住的话,以后想要再着急这么多人,可就麻烦了,那样耗费的钱粮,就更多了,趁现在这个机会,还是把这件事都坐下来吧,你们都是当朝,同军的大将,元帅,对这些事情也都有自己的想法,肯定知道,我说的并没有错,既然如此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将这件事情做完,做好。”

中愈的想法,暂时很简单。

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这是逼着他们表态呀。

纵然他们欣赏方中愈,但是在这个世上,还是牵扯过大,朝廷刚刚平定燕王叛乱,难道要在这件事情上再跟文官系统对立吗?

还有,那些,之前观望的人,因为,朝庭这边占了优势,才兴隆,朝廷这边,要是在这个时候出了问题,恐怕他们会立马造反吧,对于这些人,他们还真的,有些,担心,自然认为他们是不太靠谱的。

“这个,方中愈啊,能不能,不要这么着急啊?这件事情还是要从长计议,况且,朝廷那边没有圣旨下来,咱们真的不方便。”

不是说怕担责任,纯粹是思念的太多,辽东总兵,杨雯虽然胆子很小,但是,毕竟是拿着先帝的,遗诏,作为辅命大臣,他考虑的也有点多,要是现在惹出什么麻烦,他也承担不了,所以还是劝了劝,再加上魏国公徐辉祖驸马爷梅殷,也选择了先缓一缓,他要是再不作声的话,恐怕,就有些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