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2章 大功背后的博弈

有志者事竟成,总有很多事情咱们解释不清楚,可却有些事情是能够帮助很多人做很多事的。

快马加鞭长的就是如今这种状态,官道上如今有不少的会计从北方一直源源不断的向南方递进。

他们就是如今从军队里直接派过来的传令兵。

沿途的驿站正在源源不断的将北方前线的消息向南方传递。

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信息传递方式,至少不会像之前那样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只要不遇到恶劣天气,基本上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他们想要传达的消息传递到任何一个地方。

这里面有很大的原因是这些传令兵和异族们都有着充足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如今道路都是四通八达的,而且比之前要好,不过毕竟是骑马的,骑马的话走在那些坚硬的道路上还是有一些影响的,不过只要可以及时更换马匹,还是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很好。

东暖阁里,建文皇帝正在批阅大量的奏折,虽然之前六部尚书和秘书部帮忙分担了一大部分作者,除了特别紧急的以外,基本上现在都不往建文皇帝朱允炆面前送了,这与当年太祖高皇帝事必躬亲是有区别的。

毕竟太祖高皇帝已经把丞相的所有功能都取代掉了,废除了这个职位。

把权柄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六部尚书们都非常的高兴,至少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在皇帝面前成为一个只知道听从皇帝旨意的人。

因为有锦衣卫的参与,所以前线来的战报并没有通过,兵部和大都督府,反而直接来到了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案头。

建文皇帝朱允炆是第一个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所以现如今他非常的高兴,拿在手中的笔甚至也是隐隐的有一些兴奋而表现出来了颤抖。

内心很是兴奋,但是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建文皇帝朱允炆压抑着自己的高兴,毕竟这件事情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因为他们是瞒着太多人做了这件事情。

虽然之前的准备并没有瞒过太多人,而且还经历了一系列的部门参与操作,但是什么时候开始打仗,什么时候开始进军,却没有其他人知道。

建文皇帝朱允文在看了折子之后,立马就派人去请了六部尚书和其它能在朝堂上位列朝堂之上的人。

诸位大臣在接到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召见旨意之后,并没有吃你,不管是有事儿的还是没事儿的,都放下自己手中所要做的事情,急急忙忙的赶往宫中。

在这之前他们是不知道消息的,所以表现得有一些迟缓,虽然大家都急急忙忙的,但彼此之间并没有交流,只是以眼神示意,但毕竟都不知道,所以都摇摇头,等待建文皇帝朱允文最后揭晓。

等诸位大人都来齐之后,建文皇帝朱允炆说道。

“前线来了一份折子,大家看看吧。”

立马就有小太监走过来,将刚刚拿到的战报向大臣递过去,吏部尚书毕竟是朝臣之首,所以首先拿到的就是吏部尚书。

如果是之前的话,现在必须要有秘书部的人进行誊写,将这些东西直接递给其他人,但是因为事情紧急,再加上事情里面参杂的因素太多,所以并没有让更多的人知晓,只能将原始的周报让他们一一查看。

本来今天就是急急忙忙赶来的,大家看建文皇帝朱允炆这样的操作,其实心里还是有一些异样的,毕竟在之前皇帝可不会这样。

吏部尚书接过折子后仔细一看,眉头紧锁,时而感到震惊,时而又觉得似乎应当如此,总之百感交集。

他这样的表现倒是让后面的诸位大臣有一些诧异,怎么老上说这个时候有一些不太对劲儿。

老尚书没有看太久,就把折子又传给了其他人,大家一起看表现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有诧异又高兴,却又隐隐有一些愤怒,毕竟有些人是不太满意这样的结局的。

基本上今天能赶到的六部九卿,还有朝堂大员轮流看了折子之后,纷纷有一些话想说,引起一阵骚动,大家似乎都有更多的话想要跟建文皇帝朱允炆问清楚。

“大家都看完了吧,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刚刚把所有人的表情都看在眼底,毕竟她坐在上方能够清楚的看到这位大臣如今是个什么样子,不管他们是真实表现出来的,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而做了其他的掩盖,总之现在他们对这件事情是了解的非常清楚了,所以感觉是这样的。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首先开口,似乎在酝酿着怎样回答,毕竟这个时候开口不管是谁都要面临着其他大臣的想法,因为相当于跟整个世界定基调。

吏部尚书张桢,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一阵坦然,看来皇帝确确实实跟之前不一样了,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一点风声都没传出来,反而把这些事情都做成了之前他们倒是知道驸马爷梅殷以北方大营主将的身份,调集了不少的军事物资,甚至是能力并不吊钱明夫前去,只是那个时候他们都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一次大战,还有这样的战果。

他在那里没有动静,可并不代表其他人就没有想法,毕竟每个人所处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所做的想法也不一样。

“毕竟这前线之事如今传回来恐怕也有几天的时间了,照目前来看,如果战报上所作为实的话,现在只能快速的移民过去,让百姓们去那里驻守,毕竟一座军堡,只有军队在那里驻守是完全不正常的。”

礼部尚书陈迪这样说道。

虽然嘴上说如果是真的的话,可是他内心里其实已经承认了,看兵部尚书齐泰那样镇定自若的表现,应该是早就知道这样的计划,或者说之前曾经听闻过这件事情会发生,既然如此他还是选择了支持。

这样的建议等待其他人来说也是可以的,不过既然他想到了又没有人愿意开口,她就带头说了吧,大明律如今在刑部和大理寺的共同主持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就算是投桃报李,他也得把这件事情做好。

“陛下,北方大营主将战起边衅这件事情是错的,陛下应当严惩。”

左副都御史练子宁这个时候站出来说道,毕竟这是他的工作,其他人都是对于他出来反驳,没有什么其他的意见,御史门都是对事不对人的,从国家法律上来讲,北方大营主将擅起边衅,这是事实。

“陛下,不管对方主将是不是打的这场仗,但如今看起来效果还是不错的朝廷不仅在草原上重创了草原部落,而且如今发现一座大的铜矿,光凭这个功劳就已经能够抵消他们之前所犯下的过错,臣认为如今应该奖励三军将士,让他们安心的在那里驻守,等待朝廷移民过去。”

单其变性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毕竟如果是出了什么样的意外,或者说朝廷的军队打了败仗,那么主将自然要担负起责任的,可是如今不仅没有打了败仗,反而获得了大胜,甚至是发现了一座铜矿,这就已经让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一次打仗打的是非常的有意义的,之前的那些损失和准备也算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毕竟之前并不上述,其他是知晓一部分的计划了,所以这个时候坚持支持也是正常的,其他人对于兵部尚书齐泰的这一番表态也算是比较认可,朝堂上的交锋并没有那么的激烈,毕竟大家之前是不支持朝鲜随意出动军队的,更何况是在草原上进行大规模的交战。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草原部落有的愿意归降大明,但却不愿意接受完完全全大明的统治,甚至是时而投降,时而反叛,总之草原上的东西都很难说。

“陛下,其实咱们心里都清楚,朝廷越来越强大,那些武将们和大明的将士们都希望能够在马上取得功劳,至少封妻荫子是他们一辈子的梦想,太祖高皇帝当年所定下的政策也是因为朝廷无力征讨草原,如今军队的改变,大家都看在眼里,国家的改变正是他们最强大的后盾,所以臣认为能够支持他们最好。”

张桢在重要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做这样直接性的总结的,但如今他可以说出这一番话,也就是说从他内心来讲,它依然是认可如今朝廷所做的政策的,虽然知道在这场战争没有获得胜利之前,这些事情都是不会被暴露出来的。

“臣等附议。”

吏部尚书都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其他人自然不会做更多的分析。

都站在这里的人都不简单,至少在这一刻他们都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皇帝不担心他们,皇帝只是把这件事告诉他们,就好比为什么这件事最开始知道的是皇帝而不是他们。

“既然如此,都督府和兵部商量与北方大营请功吧,户部开始清查户籍,以北平为立项,如今铜矿附近开始移民,建立城池守护铜矿,工部抽点人马开始修建北平大营到铜矿之地的道路,尽快将铜矿掌控在大明之地。宣传部立马将铜矿与北平之间的土地划为大明土地,然后在大明混一图上着重标记向国民宣示。”

“臣等遵旨。”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更是清楚了,皇帝肯定是在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甚至可以说对这件事情提前都进行了演练,每一个大臣说的一点,其实都只是皇帝的参考意见,皇帝最后作出结论的肯定是之前都已经想好了,不然也不会这么清晰的将每个部门负责什么样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宣传部的王师兄听到了皇帝的安排,所以也接下了职业,其实之前他已经知道大明的土地将会越来越多,大明混一图的版本也会越来越多,这只不过是现如今最突出的事情。

“诸位臣工,朕今天所说的以后可能会发生很多次,也就是说这对于大明朝廷来讲是一件好事,只有这样帝国发展的越好,你们的身份地位享受的荣华富贵将会更多,更希望你们能够秉持初心帮助着辅佐朕,将大明帝国治理得更好,以后不要让朕失望。”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下面大大小小的官员,只要是如今能够在某一方面做的上主的人,如今基本上都在这个地方了,有的人发言了,有的人没发言,但并不代表他们都没有想法,反而是因为有了想法,所以才更愿意听从其他人的意见。

“臣等谨遵圣旨。”

大家陆陆续续的离开了东暖阁,或是成群结队或是独自离开,总之都有各自的想法,皇帝最后说的那句话也颇有深意,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知晓内幕的。

六氏兄弟如今一个即将恢复得姓侯的爵位,一个代表大明朝廷前往大明南洲镇守正式的封号还未下来,但并不代表这件事情就没有人知道,越是这样的信号释放出来,也就意味着朝廷对于整个帝国的整套系统将会运用的更加如意。

六部尚书和新组建的部门如今的权限越来越明朗,以前参杂的个人因素如今渐渐的变得弱小了起来,但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皇帝这样说的话,也是在提醒他们不要做得太过火,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挑破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既然皇帝现在不打算追究他们也没有必要过得战战兢兢,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大明帝国会越来越好,如果大明帝国出现了什么事情,他们所做的一切就已经不重要了。

工部尚书郑赐今天没有来,反而是工部侍郎过来了,毕竟工部尚书郑赐如今一直都在外面奔波,或许他如今更不像一个朝廷大佬,反而像一个工匠,因为工地上见到他的身影比以前更多了。

或许对于他来讲,能够看到一条道路,一座大桥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比在朝堂里做很多时候,让更多的人知道批文要好得多。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