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能出版了
乔母接到乔佳月的电话时,还有些懵,女儿和儿媳妇怎么就突然办起公司来了?
其实对于自己写的故事能不能出版,乔母并没有特别的执念,她只是把自己的一些有趣的想法给记录下来而已。
虽然这几年来挺忙的,但是乔母并没有放弃写作,只不过花的时间没那么多罢了。
乔母把这个事儿分享给乔父听:“该不会月儿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儿吧?”
乔父笑着说:“既然月儿都这么说了,你就听她的吧。”
他想,不只月儿惦记着,他也还记着呢。
乔母想了想:“要不我去京市看看吧。”从浅浅满月之后,她就没再去过京市,也不知道乔佳月他们过得怎样了?
再说了,她想三个小娃娃了。
“行,那你就去看看吧,等清清周岁过后再回来。”乔父说道,他们的慈善还在计划当中,没那么快投入,所以乔母现在还有空闲的时间。
“那我去收拾一些小衣服。”乔母说道,现在条件好了,她请乔小凤做了不少的小衣服,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小家伙们穿上的模样了。
乔母收拾了一行李箱的东西,特别是她的稿子,被她郑重地放入随身带着的包包当中。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惊喜,乔母没有提前打电话。
几天后,安全抵达京市的乔母直接到了严家,可把严丹凤给吓了一大跳,忙给乔佳月打电话。
乔佳月一接到电话,当即就带着清清,直接就到严家小住了。
前些天邓先昌和穆书宛又去北方了,没那么快回来,而邓迎也忙着,自己和清清不住家里是没问题的。
现在清清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也能够扶着墙走路,但是她并不喜欢学说话,可把乔佳月给苦恼的。
她想着乔母经验丰富,看能不能让清清多开口说话。
清清、滚滚、浅浅三个都喜欢乔母,跟乔母待大半天都不会想到自己亲娘。
乔母和带着三个小娃娃,高兴得连自己来京市的目的都给忘了。
乔母的稿子,严丹凤直接给了公司的一位编辑负责。
这位编辑的年纪挺大了,他解放前在报社做编辑,经验丰富,经手过不少着名的作家的书籍。
他这次上班,一是看在严教授的面子上,二是补贴家用。
他拿着乔母的手稿,觉得有不少地方需要修改或是扩写,他花了几天的时间,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意见,然后交给严丹凤。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最近公司收到的投稿信不少,编辑部也开始忙起来,但是要出什么书,大家还在商讨中。
虽然不怎么忙碌,但是办公室里是朝气蓬勃的,对未来,大家充满了希望。
如果一直没活干,他们内心反而会觉得不安,自然是盼着越忙越好。
乔母写故事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如今得到经验丰富的编辑指点,重新修改起早二十年前就写下的东西。
间隔那么长的时间,回头再去看以前的故事,想法、人生阅历早就不同,银耳许多的想法也不同。
乔母索性对她的故事进行了大修,这期间,她还特地去京大听课,可谓是受益匪浅。
快到清清周岁的时候,邓先昌和穆书宛就回来了,两人面色看着有些憔悴,但是眼睛非常的明亮。
后来乔佳月才知道,他们竟然偷偷到苏国走了一趟,了解那边的行情,准备做生意。
他们这次去,也是有开辟渠道的意思。
乔佳月为公婆的大胆咋舌不已,不由想到了同样在苏国的乔宏远,他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周岁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邓家都非常重视,并没有因为清清是各女孩子而被忽视。
热热闹闹的周岁宴一过去,清清似乎也有了变化,小丫头变得喜欢学说话,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
穆书宛从苏国回来,可是带了不少苏国的玩具的,清清玩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清清过了周岁后,乔母的终稿终于定下来,出版社那边也通过了审核,可以送去印刷了。
乔宏良亲自画了封面,严教授更是请了老友帮忙写序,那是一位知名的作者,乔母也很喜欢他的书,这让乔母有些不好意思,但又有些激动。
她就要出版属于自己的书了,她也是一名作者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她的故事,甚至写信分享他们的想法,乔母心里很是激动和期待。
出版的事情一定下来,乔母就计划着回权市了。
今年的经济发展更好,国家开放了更多的沿海城市,由此可见,国家的发展速度要上一个新的台阶了。
听乔父说,权市已经成立了一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这意味着,农副产品的采购和流通将更加迅速和自由,受票证的影响越来越小。
不过从报纸上来看,这样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并不只有权市才有,其他城市也出现了,京市也不例外。
乔父在京市这几天也出去晃了晃,发现京市出现了夜市,许多摆地摊的。
不过想一想,自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以来,整个社会确实整肃了许多,风气良好,秩序稳定。
因此,在乔父乔母他们回去前,一家子特地去逛了夜市。
所谓的夜市就是在地上摆块塑料布或是桐油布,然后把商品给摆上去。
这些商品,不少都是从粤省那边进的货,衣服、手表、闹钟、鞋子等等,乔佳月他们还看到了佳期日化的商品。
此外,夜市也出现了小吃,不过类型不多,有豆腐脑、豆汁、酱豆腐、驴打滚等等。
乔佳月他们逛了一圈,东西没买,倒是把小吃了试了一遍,除了豆汁喝不来,其他的都还挺满意的。
乔父觉得,京市的这个夜市,很快就会在其他城市出现,毕竟大家的生活好转了,其他的要求逐渐就多了。
逛完夜市,过了一天,乔父乔母就飞回去了,权市那边的放不下。
主要是关于助学、建学校的事情不能再拖了。
无论是乔父还是乔母,都很清楚,一个贫困的家庭,想要培养出一名初中生有多难,更何况是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