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姥姥家的狗

沈春柳记得,上回她跟秀秀提起来,姥姥要给他们烀地瓜吃,秀秀听了这话的反应,就好像压根不记得姥姥不待见她似的。

一直到大脸盘子的妇人离开了老姜家,沈春柳也没做好决定,到底要不要接受嫂子的劝说,带上姜英秀和几个孩子回趟娘家。

黑瞎子岭镇这边,有个地区性的风俗,就是一年四季,出嫁女都得抽出几天,带着孩子回娘家小住几天。

往常因为沈老太太不待见姜英秀的缘故,沈春柳每次回娘家,都是只带着六丫和八丫的。沈老太太一直很喜欢六丫,对姜英秀却无论如何都爱不起来……

再者说,这回嫂子捎来的消息,也让她心乱如麻。

不过,很快她就顾不得这些事情了。

嫁人后一直在镇上生活的大姑姐姜春菊,傍晚的时候托人给家里捎来了口信儿,她要带着三个孩子,大威、小勇和芳芳,来家里住上一段时间。

这其实也是每年的惯例了。

说起来,每年一进了腊月,姜春菊就会带着几个孩子回娘家了。

今年这都快到过小年儿了,比起往年足足晚了快半个月了……

说起来姜春菊来得这么晚的,真算是破天荒头一遭。

姜英秀对姜春菊的主要印象,就是跟姜老太太去镇上赶集,然后往姜春菊家里送菜干的那一回。

老实说,那一回之后,有了姜春菊的态度作为对比,姜英秀对小姑姜秋菊的好感度都提升了不少。

姜老太太听到大女儿要带着三个孩子回娘家了,兴奋得几乎睡不着,从早到晚地念叨着:

“外孙就是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只要眼睛不瞎,就都能看得出来,姜老太太这纯粹是高兴的。

姜老太太特意拿出来一口袋黄豆,让姜英秀带着,去桦树林公社的油坊换了十斤豆油。

家里的大人都要去生产队挣工分,至于几个淘小子,年纪不大,鬼主意却不少,姜老太太怕他们偷吃,所以这个重任,最终就落在了姜英秀的头上。

姜英秀简直是喜出望外。

她当然不会偷吃黄豆,不过,她正发愁去哪里淘换种子呢。这不就是瞌睡碰到了枕头!

黄豆可是个好东西!

豆科植物根部都带有根瘤,根瘤菌具有固氮的作用,可以肥田。

黄豆嫩的时候是青色的,可以吃水煮五香毛豆、盐津毛豆。

熟了之后,黄豆可以榨油,有了豆油,做菜的自由度就大了很多,煎炒烹炸,样样都用得上豆油。

黄豆还可以泡发豆芽、可以打豆浆、可以点豆花、可以做豆腐脑、可以做嫩豆腐、做大豆腐、做干豆腐,还能做豆腐干、毛豆腐,以及其它各种豆制品……

黄豆还可以用来发酵酱油。

黄豆煮熟以后,还能做大酱块子。

东北人啥时候吃饭能离得开大酱啊!

如果要做驴打滚儿之类的点心,也需要用到炒熟的黄豆磨成的黄豆粉呢!

她愉快地从装黄豆的袋子里随手抓了一把颗粒饱满的黄豆出来,塞进了空间。

姜英秀个头不高,手掌也小小巧巧的,虽然抓了满满登登的一把,其实也没有多少。

完全不会对换豆油这件事儿造成任何影响。

这些黄豆的个头儿,跟她前世在超市里看到的截然不同。

不知是否是受到恶劣的天时影响,这些黄豆的颗粒都小小的,看起来比赤小豆只略大一圈儿而已。

不像后世的黄豆,几乎颗颗都粒大又饱满,一颗黄豆几乎能有现在两颗大。

姜英秀满心欢喜地换回了豆油,还超额完成了搜集种子的任务——跟负责看油坊的老同志,要了一小把生芝麻,和一小把花生。

芝麻、花生,大豆,有了这三样,能做出来多少好吃的啊!

姜英秀美滋滋地回到家,一直到把装豆油的大桶送到姜老太太手上,脸上的喜色也没有收敛。

姜老太太狐疑地看着姜英秀的笑脸,忍不住又喷了她两句:“一天到晚扬了二正地,傻笑啥?别是偷吃了我的黄豆吧!”

姜英秀的笑容收都收不住:

“那哪能呢?再说了,奶,你上秤邀一邀,看看这油够不够秤,不就知道了?”

姜老太太拿手掂了掂油桶:“上秤倒是不用,我一掂心里就有数!”

看到豆油的数量没有少,姜老太太虽然有点疑心,却也没有再深究。

除了换豆油,她还打算再割点猪肉回来。

家里人吃得相当简单朴实,但是大闺女嫁到了镇上,过上好日子了,再让她吃这么艰苦的饭菜,怕她吃不惯啊。

再者说她还会带着大威、小勇和芳芳三个娇贵的孩子来呢。

不割点肉哪能行呢?

唉,可惜,这年头买肉还得拿肉票。不然就要贵上一倍姑且不提,万一遇到跟那带了肉票的人抢同一块肉的情况,人家供销社一准是优先卖给有肉票的。

实在不行,就隔个三天五天滴,杀一只小鸡……

姜老太太想到这,心疼得嘣嘣直蹦。

前些日子在镇上抓的小鸡仔还太小,根本不能吃。

家里的那些大鸡,基本都是正当年的下蛋鸡啊!一个个地下蛋正勤快着呢!

可是,家里的肉票不够,现金自打抓了小猪羔之后也不大凑手,想要多买些猪肉,实在是有点安排不开。

至于说杀猪?

任务猪还没交呢,谁家敢嘚嘚瑟瑟地杀猪?

杨树沟村内部还算是比较团结的,迄今为止还没啥糟心事儿。但是架不住杨树沟村它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啊。

万一谁家提前杀猪,再被人举报了,猪肉得被没收不说,杀猪的人家还得被批评教育。搞不好把啥帽子戴上了,还得被整去游街批斗……唉呀妈呀,那也太丢人了!

姜老太太虽然十分心疼大闺女和三个外孙,却也不想为了这事儿,把老姜家一大家子人都搭上啊。

嗯,除了肉之外,还得再琢磨着,备上点儿山货啥滴。

姜老太太又翻箱倒柜地,找出来几小口袋的带皮粮食。有高粱,有糜子,还有一口袋苞米棒子。都是五斤装的。

这几口袋粮食,原本最初是打算,哪天自己个儿倒出空来,给大闺女送去的。

这回大闺女要带着孩子回来了,还是先把这几样粮食跟村里的富庶人家,淘换点松蘑、木耳、猴头,黄花菜啥的吧!

说啥也得给大闺女和三个乖巧懂事的外孙子外孙女,好好地做几个硬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