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0章 振奋

合布勒并不想参与到大靖朝的夺嫡事情里。

之前想着让女儿嫁给燕王,一是因为燕王掌握着现在巴尔思部的赚钱的渠道,二是因为燕王并不参与夺嫡。

故而对三皇子有意无意的靠近,合布勒是拒绝的,三皇子的野心,那是昭然若揭,合布勒绝不想把自己的部族,绑在三皇子的身上。

所以娜仁托雅说要去去外面玩,他立即就同意了,为得就是避开三皇子的来访——燕王昏迷后,隆安帝把接待合布勒的差事,交给了三皇子。

所以三皇子来找合布勒,是名正言顺。

但合布勒内心是拒绝的。

从到行宫狩猎开始,便有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发生,合布勒虽然看得不甚明了,但是只看着燕王妃从姚府回去后,第二天隆安帝把不少的朝廷官员贬官流,合布勒便心生寒意。

何况有件事情隆安帝还压着未曾发作呢——便是娜仁托雅中毒事情,合布勒知道,此事涉及到了隆安帝最宠爱的妃子,他也知道,隆安帝正在搜集证据,此刻不动声色,如江海凝光,将来一动,便如雷霆震怒。

前面被流放的那些大臣,在合布勒看来,还是幸运的。

他们被贬谪出京城,恰恰躲开了杨德妃事情,参与到杨德妃事情里的人,以大靖朝的律法来说,满门抄斩都不算什么了,很多都是灭九族的大罪。

合布勒见惯了战场上惨烈的厮杀,也见过天灾之后,饿殍千里景象,然而这种忽然之间而发的灭族大祸,合布勒却很少见。

想想便觉得心惊胆颤。

他绝不想参与进去,故而虽然娜仁托雅余毒未清,本该修养,但合布勒还是放了她出门。

娜仁托雅高兴极了。

她在草原上自由惯了,可受不了天天被关在屋子里,虽然大靖朝的皇帝陛下,知道她喜欢吃江南菜之后,也调了擅长做江南菜的厨子,可是坊市里那些各色小吃,也很诱人呀。

就算是她现在身体不好,不能乱吃,可是也有很多酒楼会做各种地方小吃的呀,味道也是特别好。

沈采苡身为燕王妃,都不怎么出门,肯定没吃过这么多好吃的,可惜父汗说了,最近她都不能去燕王府,探病都不行,更别说蹭吃蹭喝兼斗嘴了,不但如此,她还得表现出痛恨沈采苡的模样才行。

忒没意思。

娜仁托雅便把她觉得好吃的小吃,都记下来,打算等能和沈采苡来往了,请她出来吃——娜仁托雅可是草原的明珠,才不会光吃别人的,而不回请呢。

她也是跟着哥哥学过汉学的,知道这叫……这叫礼尚往来。

她正兴高采烈坐在饭桌前,等着小二上菜时候,便听到隔壁有一桌,正义愤填膺批判沈采苡,说沈采苡乃是嫉妒姚湘君的才华,才会想要毁了姚湘君,真是心思恶毒,诸如此类。

又夸赞姚湘君,诗画双绝、聪慧无双,结果却被害得伤了手,以后再不能作画,实在令人惋惜不已。

还说那草原公主,着实是粗鲁无礼,伤人后,竟然没有半分愧疚,道歉的时候也是无比敷衍,甚至第二天,还气不过,去闹了一场,让姚湘君的贴身丫鬟自己打自己的脸,最后打得脸肿的都不能看了,果然胡蛮就是凶残。

娜仁托雅有些憋闷,又生气!

这是在胡说八道什么!

他们草原儿女,爱就是爱,恨就是恨,才不喜欢姚湘君那样的装模作样的呢——虽然她不是故意伤姚湘君的,但毕竟是她的错,娜仁托雅其实也觉得很抱歉,所以回到京城后,她就去赔礼了。

她都想好了,不管是姚湘君打她骂她,她都能会忍的,不管姚湘君有什么要求,只要她能做到的,便是让她去当丫鬟伺候,她都会答应的。

结果姚湘君竟然还反过来安慰她,让她不必自责,当时娜仁托雅是非常愧疚的,觉得姚湘君其实人挺好的,自己以前可能是误会她了,既然姚湘君不怪她,她心里就好受多了。

然而她第二天央了父汗让她出门,兴冲冲买了好吃的去找姚湘君,领她去的丫鬟不如她走得快,然后她站在姚湘君的门外,就听到里面姚湘君的丫鬟在说自己坏话。

那叫松竹的丫鬟,话里话外,说的就和这几个人说的差不多,粗鲁、不懂礼数,还有道歉没有一点诚心,假模假样敷衍什么的。

而姚湘君却没有出声。

娜仁托雅简直要气炸了。

她明明是诚心诚意道歉的,是姚湘君说原谅她了,怎么变成她道歉不诚心了,你不愿意原谅就说好了。

照娜仁托雅以前的脾气,有人这么对她,非得和她比试一番不可,可不管怎么样,总归是自己失误,即便不是故意的,那也要承认,娜仁托雅转身就走,那领路的丫鬟刚进来,看她转身离开,急忙叫她,她也没理。

这当然就惊动了姚湘君,那个叫松竹的丫鬟追了出来,惊慌失措,自己打自己脸,哀求娜仁托雅原谅。

娜仁托雅可没有那么好的脾气,她是觉得有些愧对姚湘君,可既然姚湘君把她当傻子,她干嘛要委屈自己,随便松竹怎么自抽耳光,她都没理,直接就走了。

那之后,她觉得大靖朝的贵女都太令人讨厌了。

可没想到,那天的事情竟然传了出来,还变成了她咄咄逼人,逼得那丫鬟自己抽自己,着实可恶。

娜仁托雅银牙都快要咬碎了,她人生的经历里,根本没有忍耐两个字,一拍桌子站起身就要发火,娜仁托雅的侍女眼明手快,一边捂住娜仁托雅的嘴,一边歉意对周围人笑了笑,而后喊道:“小二,能不能快点上菜。”

她们俩今天穿的都是大靖朝贵女服饰,身边还有其他一看就不好惹的侍卫跟着,所以众人子看了她们两眼,而小二也急忙去催厨房。

“你做什么?”被拉着坐下,娜仁托雅气哼哼的瞪着自己侍女,那模样,和一只炸毛的猫差不多,侍女熟练安抚娜仁托雅:“我的王女,何必和这种人一般见识,等到大靖朝皇帝陛下公布真相,他们这些蠢人立即就会知道自己错了。”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不行,我生气,我非得——”小二已经飞快端了她们点的菜过来,那诱人的香味入了鼻子,娜仁托雅咕咚咽了一口口水,艰难把眼睛挪开:“我——”

“王女,这菜若是凉了,味道会变差的。”侍女先说了一句,这是娜仁托雅最在意的,但是娜仁托雅也是要面子的,当然不能用这个理由来让她不惹事,侍女又熟练给了娜仁托雅一个台阶:“大靖朝皇帝陛下怕是有什么谋划,所以才到现在都没公布真相,为了大局,您且忍忍。”

“你说得也对。”娜仁托雅抬着下巴“哼”了一声,“那我暂且放过他们。”

侍女夸奖:“王女深明大义。”

那几人公开讨论时候,说话的声音并不小,不但是娜仁托雅听到了,在被屏风隔开的另一桌坐着的方承嘉也挺得清楚。

他目中闪过痛苦神色。

沈采苡在王府时候,他不能去探望,直到昨日她出了京城,到普安寺修养,他才敢远远看过一眼。

姚湘君算什么诗画双绝!

不过一只有技巧没有灵气的匠人罢了。

回到方家,方承嘉陪郑氏说了一会儿话,听郑氏老话重提,又想为他议亲,方承嘉安抚了几句,回到自己院落,沐浴之后,擦干了手,小心取出沈采苡之前写个他的书信,以及他生辰或其他节日时候,送给他的字画,以及写下来与他欣赏的的好诗好词。

方承嘉有种强烈的冲动,想把这些公之于世,让那些没眼光的世人看看,到底谁是珍珠,谁是鱼目,但却也知道,他不适合做这些事情。

想到今天遇到的娜仁托雅,方承嘉心中一动。

方承嘉本想着,是要让沈采蘩把这些公布出来的,然而沈采蘩做这些,必然会得罪了姚家,贺家根底浅薄,把贺家牵扯进来很不合适。

可若是娜仁托雅气不过,又因为和沈采苡关系不错,所以一气之下公布出来,那自然没人能把娜仁托雅怎么办。

但,这要等到隆安帝开始整治杨德妃才行,如今时候,谋害娜仁托雅的凶手依然是沈采苡,沈采苡到温泉庄子静养,在别人的眼中,只是换个地方软禁罢了。

方承嘉真的有些忍不住了。

和方承嘉同样忍不住的,还有杨德妃和六皇子。

隆安帝迟迟没有处置沈采苡,而崔长青等人的谋划,又被隆安帝知道,并被隆安帝全部贬谪出京,巴尔思部与大靖朝关系并没有任何的恶化,让六皇子真是失望极了。

失望的同时,六皇子和他手下的幕僚,又觉得有些蹊跷。

隆安帝本是果断的人,便是他真的莫名其妙很喜欢沈采苡这个儿媳妇,不打算严惩她,那也不算什么大事,可是向来做事雷厉风行的隆安帝,却把这件事情拖了很久,不说惩罚,也不说放过,就有些奇怪了。

众人心中生了慌乱。

六皇子把事情和杨德妃一说,杨德妃也是心一跳。

她能得宠这么久,除了因为沾了死去的姝贵妃的光,也因为她还是比较了解隆安帝的性格,不会做隆安帝不喜欢的事情。

“你说,是不是我们做的事情,你父皇发现了?”杨德妃一想到这个,心跳的就很厉害。

六皇子也手心出汗,心有些慌:“不可能。”

嘴上这么说,心底却有些犹疑。

庆安公主也是在听着他们说话的,六皇子的心虚,她也听得出来,当下,庆安公主也慌了。

这可不是小事,若他们的猜测是真的,隆安帝隐忍这么久不发作,一旦发作起来,后果肯定非常严重。

庆安公主有些惊慌,同样的,杨德妃和六皇子也一样惊慌。

如今六皇子才开府不久,虽然有笼络一些人,但势力还不如三皇子呢,至于姚少傅,关键时候,姚少傅肯定会明哲保身的。

庆安公主心慌慌的。

若是六皇子不能登基,她该如何才能嫁给方承嘉……

杨德妃此刻,显出了她的手段:“都别慌,别说现在你父皇不一定是察觉了什么,就算是察觉了,到时候,母妃会把事情都担下来,不会牵连到皇儿你的。”

“母妃!”六皇子一惊,这可是要杀头的大事……

杨德妃制止了他,冷静说道:“你父皇对你三哥并不是很满意,所以他不会看着你三哥一家独大的……只要你能好好的,到时候母妃便有希望再从冷宫出来;若是你父皇狠心,定然要杀了母妃才行,只要你们能好好的,母妃也安心了,总不至于,咱们母子三个,都折进去。”

杨德妃对别人狠,对自己也不手软,她能盛宠不衰,自然不是只会讨好隆安帝。

庆安公主真有点被吓到了,她回到自己寝殿的时候,还有些惶惶不安,躺下半天睡不着,忽然便想起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当年,方承嘉曾经呈上一条关于赋税改革的折子,之后大靖朝便按着方承嘉的建议,进行了赋税上的变革。

之后,方承嘉因为这个折子,终于位极人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阁老,深得皇帝的信任。

而这个折子,也让当时有些衰颓的大靖朝,像是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样,忽然又焕发了生机,从而进入了中兴的阶段。

那些东西,她虽然记得不全面,但是还是有些记忆的,若是能把这个折子,让自己亲弟弟六皇子提出来,那么,隆安帝必然会对六皇子刮目相看,看到六皇子身上的才能,从而更加重视自己弟弟。

想到这个,庆安公主激动地睡不着,开始回忆那些变革的内容。

她对于朝廷的政事,并不精通,然而因为印象深刻,所以倒还记得一些。

好像这件事情,最开始的引子,是从赣州那边发生的,那边率先进行了变革,而后方承嘉做了参考,提出了更好的办法,之后,才开始在整个大靖朝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