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开摊

周大喜买的是一头力壮的母水牛,花了十八两银了,又要四两买了一架全新的牛车,加上开难要用的东西不少,在城里转一圈回来,家里备用的钱只有四十多两了,要想尽早住新房的话,就得尽快有收入。

所以回来第二天,除了周大喜等着跟衙门的人去量地,再回县衙办地契,张氏吃过早饭就带着几个儿女上山割茅草。

因为只是给过路的人卖些茶水,汤面,也不需要多好的地方,搭个大大的棚子能遮阳挡雨就行。

不到下午就割到足够的茅草,周大喜也回来了。

简单吃过午饭,一家人就到了官道边上,齐心合力搭建棚子。

埋木桩,上好横木,钉上角片,再厚厚地铺上扎好的茅草。

天擦黑的时候,一个三丈宽五丈长的棚子就静静地立在官道旁边,离官道有三丈的距离,地面跟官道一样高,棚子里到官道边上的地面都是平整过再打实的,到时时倒好停车。

看着自己一手建起的茶棚,个个都很高兴,收拾收拾,摸黑回到家,随便下点面吃了,洗洗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又不约而同地早早起来。

等云娘他们从山上跑回来,张氏不只把早饭午餐一起都做了,连开摊用的大骨汤都在锅熬着了。

周大喜没在家,去拿订做的桌椅了。桌子是云娘在路修好那天画了图给木匠,加了钱让人家赶工做的,是那种可以折叠的小长桌。一张配两张长条板凳。

刚吃完早饭,周大喜就回来了。

五张桌子折叠着放在牛车上一点也不占地方,加上十张长凳,也只放了半个牛车。

刚进院子,周大喜就一脸喜气地说:“李木匠把银子都退给我了!闺女,你那画样子的纸,他问我要,我想着留着也没用,就给他了,他把订金全退了给我,还说以后咱再去他那做东西他只给收八成的钱,嘿嘿,今天开张一早就遇这好事,也是个好兆头不是?!”

“……”云娘有些好笑,这老实人哪!占便宜的明明是那木匠好不好!不过留着确实没有啥用,给就给吧!

“他爹,回来了就赶紧吃早饭吧,吃了好给我和面。”

“哎,来了!”

到了已时二刻(上午九点半)一切都准备就绪。一家人一个不落的准备去开摊。

因为是第一天,备的东西也不多,面只切了大概二十碗的量,一锅骨汤,茶水不用什么本钱倒是煮了不少;三大桶,一桶普通的茶汤,一桶山上采的花茶泡的,一桶云娘采的新鲜薄荷加糖煮水。

云娘还找来一个大大的木板,用木炭在上面写着价钱:普通茶汤一文钱一碗,花茶二文钱一碗,薄荷水二文钱一碗,用竹筒外带加五文,清汤五文一碗,汤面十文一碗,吃面茶汤免费。

周大喜看了云娘写的价钱,抓抓头道:“闺女,这钱收得太高了吧?集上一碗面才五文钱呢!咱卖这么贵会不会没人吃啊?”

“爹,咱的面上面不只是骨头汤底的,上面还切了卤门肉呢,那可是密方!再说自这是独市,没有比性的。”

周大喜也不再说什么,心想不行到时降价就是了。

东西用牛车一拉,再让背上些柴火,就过桥向官道走。

一家人到了茶棚,把东西摆开,准备好。

云娘看着东西一一归位,总觉得还少了啥!

围着转一圈,再在官道上往茶棚里看。

灵光一闪,干赶紧让周晧月去找一块方正光滑点的木板,自己采了些有红汁的野花,挤了汁把木板都涂一遍。

再让周冬阳回家拿来笔墨,在上面写下双山茶寮四个大大的字。

话说周冬阳认识的字真不少啊,云娘自己就不认识这四个字的繁体,自家这大哥靠自学能认这么多字真是了不得!

周晨星小朋友听到周大喜念,好奇地问:“姐,为什么是叫双山茶寮呀?”

云娘指着棚子后面道:“你看那两座山是不是像两个士兵守着?”因为有野树林当着,后面群山看不见,只能看到后山后面那个高峰和岸这边的一个也比较高的山头,倒真像只有两座山。

小豆丁点点头,云娘又说:“寮就是棚子的意思,咱又是双山村的,棚子后面又见双山,这名字是不是很贴切?”

“嗯!”众人都点头。

把做好的招牌往前柱上一挂,在官道上看就打眼多了,远远一眼就能知道是卖茶的。

才弄好,官道上就靠边停下来一辆马车,走下来两个人。

“咦,这还真是个茶棚哪,啥时候建的?我早两天拉货回来都还没有的啊!”

“管他呢,走,赶紧去喝碗茶,今儿赶早,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刚刚吃了个烧饼,干死我了。”

“小心有乍啊!”

“你也太小心了,看,那一看就知道是一家几口,还有几岁的小娃娃呢,这也不算偏僻,劫道也不会选这啊!”

“倒也是,走吧!”

两人来到棚子前。

周大喜看有人来,忙上前招呼:“两位里面坐。”

较高那个扫了一眼,贴着门口立着的价钱木牌道:“先来两碗花茶。”说着又转过去较矮的那个:“这还有面吃,也快到中午了,你要不要吃?”

“来两碗,你也吃吧。有汤水总比吃干饼子强!”

“说得是,老板再来两碗面。”说着就近坐下。

“好哩。”周大喜应了又转过去对负责下面的张氏说:“两碗汤面。”

云娘忙送上两碗花茶。

两人接过,一气喝了几口:“啊,这花茶挺香哪!小姑娘这是你家自己晒的?你们这也是刚刚开的吧?”

“对啊,这位叔叔,你可是第一个进咱茶寮的客人,等下我给你们送两碗清汤。”云娘说着转身去装了两碗汤过来。

较矮那个马上端起尝了一口:“哟,这是肉汤啊?挺好喝!”

这时周大喜也把面送上来了,分别摆到桌上道:“面来了,两位慢用。”有客人来了,周大喜心里有底,这小二的工作做得挺是那么回事的。

“嗯,这面也不错!这下像我们这样在这条道上来回跑的有福了,干粮都不用带了。”

两人要赶路,也没有歇,吃完就结帐了,也没有说贵,还要了两竹筒花茶带走。

临近午时,很多打算找地停车午膳的人看到有个新开的茶棚子,都好奇来看看,见有吃有喝有得坐,谁还乐意在路边晒着大太阳吃东西啊,少不得会进来坐坐。

就这样,午时还没过完,备的东西已经是卖得差不多了,只剩几碗普通茶水。

连云娘让备的二十个带塞子的外带竹筒也只剩四个;后面来的人没买到,还嘀咕,做生意怎不多备点。

周大喜只好给人道歉,又给免费打了碗茶水喝才罢。

一家人一脸笑容地把东西一收,用牛车拉着回家。